宋朝商业究竟有多繁荣,怎样突破市与坊的限制? 宋朝明明经济繁荣,市坊界限打破,为什么总说宋朝积贫积弱?

作者&投稿:肥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的经济繁荣是公认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将汴州城的繁荣完整呈现,市井的喧嚣热闹透过一帧帧画面,仿佛纸上活跃的商业活动就在眼前。而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在宋朝不复存在,熙熙攘攘的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种类繁多的商品,来自辽、西夏、东南亚、阿拉伯等地正在售卖货品的商人,都衬托出宋朝商业的繁荣。秉持农耕经济的古代人,宋朝的商人处境明显要高于别的朝代,政府非但不像别的朝代刻意打压抑制商人,反而颁布了很多政策鼓励商业经营活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一:宋朝鼓励商业活动发展的原因

丝绸之路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得以发展,逐渐成为通商的渠道,通过丝绸之路交易的货品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宋朝以前,丝绸之路成为主要通商渠道,为国家提供了大部分的税收。而北宋的疆域是燕云十六州以南的区域,丝绸之路控制在辽金手中,国家少了笔财政收入,对宋朝而滚没言,鼓励民间贸易就成了新的财政来源。

二:宋朝商业繁荣

1 突破市与坊的限制

先秦以来,古代的城市都严格执行坊市制,说白了就是商人卖东西的“市”与老百姓居住的“坊”被强制隔开。独立的市,白天开放,夜间关闭,坊市之间奖立起高墙,由若干街道相连接,街道两边不允许兴建民居。市是繁华的商业区,坊是普通的居民区,被隔的清清楚楚。

宋朝夜市

突破市与坊的限制,民商混为一体是宋朝城市跟宋以前城市的明显区别。宋朝初期,坊墙大部分有损毁,宋仁宗时期,又下令拆除了汴州城剩余的坊墙,坊市制也被厢坊制代替,凡是临街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商铺。

厢坊制:宋朝城市的基层区划制度,每个基层厢下属有二至二十多个坊。例如,熙宁三年,开封城东西两部分被称为“左厢”和“右厢”,办公处称为左,右厢公事所,地位等同于县。

没有了市与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地点,店铺可以随处开设,摊位可以随处摆,侵街占道成为宋朝城市的另一番景象,颇有现在地摊经济的风格。据《宋史》记载,仁宗皇帝巡幸出游,只能“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汴梁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摊位的店铺,马车只能勉强通过,宋仁宗为了不致造成拥堵,和随从一起徒步而过。可见,突破市坊限制的城市,街道热闹喧嚣,老百姓来来往往,一派繁荣的大大纳商业景象。

宋朝

2 宽松的宵禁制度

宋以前的城市都执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唐朝也是从唐玄宗时期,天宝三年,唐玄宗下敕:每年正月十四五六日开坊市燃灯。也就是为了过上元节赏灯,给老百姓取消了三天的宵禁,不禁夜,每年的长安城才有了三天的不夜城。

宋朝不是没有宵禁制度,而是宋朝的宵禁制度比较宽松。市坊之间的坊墙的拆除,使宵禁成了口号。意思就是,只要你没有杀人放火做坏事,就是碰到城中值守的官兵他们也会放行。

宵禁制度的瓦解,催生了营业时间不受限制的夜市,自此夜市在宋朝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向晚时分,灯红灼烁,夜市便开始了,一般至晚三更而止。汴州城有名的夜市很多,州桥夜市就是其中一个。州桥夜市以州桥为起点,一路沿皇家街道南下,穿过朱雀门后,到龙津桥为止。夜市的商人会根据不同的时节卖不同的物品,以食物居多

除了夜市,宵禁的解除还在宋朝出现了早市。早市一般始于五更,摊位多在皇家街道,大都是官员上朝的必经之路,卖的都是食品,顾客当然就是当天上朝的官员,这也跟宋朝官员良好的福利待遇有关。他们早起上朝不必在家里吃饭,因为朝廷会管饭,而那些等不及朝廷提供吃食的官员就成了早市商家的顾客。

3 商品类目繁多

商品种类的增加是宋朝商业的特色。许多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走向市场,成为重要的商品。不仅体现在商品的种类上,商品交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宋史·食货志》记载流通的农副产品有:茶,谷,麦,菽,糯米,青稞,玉米,瓜,水果,蔬菜,木材,薪,碳,竹,牛,羊,鸡…等等,其中粮食和茶叶的市场流通数量很大。

除此之外,街上随处可见的异域商人,宋朝的商品涌现了很多的“舶来品”。例如宋朝民间流行的蔷仿敏薇水,杨万里曾说:“海外蔷薇水,中州未得方”,明确说明了蔷薇香水是舶来品。而董嗣杲的《蔷薇水》中也写到“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也说明宋朝的蔷薇水多是从海外进口而来。宋朝商贸的繁荣,不仅使本土很多产品走上买卖的舞台,还促进了海外的商品的流通,很多异域商品也成了寻常百姓喜欢的紧俏货。

三 宋朝特有的市场体系

除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早市,夜市和街市,宋朝还有一些特别的市场体系。

草市,它是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市场,设置一般比较简陋,与县以上所设立的官市相对立,设在城外或者交通要道的路口。草市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到唐代在民间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却不被政府接纳。《唐会要》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设市”。也就是说,草市不是法定的可以交易的市场。直到宋朝建立,承认了草市存在的合法性,在草市售卖货物和商品须向国家缴纳税款,草市在宋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朝廷对民间贸易的鼓励,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降低对商人的收税比例。除了草市,镇市在宋朝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两宋时期史载的市镇有3000以上,中国的四大名镇佛山景德镇,广州佛山镇”,湖北汉口镇和河南朱仙镇最早可追溯至宋朝。

