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文言文

作者&投稿:仝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翻译: 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日剑

剑阁铭 朝代:魏晋 作者:张载 原文: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

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

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

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

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

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远远的梁山,堆积着高高的石块。向远处可以连接到荆山、衡山,近处缀连着岷山、嶓冢山。

向南可以通到邛僰之地,向北可以达到褒斜道。(这个地方)比彭门都狭窄,比嵩山、华山都要高。

这就是蜀地的门户啊,坚固又作为此地的主山。这个地方就叫做剑阁,悬崖有千仞之高。

地形已险到了极端,道路也高峻到了极端。天下混乱它就叛逆,天下太平它就归顺。

(它)从已经过去了的汉朝开始关闭,到了晋朝才重新开放。 秦朝得到了120座雄关,得以兼并诸侯;齐国得到了12座雄关,田生才得以献出筹略。

况且这种关口,是国土的边缘。一个人在此防守,千万人马都踌躇不前。

地形如此的地方,不是亲信可千万不能派他坚守此地! 当年魏武侯泛舟游于西河,赞叹河山险固而喜形于色,被吴起批评。国家的兴盛实际上在于德行,(无德的话,)险地也难稳据。

那据有洞庭的楚国和据有孟门的晋国,早已没有后人祭祀。从古至今,上天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

凭着险阻昏庸地统治,很少有不败的。公孙述已经被灭,刘家也已投降。

这些已倾覆的车子的轨迹,是不可以再行走的。(我今天)把这篇铭刻在这山凹处,就是为了告诫四川的老百姓的。

注释 (1)岩岩:高耸的样子。梁山:指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境内的山。

(2)峨峨:高高的样子。(3)属(zhǔ):连接。

荆衡:指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境)与衡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境),代指两湖地区。(4)岷嶓:指岷山(位于今四川省西北部)与嶓冢山(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肃省礼县之间) (5)邛僰:邛,古国名,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一带;僰,本为西南少数民族名,后引为地名,大致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6)褒斜:指褒斜道,位于今陕西省秦岭山区,南起褒谷口(今陕西省褒城县附近),北至斜谷口(今陕西省眉县斜峪关口)。(7)彭碣:据刘渊林《蜀都赋注》:岷山都安县有两山相对立,如阙,号曰彭门。

约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一带。(8)嵩华:指嵩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与华山(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境)。

(9)固:坚固的地方。镇:一方主山。

(10)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11)有:用作朝代名前,无实意。

(12)田生:疑为《史记》载田生。(13)矧:况且。

狭隘:狭窄的地方,多指山口。(14)土:国土。

外区:边缘地带。(15)荷:拿着。

戟:古代兵器。趑趄:踌躇不前的样子。

(16)匪:同“非”,不是。(17)武侯:指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

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

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他和吴起在黄河中游有过著名的“河山之险不足保”的谈话。

(18)吴起:是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19)洞庭:湖名,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此处代指楚国。

孟门:位于今山西省柳林县,代指晋国。(20)阻:险阻。

昏:昏暗的统治。(21)公孙:指公孙述。

公孙述(?-36) ,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西汉末,以父官荫郎,补清水县长(在今甘肃省境内)。

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述受任为江卒正(即蜀郡太守)。

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是时公孙述僭号于蜀,时人窃言王莽称黄,述欲继之,故称白,自称“白帝”。

(22)刘氏:指蜀汉政权。衔璧:指诸侯投降。

(23)勒:刻。山阿:山坳处。

(24)梁益:梁,指梁州,三国时置,治今陕西省汉中市。益,指益州,西汉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

此处指代四川地区。

2. 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乃诣著作郎张载 这句古文的翻译

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

原文+翻译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憨龚封夹莩蝗凤伟脯连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3. 《张载.字子厚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

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

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

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

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

直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 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

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②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书谒范仲淹 谒:拜见B。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善:交好c。

终日危坐一室 危:端正地D。 诏知太常礼院 知:主持、管理5.下列各姐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乃警之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载读其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为知人而不知天 因人之力而敝之D。

与有司议礼不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又访学佛教、道家之书,后来与二程探讨道学,抛弃其他学说,淳朴学道。 B。

张载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每月都选择吉日准备酒菜,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c。

张载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

张载家庭贫困,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所以在张载死后向朝廷请求追加赠赐,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4分)②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3分)③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

(3分)参考答案:4。B(“善“,在这里应解释为“完善”)5。

C(都是表转折。A项,连词,于是/副词,才;B项,那/自己;D项,和、跟/亲附。)

6。C(“秦、汉时期学者”错误,应是“秦汉以来的学者”。)

7。(10分)(1)近日(或“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 易经》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

(得分点:“比”“弗及”“师”及句意各1分)(2)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写作。(得分点:“识”“书”及句意各1分。)

