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父母面前,总是很难控制自己不好的情绪,伤人伤已?

作者&投稿:盍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回答:成年人在父母面前总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是个心里,性格修养问题。我分析一下原因:

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形成早在婴儿期就已经建立了神经回路,0-2岁这个时期亲子关系的依恋期属于关键期,所以这个时期颞叶皮层的发展最为迅猛。例如一个贪玩的孩子,到了晚上的时候就会乖乖回家,而且选择和谁在一起睡觉是固定的,这个和孩子一起睡觉的人就是依恋期的 情感 归宿,当然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础上的。

我们到现在也会发现:有的人住宾馆或者火车卧铺上很难入睡,那就是安全感在起作用的。

3岁左右开始,一个孩子的道德感会逐步形成,从羞耻感开始,这是一个人进入 社会 的最基本的规则感,道德感是 社会 规则感最基础的认知发展,这个阶段说话的时候,就会自主控制,有的话只能给父母说,有的话只能给朋友说,开始区分对待。

我们为什么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都给了自己的亲人?那是因为道德感会让人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心情失落的时候,总不能在大街上大哭吧!除非情绪彻底崩溃,也就是说已经彻底无法控制了,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在用理性和道德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然而情绪控制的结果就会导致不良情绪的堆积,这种堆积会让人无比痛苦,为了减少这种痛苦,人会寻找释放不良情绪的途径,当你无法找到你自己觉得很安全的途径时,最终只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呢?因为婴儿期建立起来的亲子关系几乎就是所有人认为最安全的释放途径。

也许你可能考虑给朋友倾诉,但是如果你认为朋友在你倾诉后无法为你保守隐私,你就无法建立这个安全释放途径,最终只能放弃。

倾诉或宣泄的人往往扮演了“垃圾桶”的角色,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都倾倒在垃圾桶,因为父母一定会为你保守隐私的,而向父母发脾气是违背道德感的,所以大多数人冲父母发脾气后,会产生内疚感,这是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同样的现象在夫妻关系中也很常见,经常吵架的夫妻其实就是各自宣泄不良情绪,因为这种吵架是建立在 情感 的安全感基础上的,不吵架的夫妻反而彼此已经失去了安全感。

但是不管怎么说,向父母发脾气并不是最佳的情绪宣泄途径,应该寻找更符合道德标准的宣泄途径。

因为父母与我们关系更亲密,相处程度更深。

在这种程度的相处下,我们的私人领域很容易被对方触及,我们会感到很不舒服,但父母觉得他们是在关心我们。

因为父母从小看着我们长大,我们的性格他们太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太了解,甚至我们的难言之隐他们也太了解,所以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相比之下,朋友之间的相处,大家更懂得把握分寸感,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一般都会过界,所以面对朋友,我们很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看起来对朋友很友好。

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方式,是自身内在关系模式在他人身上的投射。

我们对待朋友的模式,是这种内在关系的投射;对待父母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只是更加彻底,无法伪装,所以对待父母的那个自己可能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一篇文章《一个人对朋友越好,在亲密关系中就会对我越好吗》,欢迎阅读。

祝好!

这个问题我从专业的角度来帮你做心理分析一下。

首先,你在父母面前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是因为你控制不住,而是因为父母勾引你的情绪。也就是说你之所以会发脾气,是因为从小到大你父母把你训练成这个样子的。只要触发到某个点,你自然而然就会情绪上涌。

第二,之所以有这样的情绪,是因为来自父母的不理解。任何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有他的心理需求。比方说你父母经常批评你,说你不上进,说你不结婚。但是有哪个人不想有 情感 的需求呢?所以当父母指责的时候,内心的情绪就开始出现了,其实这样的情绪是希望父母能够理解你的, 而父母却一味的只说他们想要的,你感觉到特别的委屈。

第三,父母也不知道怎么跟你相处,他们的初心可能是好的,但是他们已经用惯了这样的方式跟你沟通,而你也用惯了对父母“反击”的方式。所以这样日积月累主要触发到不被理解不被支持,你的情绪就控制不住。

第四,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你最容易发火的是什么事情?你最需要的需求是什么?你父母的需求是什么?你怎样表达父母会不继续指责?我希望父母怎么说我会没有情绪?这些都是了解自己的一个方式。你对自己越了解,可能下次的情绪的次数就会慢慢降。主要还是从感性转向理性,但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自我认知的缓冲。

