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排名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十大皇帝。

作者&投稿:靳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秦始皇(赢政):第一个皇帝
2汉高祖(刘邦):揭竿而起
3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4汉文帝(刘恒):文景之治
5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6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
7汉昭帝(刘弗陵):因病而亡
8汉废帝(刘贺):汉朝最短命的皇帝
9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10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11汉光武帝(刘秀):中兴
12汉明帝(刘庄):东汉小有作为的皇帝
13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4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5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6三国魏武帝(曹操):杰出的政治家
17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
18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
19三国吴(孙权):智勇兼备
20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21西晋惠帝(司马衷):亡国之君
22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第一代皇帝
23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4汉光文帝(刘渊):东晋汉国开国皇帝
25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6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7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8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
29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30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31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32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3齐废帝(萧宝卷):最昏庸、荒淫的皇帝
34梁武帝(萧):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
35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6北齐文宣帝(高洋):最癫狂的皇帝
37隋文帝(杨坚):有名的“惧内”皇帝
38隋炀帝(杨广):名声最差的皇帝
39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40唐太宗(李世民):明君
41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42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3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4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唯一的女皇帝
45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6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7唐代宗(李豫):唐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8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9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50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
51后梁太祖(朱晃):五代第一个皇帝
52后唐庄宗(李存):爱唱戏的皇帝
53梧晋高祖(石敬璃):五代后晋的建立者
54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5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的开国皇帝
56后周太祖(郭威):五代后周建立者
57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
58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
59南唐烈祖(李界):建立南唐
60南唐后主(李煜):一代词宗
61吴越武肃王(钱馏):“海龙王”
62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建立者
63宋太祖(赵匡胤):躺赢的皇帝
64太宗(赵匡义):继承太祖方针
65真宗(赵恒):“渲渊之盟”
66仁宗(赵祯):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67英宗(赵曙):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68神宗(赵顼):王安石变法
69哲宗(赵煦):西夏向宋朝求和
70徽宗(赵估):创“寝金体”
71钦宗(赵桓):“声技音乐,一无所好”
72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英雄
73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74穆宗(耶律琛):“睡王”
75景宗(耶律贤):辽皇帝中有作为的皇帝
76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英雄
77西夏景宗(李元昊):西夏第一位皇帝
78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9太宗(窝阁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80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81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82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83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84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85仁宗(朱高炽):老实人
86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87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8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9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90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91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92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93神宗(朱翊钧):千古骂名
95光宗(朱常洛):传奇色彩的皇帝
96嘉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97思宗(朱由检):三尺白绫一命呜呼
98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
99太宗(皇太极):血腥
100世祖(顺治):清入关第一位皇帝
101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
102世宗(雍正):谜一样的皇帝
103高宗(乾隆):风流天子
104仁宗(嘉庆):重整山河
105宣宗(道光):满清以嫡长子即位的帝王
106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107穆宗(同治):魄偏皇帝
108德宗(光绪):非皇子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9未代皇帝(宣统):最后一个皇帝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 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颛顼 高阳氏 前2514~前2437
帝喾 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挚 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尧 放勋 前2357~前2258
虞舜 重华 前2257~前2208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10、帝泄 l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后期年表:
盘庚(迁殷后) 公元前1300年
小辛 | 在位50年
小乙 前1251年
武丁 前1250年——前1192年 在位59年
祖庚 前1191年
祖甲 |
廪辛 | 在位44年
康丁 前1148年
武乙 前1147年——前1113年 在位35年
文丁 前1112年——前1102年 在位11年
帝乙 前1101年——前1076年 在位26年
帝辛(纣) 前1075年——前1046年 在位30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1、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1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1、李 特 2年
2、李 流 1年。
3、李 雄 30年
4、李 班 1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1、刘 渊 6年
2、刘 和 1年
3、刘 聪 8年
4、刘 杰 1年
5、刘 曜 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 勒 15年
2、石 弘 1年
3、石 虎 15年
4、石 世 1年
5、石 遵 1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1、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1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1、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1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1、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1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宣帝赟 1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1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四、杨 溥 17年。
楚: 896--951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1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19年。
三、李 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第一梯队题名:1、秦始皇:祖龙……2、汉高祖:白手起家缔造汉王朝,帝王权术第一流3、汉武帝:整个古代史武功顶点之一4、唐太宗:李二军事能力帝王第一基本无争议,整个古代史武功文治的顶点之一5、朱元璋:真·超级无敌白手起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阻止了北方持续数百年的胡化趋势,得国最正者(刘邦都稍有不足)

