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热爱学习的典故有哪些? 古人爱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捷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程 门 立 雪
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魏 昭 尊 师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斥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仍然和颜悦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孙 敬 悬 梁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凿 壁 借 光
匡衡是西汉人,幼年时十分喜欢学习,常常手不离书。可是,他家太穷,连买灯油和蜡烛的钱都没有,晚上无法读书。为此他十分苦恼。匡衡的邻居是个富户,他家晚上灯火通明。他请求到邻居家借光读书,可是被拒绝了。怎么办呢?这天,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在墙上打个洞,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拿来一把凿子,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这样,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借着照射过来的光线,努力读书学习。

冒 雪 访 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勤 奋 笃 学
据说司马光小时候非但没有聪颖的资质,反而有点平庸。他六岁开始读书,不仅背书的速度慢,而且对书本的理解也不快。其他同伴都背熟了的书他还背不下来。尽管“智”不如人,资质平平,但是他一点都不气馁。当别人去玩耍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一个人苦苦攻读,直到把要背的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为了提醒自己勤奋学习,他用一截圆木当枕头,取名为“警枕”。只要在夜里睡觉时圆木一滚开,他的头就磕在床上,这样他便立即醒过来,披衣起床、挑灯夜读。后来,他编篡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世人敬仰。

动 笔 动 心
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传说米芾初学书法时,写了三年也不见长进,他就向一位字写得很好的秀才求教。秀才让米芾交五两银子买他的一张纸,让他回去先练习写,三天后再来。米芾回到家后,不敢轻易往这张昂贵的纸上落笔。他在另外的纸上,一遍又一遍地写“永”字,仔细地揣摩着每一个笔画。三天后,米芾去见秀才,提笔在那张纸上写了“永”字,遒劲又潇洒。秀才满意地说:“你不但动了笔,而且动了心啊!”说着退还了米芾的五两银子,并收下他做学生。米芾铭记老师的教诲,用心地苦练书法,果然提高很快。

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头悬梁锥刺股韦编三绝

匡衡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

古人爱学习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爱学习的故事有:闻鸡起舞,刺股悬梁,凿壁偷光,囊萤夜读,司马光好学。

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刺股悬梁: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凿壁偷光: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囊萤夜读:晋朝有个人叫做车胤,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但是他白天要耕田,又因为没有油灯而无法在夜里读书.逢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布做成的透光的袋子,装着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间勤奋地读着书,学习不知疲倦。时间长了,他学识渊博了,那时的人就都称赞他。
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手不释卷,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十年寒窗,不耻下问,不知肉味,折节读书

古人不热爱读书的后果
答:”他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以后,“焚膏继晷”就成了形容勤奋学习的典故。当人们读到韩愈那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赞叹其雄健奔放、神奇生动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文辞时,是否会想到他焚膏继晷...

孔怀的典故
答:关于孔怀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孔子的青少年时期。孔子年幼丧父,跟随母亲住在曲阜老家。他从那时起便开始刻苦读书,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其中,他对礼的热爱尤其突出。据传,孔子曾入周向老聃问礼,又到宋向司马桓魋问礼,还向鲁国的乐官问乐。这些经历表明了孔子对礼乐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关于读书的名言诗句典故
答:1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19、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2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21、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2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

“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全诗原文是什么?
答: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及注释 译文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与李白有关的历史典故
答: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书这样的: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

【20分跪求】摘抄名人故事著名历史典故有关生命理想高尚品格友情的诗词...
答:1。摘抄名人故事、著名历史典故各5段。2。摘抄有关生命、理想、高尚品格、友情的诗词歌赋或名言警句各10句麻烦回答的时候清楚点,不要复制一些长长滴文我会看晕不要多回答也不要少回答... 1。摘抄名人故事、著名历史典故各5段。2。摘抄有关生命、理想、高尚品格、友情的诗词歌赋或名言警句各10句麻烦回答的时候...

读书专注四字成语故事
答: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9.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10.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11.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12.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2. 热爱看书的四字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李白的轶事典故
答: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

玉不琢不成器例子有哪些
答:4、马克·吐温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他小时候并不是一个文学天才。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然而,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写作的执着让他不断努力。他通过自学和写作实践,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小说和散文。玉不琢不成器的历史典故 1、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冯谖的...

典故写作文
答: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成大文化17 2022-11-23 · TA获得超过38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最实用的可以写作文的典故和一些古代有名事迹 赤膊上阵:为了目的,个人安危都不顾。形容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