第五,除了父母以外,如果出现相同的不理解,你的内心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如果表面控制了,内心会不会有情绪波动?如果有的话,那你就要思考你的原生家庭,是怎么给你带来这些困扰的?为什么每次在同一个点上面总是容易情绪化?最后我想说,坏情绪不是控制的,坏情绪是管理的,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越了解自己就越能够让自己内心舒畅。

希望对你有帮助,以上都是我举例说明的。你可以按照你的现实情况做一一对比。

首先,家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港湾,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信赖的两个人。在最安全的地方,面对我们最信赖的人,发泄一通情绪,指责抱怨一番,自身利益不会受到威胁。但若是在家之外,面对外人或上司,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形了。所以,父母天然的安全可靠,是我们很难控制自己情绪的首要原因。

另外,​从心理上来说,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我们一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关系,也是我们人生中所有关系的模型,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份关系。在这份关系里,我们生命所需的滋养、安全和温暖都要依靠父母,需要父母来满足,尤其是心理上的需求,即便成年成家有了儿女后的我们,仍然需要父母来满足。若父母满足不了,比如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或父母没有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做等等,我们对父母便会有情绪,又因为父母天然的安全可靠性,我们便很难控制自己情绪。也正是因为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上最值得信赖的两个人,所以他们一方面教会我们很多,一方面也会有意无意地伤害我们很多。当父母没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我们也会认为这是对我们的伤害,待情绪发泄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又内疚不已。

做子女的需要知道,父母不仅是父母,他们也是普通人。作为普通人,他们有他们的毛病,有他们的伤痛,有他们的纠结,也有他们未满足的渴求。想想他们那个年代,生活艰难,信息闭塞,视野狭窄,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母,他们教育和影响我们的方式多是从他们父母身上继承而来的,他们只能用他们有的认知和能力来对待我们,他们绝不会故意讨厌或伤害自己的孩子。

我最后做一个比喻,希望给到有这样问题困扰的朋友一些启发。父母将生命传递给我们,我们将生命传递给孩子,孩子再将生命传递给下一代,生命之河就这样一代一代流向远方。这是自然发展之道,是生命传承的规律,不能阻断,更不可逆转。父母是生命河流的上游,孩子是下游。总是抱怨父母,对父母生气,势必会减缓上游水流的速度,让下游的水流减弱减缓,最坏的情况,会让下游的水干涸在河道里。所以,无论父母多么不如我们的期待,也请接纳他们,做到少生气,少抱怨。

谢谢平台邀请。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像你所描述的情况一样:

自己在外人面前,还可以扮演角色,假装坚强,但越是在自己的至亲面前,却表现得没耐心,没好气,发脾气,甚至出口伤人,过后又内疚和自责。

这是因为:

你知道他们是无条件爱你疼你的;

你知道即便是自己做错了,他们也会无条件地包容你;

你知道在他们面前无需扮演角色,无需戴着面具,只需要表达真实的自我……

这也没什么,只是不要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所谓“孝道”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不要让父母替自己担忧!

你发泄了,你痛快了,你没事了,你走了。

却留下父母在风中凌乱……

《家和宝典》:父母如何安泰子女如何教育、夫妇如何美满家庭如何和睦、灾祸如何避免身心如何 健康 、事业如何兴旺财富如何恒久、命运如何吉祥人生如何美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精彩演讲集。

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让您深深了解原来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有着让我们的人生趋吉避凶、幸福美满的最高智慧。人生如何幸福?财富如何获得?怎样才能 健康 长寿?我们追求的一切。都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有圆满的理论、周详的方法和令人满意的结果。

这本《家和宝典》,将告诉您如何远离灾祸、获得吉祥,远离疾病、获得 健康 ,更能教您如何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成就事业和创造财富。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我们当前的种种问题。更可以庇荫我们久远的将来。

血亲之间,即使经年不见,再见也很快就会亲亲蔼蔼相宽相慰,这种关系具有天然性。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血脉传承,我们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坚定而牢固。

因为关系坚定而牢固,我们往往忽视要花精力去维护,甚至无意中去损坏,比如不自知地随意向父母发脾气;

因为关系坚定而牢固,我们往往不会在他们面前去伪装或者修饰自己,开心或不开心尽数抒怀畅意,却不曾料想这是真实的自己的样子,只是这真实伤害了父母;

因为关系坚定而牢固,我们知道父母不会跟我们决裂,知道他们的年华沉淀出的成熟定会给我们想要的包容,却不曾想那些心酸的成熟也易被我们的任性刺穿。

就像刚来到这个世间的小羊羔常常会踩踏母亲的脚一样,我们拙笨而随性的样子终究会在成长和进取中渐渐被消磨。

朋友,我们一起吧,一起快快成长进步。

人们往往对越爱的人心理期望会越高,比如跟不熟悉的一个朋友一起吃饭,他点了一个你不喜欢吃的大虾,是因为他不了解你,所以你不怪他。但是父母明知你不喜欢吃大虾,还给你做,你才会很生气……再有一点,别人对你做的你不生气是因为那人对你无关紧要,你也没对他付出什么,但你父母是你的至亲至爱,你把他们放在心里很重要的位置,自然也会更希望他们理解你,人往往都需要心理平衡!