第二梯队:1、汉宣帝:帝王权术一流,以废太子子登顶颇具传奇色彩,孝宣中兴2、汉光武帝:重塑炎汉帝统,经历也足够传奇(……位面之子?我其实不太喜欢这么吹的说法)3、隋文帝:要不是得国不太正+他儿子太坑爹,他有机会问鼎第一梯队,开科举4、宋太祖:死的晚一点可能大宋就不是大送/怂了……一套太祖长拳还是很有实力的(这位是弟弟坑)5、元太祖:一代天骄?6、明成祖:古往今来唯一一位藩王造反成功的,郑和七下西洋,明帝国在他手里不可谓不强盛。

你的排名依据是什么,是根据他们的执政能力是多么伟大,还是说我的高墙还是说他们上位的时间最长吗,如果问到身为时间的话,康熙是最长的,康熙之后就是乾隆,然后就是李世民,武则天之类的。

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

你觉得中国古代皇帝排名前三的是谁?为什么?~

除却上古时期三皇五帝,自夏商以后至满清,长达近5000年的原始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中华历史中,曾经一共出现83个王朝,总计559个帝王。如此众多的帝王当中,有的在位长达60多年之久,如康熙、乾隆;有的如昙花一现、流星划过夜空,比如五代十国历54年,出现13个皇帝。
辛弃疾的词中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559个帝王中各有不同,又各有共同点。没有两把刷子,又岂能坐上龙椅宝座。建功立业的帝王身上有着令后人学习的魅力,骄淫奢侈的昏君也不失为后世的反面教材。
如果要从559个帝王评出前三名,我认为是:秦始皇第一,刘邦第二,完颜雍第三。

第一名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华夏奠定大一统的思想秦始皇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帝王,也是开启封建社会先河的先驱者。无论围绕秦始皇身上有多少争议的言词,谁都不能否认始皇帝的千秋功业。确立法治的思想观念,统一度量衡,规定全国的书写文字,建立道路交通机制,理顺货币秩序等等,如此众多的创新机制,各项领域内的第一,都使得秦始皇是当真无亏的千秋第一帝王。
虽然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仅二世而亡。但这些贡献将华夏儿女带入一个崭新的文明,使得华夏地区从原始的奴隶制社会一步跨入封建社会。由此可以说,秦始皇在帝王当中首屈一指。

第二名汉高祖“斩白蛇而起”,推翻暴秦汉高祖刘邦以七尺布衣之身,举三尺长剑,斩白蛇起义。汉高祖刘邦本是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社区治安保安队长。凭借自己无厘头的做事风格,拉拢一帮能臣干将一起打天下。刘邦虽然做过许多蝇营狗苟、不上台面的事,但这种敢想敢做的行事风格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过人之处。一介平民的梦想是做千古帝王,试问古往今来谁人能做到。
有次,刘邦外出看到秦始皇出游时盛大的仪仗队,十分感慨道“大丈夫当如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邦是个具有野心的帝王,特别是在他平定彭越叛乱班师回朝,路过沛县与父老乡亲开怀畅饮的时候,做的那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胆大、有魄力的作风,绝对可以使刘邦排名第二。

第三名金世宗完颜雍“北国小尧舜”金世宗完颜雍是女真金国的的帝王,虽然是由少数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完颜雍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帝王。他注重节俭,每次吃饭只有两个小菜一碗粥,甚至女儿有时候回趟娘家,如果错过饭点都吃不上饭,这种勤俭的作风使得金国在世宗完颜雍治理的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盛世。
金世宗完颜雍夫妻感情特别好。完颜雍在登上地位之前,于自己的结发妻子昭德皇后乌林答氏非常恩爱,但当时金国在位的海陵王完颜亮残暴好杀,看上乌林答氏,逼迫乌林答氏入宫侍奉完颜亮。乌林答氏为了不使自己蒙羞,在中途选择自尽。完颜雍为此耿耿于怀,一生再也没有册立皇后。
金世宗属于帝王之中少有的完美皇帝,节俭、重夫妻感情、善待随从大臣等等一些列品行,也成就自己帝王中的“尧舜美名”,所以排第三当之无愧。

