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场中的瓜岛战役,有补给的日军,为何大多饿死?

作者&投稿:晨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有两次战役被称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一个是中途岛海战,另一个是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前者的主角是日本海军,后者的主角是日本陆军。这两次战役,日本都遭受了惨败,日本的陆海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以后的战争中,日本一直走上了下坡路,直到投降。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上岛的日本陆军先后达到三万多人。这些部队最后撤出瓜岛的时候只有一万人,剩下的都死在了瓜岛。可是令人讽刺的是,这些死去的日本军人,有一大部分不是战死的,而被饿死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要从这场战役的发生说起。当时日本为了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在一个叫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地方建了一个机场。不过,建机场的是日本海军,日本陆军根本就不知情。这个机场离日军的防御圈太远,远到日本飞机从腊包尔到达战区上空只能进行十几分钟的战斗就得返航,否则就会因为没有燃油而坠毁。

在机场竣工的时候,美军的反击部队在瓜岛登陆。由于众寡悬殊,日军没有抵抗就撤入丛林。狂妄自大的日军指挥官认为增援部队很快就能够收复瓜岛,于是对机场没有进行一点破坏。美军顺利占领了机场,并以机场为中心建立了阵地,从而控制了瓜岛的制空权。

在随后的战争中,日本陆军投入了兵力争夺瓜岛。但是,狂妄自大的日本陆军,居然在第一次反攻的时候以一千兵力去攻击一万美军,当然遭到了惨败。在随后的战争中,虽然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兵,但总是比美军实力差得多。

由于美军控制着瓜岛的机场,取得了瓜岛的制空权。日军虽然对机场反复争夺,付出了巨大代价也没有能够夺回机场。牢牢控制了制空权的美军进一步又控制了制海权。日本的运输船队根本就不可能进入瓜岛海域。为了对瓜岛日军进行补给,日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有用驱逐舰,利用它们的高速进行的老鼠运输,有利用潜艇进行的运输。还有利用浮筒进行的运输。但是,随着制空权、制海权的丢失,这些办法都失效了。最后,随着美军雷达的运用,连夜战都被美军主宰,整个瓜岛被美军控制得如同铁桶一般。

由于补给断绝,岛上的日军大批饿死。最后日军还想拼死一搏,成立了新的军团。可是经过计算,由于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光运输日军就会损失大半兵力,即便夺回瓜岛也得不偿失。最后,日军承认失败,撤离了瓜岛。

瓜岛战役,证明了在现代战争中,要控制制海权就必须先控制制空权,如果丧失了制空权也就必然会丧失制海权。正是从丧失制空权开始,日军一步步丧失了制海权,损失了大批的舰船、人员。

而且,由于制海权的丧失,日本的运输船队根本无法到达瓜岛。它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在半道就被美军飞机和舰船击毁,大批的人员和物资损失在海中。这也使得上岛的日军补给断绝,大批日军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活活被饿死的。



~

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将“瓜岛”印在师徽上,合适吗?
答:组建第8方面军,下辖百武晴吉的第17军团,以及从中国战场上抽调的第18军团,并接管原属第17军团,在新几内亚群岛的全部防务,以便百武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地进攻瓜岛机场,夺回日、美双方都在意的战略要地。相比而言,美军在瓜岛的战略位势更加优越。尽管在前5次的海战中,哈尔西的南太平洋舰队消耗的也...

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为何不直接进攻日本本土,而是逐岛作战呢?
答:中途岛战役后,美国虽然幸运地打败了日本海军,但其整体军事实力并没有超过日本,而且总是被英国拖着去和德国作战。毕竟,欧洲对美国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太平洋。因此,美国人把对日瓜岛的争夺作为战略缓冲,不仅有效地延缓和消耗了日本的战争资源,而且为国内加速生产提供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腾出大...

“瓜岛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答: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军第十八师团:曾作为主力对阵中国远征军
答:中美联军训练有素,非常快从牵制攻击(为保全英军伞兵而吸纳日军兵力)转为正式的攻坚战。新38师于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下于邦。胡康河谷战役持续了将近半年,在中美联军的包围下,第18师团的补给被切断。在营养失调和疟疾等各种传染病的困扰下,面对着全军覆灭的危机,中美联军占领胡康河谷...

太平洋战争有哪些重要的战役?
答:五、瓜岛战役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作战舰艇各24艘,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六、...

二战时的瓜岛战役,日军究竟饥饿到什么程度?
答:瓜岛战役前前后后总共持续了半年,在这半年里日军虽然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整体上日军还是处于败退状态的。随着同盟国军队的优势越来越大,日军的后勤也越来越难。日军送往瓜岛的物资,十之八九都被盟军给摧毁了。虽然日军在二战中是以意志强大著称的,但是没有吃的神仙也打不赢啊。没有粮食...

浅析瓜岛战役后,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调整
答:瓜岛战役的失败,给日本海陆军打击巨大,在重大伤亡面前,日军不得不开始收缩防线,重新审视自己的军事战略,根据太平洋战场的不同情况分成了南、中、北地区,并分别进行了调整。 南太平洋地区方面 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指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地区。包括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萨摩亚群岛等。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战区分布...

瓜岛战役美日伤亡比例是多少呢?为什么说这场战斗很惨烈呢?
答:据统计,在瓜岛战役中死亡的日军有1.4万人,不包括在瓜岛死于疾病和饥饿的9000多名日军;在瓜岛战役中,美军死亡1592人,受伤4200人。就这一数据比率而言,美国和日本的伤亡比为1:8.7。瓜达尔卡纳尔之战也被称为瓜岛之战。瓜岛战役的行动代号是“瞭望台行动”。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为什么开局势如破竹,可两年就兵败如山倒?_百度...
答:打仗,兵不厌诈,战场上瞬息万变,一个不注意,或者一个运气不好,那就是万劫不复。更何况是日本和美国这样的,本身就实力悬殊的对手,你只要没把美国偷袭致死,只要等美国站起来,那就是一边倒的局势,没办法,二战时期的美国基本上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这只能说明日本的军队高层,对于当时的形势没有...

二战中日本在南洋的战况如何?
答:在马来亚仅用55天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半岛,1942年2月15日攻占了新加坡,比原计划提前30天结束战斗。在荷属东印度,巨港于2月16日陷落,3月5日巴达维亚沦陷,3月9日荷印军事当局宣布投降。在缅甸,3月8日攻陷仰光,5月1日占领了曼德勒。战争初期,日军闪击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基本粉碎了盟国军队,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