这可是忤逆子标准,有可能从小被父母惯的,何者说是被父母抽象教养的,基本丧失人性道德,性格孤僻暴躁,中毒太深,别人建议良言很难入耳如心,世间万物之事,唯我独尊,哈哈,无救喽,只有大悲大爱经历,方才可解化也,,,

~

哪家庭氛围中的孩子,长大很难开朗自信?
答:这不仅仅是说那些有各种问题的极端家庭,而是所有普通的家庭,爸妈都在,家里也没有重大变故的普通家庭,如果是以下几种家庭氛围,孩子长大以后内心很难阳光自信。一、经常打击孩子,不懂得赞美鼓励的家庭。1、孩子的努力总是得不到认可。有些家长不知道是比较谦虚还是本身性格使然,在他眼里,孩子做什么...

为何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明明不想这样做却总是管不着自己...
答: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这是一个很难、很难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一个时刻,也许是愤怒,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恐惧——大脑一片空白,短暂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放任自己做出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过后,又不得不去收拾这些烂摊子,为后果买单。原因很简单,人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分别负责处理...

如果父母总是讽刺,挖苦,打击你怎么办?
答:上面说的都是外部环境能做的,其实这一部分改变很难,别人始终是不受控的,最好的改变还得是自己。自己得有抗压性,这只是父母 今后在 社会 上所面对的否定会更多,如果每个否定都压在心上,那分分钟抑郁。就把父母的讽刺挖苦当成自己的磨刀石吧,这个世界只要你不放弃,没人能决定你的人生,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现在...

十二个迹象表明你受过原生家庭的伤害
答:原因:从小被父母灌输消极负面案例,长时间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变得非常悲观敏感,不相信人生的美好。 讨好型人格总是委屈自己,来换取别人的认可,或者牺牲自己欲望去成全别人。原因:从小就习惯讨好父母,看父母的脸色,长大后也习惯了用压抑自己内心的方式,讨好别人换取认可。 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外人面前假装温和,但是独处...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
答:也许与父母平时对孩子的要求及时满足不无关系。️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时间越长,人的自控力就越强,反之则自控力越差。易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戮孩子的心理素质它是自我...

孩子自控力很差,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走神,作为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_百度...
答:许多社交技能需要自我控制 当孩子表现出这种品质时,表扬他们并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倾听、知道何时以及如何打断、控制愤怒、完成任务后报告,都需要自我控制。利用睡眠时间培养自控力 有些孩子在睡觉时很难不和父母吵架,这是教他们自制力的好机会。 毕竟,让孩子在父母醒着的时候安静地躺在床上需要...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答:家长应该坚持与孩子进行关于尊重的沟通,任由青少年顶嘴、不尊重他人对这些孩子的将来有很多不好的影响。通过坚持尊重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学习和控制。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父母要有意识地提起自己工作上的苦恼和困难,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很辛苦,每天都在为生活而操劳。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于嫁出去的女人来说,怎么在父母面前假装过得好?
答:报喜不报忧这种事情当然是在电话里来说比较方便,而当与父母面对面,我认为你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在某些方面发生分歧的时候,你的情绪可能会很容易就崩溃了。每次回家多买些东西,如果丈夫不愿意配合,那就不要带他回家。想要在父母面前伪装自己过得好,其实夫妻两个人共同伪装才是最完美的...

对外人特别好的人在家里脾气都不好,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答:很多人在外面脾气非常好,对人也非常和谐,可是回到家中却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亲人面前,他才暴露自己真实的面目。有很多人总是不珍惜眼前的美好,他们认为自己的亲情是唾手可得的东西,所以做事情并没有任何的顾忌,可是在外面因为压力等原因,却不得不去讨好对方,所以只能强颜...

其实我觉得我挺孝顺父母的,但是每次在父母面前总是大声吼爸妈?我的脾...
答:你会大声跟你孝不孝顺没关系。因为你们习惯了这种对话方式,从小父母喜欢吼你多过于心平气和的讲道理,所以你继承了这种交流方式,改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