草市,镇市的发展,再加上城市中的街市,宋朝形成了草市——镇市——城市的三级市场体系,不仅壮大了宋朝的商业队伍,宋朝的商业繁荣景象从城市蔓延至农村,达到了鼎盛的局面。



宋朝为什么能打破坊市格局?又是怎样打破的?~

宋朝能够打破坊市格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 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步,商品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坊区中设置店铺更加方便了百姓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进步的历史趋势,难以抵挡。
2. 人口增加及对夜间出行需求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新增人口也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不免在城区内增设房舍,这也加速了坊市制的打破。
宋朝打破坊市格局的过程是逐渐进行的。从唐代中后期开始,坊市制逐渐被打破,宋代沿袭了这一趋势,并彻底打破了坊市格局。这体现在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以及宵禁制度的废弛。宋政府一开始对宵禁制度就采取了宽容政策,从原来的“一更”宵禁变为“三更”宵禁,后来的统治者延续了这一政策,宵禁制度逐渐废弛。这些都反映了宋代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适应,以及对人性的进一步尊重。

其实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宋朝在很多方面都是比较成功的,比如文化和商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繁荣的。你不能说这种繁荣是假象,但是确实是建立在薄弱社会基础上的繁荣。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一看便知。

大家都应该知道,宋朝是分南宋和北宋的,但是不管是南宋还是北宋,宋朝国土以北的战乱是没有停止过的。在战乱纷争的年代,统治者是会大肆的鼓励商业行为的。在宋朝年间,甚至是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开启了也是,你可以想象,当时的商业是多么的发达。

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假设战乱一旦开启,士兵们是拿着金钱朝着敌方头上砸么?当然不是,是填饱肚子去和人拼命。商业的发达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农业的落后。就算在今天,中国也是没有摆脱农业束缚,更何况当时对农业依赖这么强的古代。一旦战乱开启,一匹布不如一石粮食来的实在。
另外一点也是不得不说的事实,宋朝这个朝代,上梁不正下梁歪,贪官污吏横行,有远见和抱负的官员更是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边境战乱一起,皇帝就去求和,长此以往,你有多少钱也满足不了他们的叶心雅。

话说回来,宋朝确实是商业繁荣,但是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的本质没有变,再加上统治阶级的腐朽,外表光鲜亮丽的宋朝,实际上也是积贫积弱也就是不奇怪了。

宋代商业繁荣体现在哪里?
答:一些商品还具有了地方特色,形成了特产,如景德镇的瓷器、蜀锦、端砚、晋铜、吴纸、建州茶等。商品品种的增多必然使商业经营者更加细分化。据史载,北宋时东京市上至少有160种行业。到了南宋,临安的市场上已发展到440行之多。4.城市商业繁荣,超越了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宋代城市突破了市坊界限,街道两旁...

宋朝商业是怎么发展的
答:从商业看,唐代的城市多趋于行政中心,而宋代市镇则趋于工商业化。唐代都市内的贸易地区由官员严格控制,宋代则更加自由,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发展“坊制”的突破,集镇的兴起,因此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限逐渐消失,宋代的这一类的"新型"都市有些发展至有了很大的规模,如开封和杭州都达到一百...

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答:3、商品品种增多,商业种类日益细分。宋代的许多农产品也成为商品,加之手工产品,使商品的品种量大增。当时作为商品的农产品主要有粮食、茶叶、蔬菜、水果、丝、麻、布等,手工产品则更多。4、城市商业繁荣,超越了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宋代城市突破了市坊界限,街道两旁和居民区都有商业活动,坊巷桥头及...

宋代工商业制度有哪能些突破性进展?有什么意义?
答:主要讨论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能否找到一个科学的评价尺度以资比较(包括中西比较和朝代比较):二是按此尺度如何判断宋代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三是如何解释宋代如此发达的工商业文明为何未能带动宋代社会实现近代转型。 一、从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看 人类经济发展的共同道路 为了找到一个进行中西比较和朝代比较的共同尺度,我们...

列举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答:3、商业方面 宋朝商业繁盛,成都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且宋代劳动力充足,工业迅猛发展,工商税收入占宋朝税赋总收入的70%,成为宋朝税赋收入的主体。4、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 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

宋朝时期的商业经济究竟有多发达?
答:老百姓只是使用石油做烧火燃料,不过石油燃烧产生大量黑烟.宋朝时期,中国人口突破了1个亿,占到了世界的30%以上,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40多个,首都人口更是突破了100万。而同时期的欧洲超过10万人的城市寥寥无几,巴黎人口约为24万,已经属于欧洲比较大的城市宋代的经济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就这...

北宋都城东京商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1、市制开始崩溃,完全消除了市场的时间限制,兴起了夜市,如著名的州桥夜市。2、完全消除了市场的地域限制,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节,是对日中而市的古代市坊制度的突破,具有了近代都市商业的特色。店铺已可随处开设,正店临立(东京的大酒店称为正店)多达70余家,著名的正店有樊楼,丰乐楼,...

宋代都市生活繁华有哪些表现?
答:首先,城市商业繁荣。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其次,形成了三级市场网络体系。宋代的商业繁荣不但体现在城市,而且表现在农村市场。与此同时,宋代还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商业的繁荣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市场网络体系。再次在货币领域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最后,...

古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是怎样变化的?哪个朝代达到顶峰?为什么?
答: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5)两宋时期商业繁荣两宋商业空前繁荣,首先,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

明朝商品货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是怎样的?
答:这为清朝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的发达奠定基础。各地商业城市:清代长江沿岸的无锡是著名的“布码头”,汉口是“船码头”,镇江是“银码头”。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一一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天下四大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它们与作为州县治所的传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