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投稿:诸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两个:

1、犯罪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

2、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在理论上,犯罪分为轻罪和重罪。

以法定刑为标准,将犯罪分为重罪、轻罪与违警罪,始于1791年的法国刑法典,迄今为止,仍有许多国家的刑法将犯罪分为重罪与轻罪,或者还加上一类违警罪。

我国刑法没有明文将犯罪分为重罪与轻罪,但从理论上将犯罪分为重罪与轻罪是完全可能的。区分重罪与轻罪一般应以法定刑为标准,而不以现实犯罪的轻重为标准。一般主张,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为重罪,其他犯罪为轻罪。

扩展资料:

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

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刑事违法性是指触犯刑律,即某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的法律评价。在罪刑法定原则下,没有刑事违法性,也就没有犯罪。因此,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中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统治阶级之所以用刑法的形式宣告某种行为是犯罪,就是因为这种行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严重危害到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在我国,犯罪行为和表现虽然千姿百态,但从总体上说,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刑法第13条把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危害人民政权和社会制度,危害国家经济利益,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破坏社会管理秩序。对这些犯罪内容,刑法分则又作了进一步具体的分类。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常被认为是犯罪行为已经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形成实际损害。但这种实际损害仅仅是社会危害性的一种形式。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某种行为可能造成的实际损害,也被看成是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表现。如果忽视了这种情况,就无法解释刑法对一些特殊形态(诸如预备、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的犯罪也给予刑事处罚的规定。分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必须关注犯罪人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如自首犯、初犯、少年犯与有罪而拒不交代者、累犯、惯犯相比,主观恶性就比较小,社会危害性也相对较轻。在具有同等客观损害的情况下,由于犯罪者主观心理状态、动机目的不同,定罪量刑也不一样。例如故意犯罪的量刑就重,过失造成同样的结果,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危害大而依法必须定罪的,量刑也就比故意犯罪轻得多。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危害性的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才能确认为犯罪。不过,在生活和司法实践中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人们的认识常常会很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权力机关,以国家立法的方式去加以规定。我国刑法根据社会上各种社会危害程度,有选择地宣布某些行为是犯罪并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就使犯罪在严重危害性特征之处,又派生出第二个特征的刑事违法性。表明犯罪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包含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而且是一种法律现象,具有明显的法律形式特征。由此可见,社会危害性是违法性的基础。统治阶级不可能以法律形式把没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宣布为犯罪,也不会把危害性并不严重的行为宣布为犯罪。只有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能被认为是犯罪。所以,讲犯罪的违法性特征,不是讲犯罪具有一般违法的属性,而是指其具有触犯刑事规范的刑事违法性特征。强调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对于司法机关严格依法认定犯罪的性质及其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犯罪认定方面的一个体现。

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共产党员违法首先应受何种处罚?党纪还是法律)

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要达到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严重程度,而且必须是应当给予刑罚处罚的才是犯罪。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第三个基本特征,也是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及不道德行为的重要区别。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犯罪的概念要有惩罚,那么实际的罪行就要一定的惩罚尺度。”这说明,犯罪与刑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一种评价。在通常情况下,刑罚重的,说明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刑罚轻的,社会危害性也相对要小一些。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触犯了刑事法律规范,就应当采用刑罚方法予以及时制裁。只有这样,才能使犯罪分子得到惩罚,改造,使广大公民和国家、社会的利益得到保护。从另一方面来看,给予刑罚处罚的行为,也必须是犯罪行为。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人只能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违反民法、经济法的行为,只能给予民事、经济制裁,对于这些行为,绝对不能适用刑罚;只有犯罪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紧密相连,并不是互相孤立,彼此割裂的。其中,严重危害性是具有决定作用的犯罪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特征都是从这一本质特征中派生出来并由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这也就是说,首先因为对社会形成了危害并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刑事法律规范才将其规定为犯罪并设立相应的刑罚处罚。但严重危害性又不是抽象和空洞的,其内容和范围要由刑事法律规范予以具体规定,如果没有刑法规范的规定,就无法界定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也没有相应的刑罚当罚性特征可言。总之,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是由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所揭示的犯罪三个基本特征决定的,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犯罪概念的总体,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和尺度。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其行为的社会的危害性。
  犯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
  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通说认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但也有认为侵犯法益的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

犯罪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犯罪的最根本特征是有危害性、违法性、侵害性和惩罚性。
1、危害性: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2、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指触犯刑律,即某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
3、侵害性:法益侵害性是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
4、惩罚性: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它表明国家对于具有刑事违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为的刑罚惩罚。

扩展资料:
犯罪分类
重罪与轻罪
在所有犯罪分类中,重罪与轻罪是最经典的一种分类法。这种分类法不仅盛行于大陆法系国家,而且也为英美法系国家所认可。在大陆法系国家,重罪与轻罪的区分来自于1810年《法国刑法典》。
重罪与轻罪,主要是根据犯罪的轻重程度划分的,其划分的意义在于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从实体上来说,重罪与轻罪的划分在犯罪的认定与刑罚的适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自然犯与法定犯
自然犯与法定犯,是学理上的一种犯罪分类,这种分类涉及对犯罪性质的基本认识,因而十分重要。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是相对的,互相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侵害私法益的犯罪与侵害公法益的犯罪
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根据犯罪侵害法益的性质,可以把犯罪分为侵害私法益的犯罪与侵害公法益的犯罪。由于公法益又可以分为社会法益与国家法益,又可以把犯罪分为以下三类: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和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
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和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三分法,最初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在古罗马法中,犯罪被分为公罪和私罪两大类。
国内外犯罪
从刑法的一般意义上说,犯罪指的就是国内犯罪。当涉及国际刑法的时候,才产生国际犯罪的问题,国内犯罪与国际犯罪的区分才具有理论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犯罪

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
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扩展资料:
犯罪的其他特征:
1、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是指触犯刑律,即某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的法律评价。在罪刑法定原则下,没有刑事违法性,也就没有犯罪。因此,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2、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是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这里所谓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就是法益。
刑法法益是关系社会生活的重要利益,对此,中国刑法第十三条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中作了明文列举,这就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3、惩罚性
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它表明国家对于具有刑事违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为的刑罚惩罚。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受刑罚惩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应受惩罚性并不是刑事违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消极的法律后果,它对于犯罪的立法规定与司法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犯罪

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应...
答:【答案】:B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最基本特征。所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就不构成犯罪。社会危害性未达到严重程度的,也不构成犯罪。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答:参考答案:D 答案解释:D。解析:犯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中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

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
答:【答案】:B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3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基本特征中最本质的特征。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答: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它是犯罪的最基本属性。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法律分析: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危害性的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才能确认为犯罪。国家法律法规根据社会上各种社会危害程度,有选择地宣布某些行为是犯罪并作出相应的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

犯罪行为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是()。
答:【答案】:B 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本题正确答案为B。

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法律分析: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有危害性、违法性、侵害性和惩罚性。1、首先,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2、其次,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最后,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具有惩罚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的法律标志和法律后果各是什么?(3分_百度知...
答: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1分)犯罪的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或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1分)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当罚性(或应受刑罚处罚)。(1分) 试题分析: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答:从社会危害性上看: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什么
答: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