汗牛充栋的历史长河,多如繁星的帝王,每个人心目中的帝王排名不会相同,但是历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那么都是值得拿出来讨论的。以上也仅仅代表我个人心目中排名前三的帝王,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个人觉得十大皇帝以下几位:1、秦始皇理由:没有他就没有皇帝的定义,直接过;2、汉高祖理由:大汉400年,他开创的,我们现在叫汉人,汉族,还有,他打败了项羽;3、隋炀帝理由:相信楼主知道汉强大是秦指定所有的政策,唐也是因为隋炀帝把事情都办好了,开运河,搞科举,统一中国,没有他,唐代稍微改进的机会都没有,唐也不会那么牛,至于隋炀帝时期中国的实际情况多么好,楼主自己去百度,他贡献多大,你也可以搜索到;4、唐太宗理由:唐理论上是他开国的,过:杀兄弑父,晚节不保,晚年昏的不行;功:历史都写了,我也不说了,太传奇了;5、武则天理由:这个好像就人家一个女的可以做,说明的问题不用想都知道,此人牛人;6、宋太祖理由:宋相当有钱,还是人均有钱,看看现在人均有钱的地方,领导人都超级出名;7、成吉思汗理由:美国打伊拉克牛不,人家是联合英、日、澳大利亚等好多国家,但据说,800年前,成吉思汗带着联合军队攻打下巴格达后,直接就把人家老大放进一个全是金银珠宝的房子里,活活饿死,我的天,这个想下都知道人家猛不猛;8、明太祖理由:太传奇了,看看人家发家致富史,打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悍,最后连蒙古人都打,至于当皇帝,一个人干活不累,吃伟哥都没有他行,杀人也可以,杀的都是变态猛的大臣,他不当前十,太阳都下雪了;9、明成祖理由:郑和认识不,永乐大典知道不,他就是唐太宗的翻版;10、康熙理由:很多,最想说的是乾隆学他一辈子也没有学好,最后闭关锁国,中国杯具了好久;

各个朝代皇帝寿命排名前十的是?
答:历史上的长寿皇帝 活过八十岁的:1.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八十五岁.在位四十八年(502-549)2.大周国皇帝武则天(624-705)八十一岁.在位十五年(690-705)3.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852-932)八十岁.在位二十五年(907-932).4.宋高宗赵构(1107-1187)八十岁.在位三十六年(1127-1162),又二十五年太上皇...

历史皇帝排名表
答: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

从开国第一位皇帝至最后一位皇帝的排名
答: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排名顺序?
答:2016-04-30 中国古代皇帝排名顺序 2163 2014-02-25 中国所有皇帝的顺序(全) 3272 2013-12-26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哪些?从古至今开始按顺序排列 342 2013-12-02 我国古代皇帝的一一排名顺序 1563 2013-10-02 中国古代的皇帝 排列顺序 3994 2013-11-05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 9 2013-05-21 中国历朝历代...

宋朝历代皇帝排名榜单如何?
答: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宋朝皇帝,百度百科—宋朝 ...

谁给中国古代的历朝皇帝来个排名,排出前20吧
答:他是从 百度 找的 否则 这人就是 学 历史系的 要记 皇帝不难 记 年代和在位 时间 不可能 是他 直接 凭 记忆写的 而且 楼主的意思 是说 从 功劳 来 排名吧 不是 说 年代 排名 至于 功劳 来说 历代 皇帝 都有 功过 不是 排名就能 排出来的 有的皇帝 虽然 残暴 但是 有很高的 政绩 比如 秦始皇和...

清朝历代皇帝排名
答: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

有谁知道明朝历代皇帝的在位时间及排名?
答:明朝历代皇帝的在位时间及排名: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1368-1398)、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1399-140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1403-1424)、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1425)、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1426-1435)、明英宗正统/天顺帝朱祁镇(1436-1449、1457-1464 两次登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50-1457)、明...

皇帝在位时间排名顺序
答:按照比较公认的正史明确记载的排行榜如下:1、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语发音: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61年(1662-1722),年号康熙。他在位时间最长,一是福临死的早,他8岁就继位了。再就是他一生生活习惯健康,寿命较长,68岁在当年算是长寿了。2、...

中国历史帝王排名表
答:中国历史帝王排名表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伟业,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他在位期间,实行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文字和法律。此外,他还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如修筑长城和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