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作者&投稿:阿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当今世界上基本上不存在无我之人,当然大我之人还是有的。

“无我”是佛教徒乃至其它信众的最高境界,别讲常人很难达到,就是遁入空门的修行者又有几人能达到?就连一些当日值班和尚、在替虔诚信徒敲钟时也时常睁眼斜视放了多少香火钱。

总之,无论是“无我”或者是“有我”都是个概念问题、无需争论,做为常人只要能有颗公心,能善待家人及亲朋好友,并对世间万物有个平等意识就己足矣。但愿你我他及万物能和平共处,共创地球美好未来。

"一切法无我",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能认识丶理解丶领悟到,则是佛法的理念高度,能实际亲证到,则是自性本觉的开悟境界,起码是"等觉菩萨″的阶段层次,接近于佛了吧!

"佛″,是"觉者“。心地境界觉丶行圆满,具五眼六通,得"无漏″智慧。"无漏",乃是断尽一切烦恼。一切心外求法的"外道″修行,最高只能达到五种神通,唯证佛觉者可得"漏尽通″。

不到真正"无我",怎能断尽烦恼,得“漏尽"通?烦恼的根源就在有我。八识心田,无始劫积累的"妄想丶分别丶执着″的业力种子,断尽谈何容易?别说六道凡夫,即使三界圣人,阿罗汉丶辟支佛丶大菩萨,都是在分段修行证果。小乘圣人(声闻丶缘觉)断的是“执着″心,大乘菩萨断的是"分别"心,等觉丶妙觉还须断最后一分无明,方能证佛法身,进入无"妄想"境界。

"真诚丶清净丶平等丶正觉丶慈悲"一一一这就是"无我"的成佛境界。"清净"心,无执着无污染,即是阿罗汉的境界,独善其身丶"自了汉"。平等"心,无分别丶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文殊丶普贤丶地藏丶观音,诸大菩萨的境界。"正觉"到位,妄念除尽,即是佛地境界,福慧圆满丶无余涅槃丶大圆镜智丶无量光寿,与众生融为一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回归了本无生灭丶本自清净丶本不动摇丶本自具足丶能生万法的自性本觉。

要想当下理解,以教奉行,逐步证得,再看下面一句:

"看破丶放下丶自在丶随缘丶念佛"。

"万法因缘生,佛说即是空"。了知"我"本空性,皆是"因缘"生法,因缘皆是"无常","我"即无可执着也。理上虽明,还须实修证得方是受用。看破帮助放下,放下进一步看破。布袋和尚的哲学,提得起丶放得下,大肚能容。

无我是一种境界。

我在道中,道在我中,万物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体大悲。

无我无自私心,无分别心,无嫉妒心,无贡高我慢心,无嗔恨心,无邪心,无妄心,无痴迷心,众生平等,谦虚恭敬。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心空无一物。眼不随色转,耳不随声转,鼻不随香转,舌不随味转,身不随触转,意不随法转。内心降服六根六贼。不能听见打鼓就上墙,要心如如不动,不去也不来,对外界没有见闻觉知。定慧等持,定在慧中,慧在定中。

达摩初来中国时,没人识真佛,都不听他讲法,只有一只鸟对达摩说:“西来意,西来意,教我出笼计”。达摩说:“两腿一蹬,两眼一闭,即是出笼计"。这只鸟很快领悟了,它看到主人回家,赶紧两腿一蹬,两眼一闭。主人回来看见他心爱的鸟蹬腿了,急忙把这只鸟从笼中拿了出来,放在手心上,想鸟怎么死了呢?正在他愣神之机,这只鸟突然扬长而去。这鸟真的出笼飞走了,它自由了,再不会被监在牢笼里了。这个问题恰恰说明无我相得解脱自在。

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逍遥自在得解放。

~

佛经中的"无我"是什么状态?
答:佛经中的"无我"是什么状态?——这个分三层去说。第一层,你看我们世上的好人,像雷锋、焦裕禄这些人,雷锋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奉献给了社会大众国家,这是无我;焦裕禄身为公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无我。第二层,有人打我而不觉疼(但不是木头人),有人骂我而不觉骂(但不是聋子),...

无我境界是什么状态
答:1. 无我境界是指达到天人合一的层次,超脱欲念,洞察万事万物的一种高级状态。2.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当人们能够超越个体价值和需求的辩驳,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3. “上善若水”表明,水虽然没有感情,但它既可以供人饮用,也可以用于灌溉,同时在汹涌的波涛中也可能将人置于...

古人追求的“无我”是怎样的境界?要怎样去理解?
答:因为现在人们的思想正在不断进步,人们也知道生命都是平等的,同样生命也是有价值的。第2个就是道家。道家学派一直提倡的是一种众生平等的思想。当时那些认可道家的人,在修行过程中想要进入的是物我两忘的境界,却还没有进入到一个无我的境界。认可这种思想的人认为道其实是在万物中都能够体现出来的,...

佛教中无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答:在佛教中,"无我"境界是指超越了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中心的限制,认识到所有现象都是相互依存和无常的。这个概念并不是指一个实体不存在,而是指对自我的一种深刻理解,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实体。"无心"在佛教中是指超越了对内心感受和思维的执着。这并不是指没有情感或意识,而是指对这些心理...

无我是怎么样一种境界
答:其中之一是专注,如同小孩子玩游戏时能忽视周围一切,或是诸如鲁迅和牛顿等名人因过于专注而忽视了身边的事物。另一种体验是身心合一,例如学习五笔打字时,初学者需要查阅字根表,而熟练后仅需动手即可打出所需文字。无我境界意味着做事时仅与事情本身建立联系,而非被自我编织的剧情所干扰。当杂念消除,...

无我的境界是什么?
答:生命中三个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做自己。然而无我比“做自己”更高级,它是找到自己、实现自己之后的一种破除自恋,与宇宙万物建立深层次连接的状态。就是李嘉诚说的,“创造自我,追求无我”。这个时候“我”好像消失了,又好像它大到无边无际与万物合一,你不再过于关注关系中别人对你的评价,不再患得...

为什么说“无我”和无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呢?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利害关 ...
答:这个就比较高深了,具有一定哲学思想在里面。无我,即可理解为,我即时苍生,宠辱不惊,六根清净,大隐于市。无私,则理解为不计较个人眼前得失,坚信善恶有报,积德行善的处世方式。我的俗世之人很难做到这样的境界和心态。稍微有一些的话,也会让你信仰得到寄托,精神世界的强大可以让你克服很多生活中...

佛学中的无我境界是什么
答: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部经典》中着重论述了佛教的无我论,如“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自生,而是种...

如何理解无我?
答:更是对社会和谐与进步的贡献。综上所述,“无我”是一种超越个人欲望和执着的境界,它要求人们认识到自我的本质是空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通过实践“无我”,人们可以摆脱对自我的执着和偏见,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实现心灵的解脱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无我的境界是什么?
答:1. 生命中三个重要课题之一是做自己,但无我比“做自己”更高级。它是找到自己、实现自己之后的一种破除自恋,与宇宙万物建立深层次连接的状态。正如李嘉诚所说,“创造自我,追求无我”。2. 在无我境界中,“我”好像消失了,又好像它大到无边无际与万物合一。此时,你不再过于关注关系中别人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