(3)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了棺木护送他的灵枢回乡安葬。 (得分点:“敛”“还”及句意各1分)。

4. 【古文左太冲作《三都赋》】

三都赋,是晋朝时期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历时十年所作,一时被传为经典.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三都赋序】 左太冲善曰:臧荣绪晋书曰:左思,字太冲,齐国人.少博览文史,欲作三都赋,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稔,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疏之.徵为秘书.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三都者,刘备都益州,号蜀;孙权都建业,号吴;曹操都邺,号魏.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文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刘渊林注三都赋成,张载为注魏都,刘逵为注吴、蜀,自是之后,渐行於俗也.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善曰:子夏诗序文也.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善曰:法言文也.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善曰:两都赋序文.先王采焉,以观土风.善曰:礼记曰: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郑玄曰:陈诗,谓采其诗以观视之.见“绿竹猗猗”於宜,则知卫地淇澳於六之产;善曰:毛诗卫风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善曰:毛诗秦风曰:在其版屋,乱我心曲.毛苌曰:西戎版屋也.故能居然而辨八方.善曰:河图龙文曰:镇星光明,八方归德.难蜀父老曰:六合之内,八方之外.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凡此四者,皆非西京之所有也.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失至于兹.善曰:兹,此也,假称珍怪也.若斯珍之流,不啻於此多.尚书曰:不啻如自其口出.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於辞则易为藻饰,於义则虚而无徵.盖韩非所谓画鬼魅易为好,画狗马难为工之类.且夫玉卮纸移无当去声,虽宝非用;卮,一名觯,酒器也.当,底也.善曰:韩子,堂溪公谓韩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无当,有瓦卮有当,君宁何取盬曰:取瓦卮也.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善曰:刘廙答丁仪刑礼书曰:崇饰侈言,欲其往来.而论去声者莫不诋丁礼讦斤谒其研精,作者大氐音旨举为宪章.善曰:墨子曰:虽有诋讦之人,无所依矣.说文曰:诋,诃也.讦,面相序罪也.尚书序曰:研精覃思.司马迁书曰: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也.礼记曰:宪章文武.积习生常,有自来矣.传曰:习实生常.善曰:左传,叔孙曰:叔出季处,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莫蒲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善曰:周礼曰:外史掌四方之志.郑玄曰:志,记也.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忤长者,莫非其旧.善曰:汉书音义,应劭曰:魁梧,丘墟壮大之意也.韩子曰:重厚自尊,谓之长者.何则盬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善曰: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升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善曰:毛苌诗传曰: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善曰:释名曰:称人之美曰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盬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虞书曰:禹别九州,任土作贡.定其肥硗之所生也,而著九州贡赋之法也.周易曰:君子以慎辩物居方.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

离开校园二十四载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去学二十四载。离开学校翻译成文言文就是“去学”,如果想表达离开学校多少年就可以去学多少多少载,比如离开学校十余年就是:去学十余载。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文言文翻译怎么翻译?
答: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翻译: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去。该句出自唐代柳宗元的《黔之驴》。《黔之驴》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

承载的文言文
答: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

哀载文言文
答:哀载文言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孔子像会雕刻在美最高法院的门楣之上?刚阳文化 2022-10-07 · TA获得超过232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哀”的古文意思 (1)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

半载文言文
答:半载文言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张三讲法 2022-10-04 · TA获得超过38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周处的故事下半截文言文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

关于承载的文言文
答: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载歌载舞。 姓。 承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éng zài,指承受支撑物体。《诗·大雅·绵》"缩版以载" 唐 孔颖达 疏:"以绳束其版,版满筑讫,则升下於上,以相承载,作此宗庙。" 3. 有哪些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编辑本段]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

文以载道的文言作品
答:原文《文以载道》 ——文言阁主尚闻一千两百余年,韩退之兴古文运动,号曰文以载道,一反六朝之骈文,其匡文之业,可谓壮哉!文章当言之有物,载之有道,如退之所倡。然,观乎当今之文言,载道者寡,卖弄句词者,众矣!其为文也,涩然,乃甚于秦汉诸文,其人曰:此则文言也!吾闻此问之曰:...

诸葛孔明千载人 其用兵行师是什么文言文
答:“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一语出自《容斋随笔·卷八·诸葛公》。这一段原文是: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

记载的文言文
答:《小尔雅·广度》篇中载:“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 5. 什么是斛律金的古文记载 斛律金(公元488—567)生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他的高祖是当时敕勒有名的部落首领倍侯利。 《魏书》记载说:“倍侯利质直,勇健过人,奋戈陷阵,有异于众,北方人畏之。”敕勒民间有这样的歌谣:“求良夫,当如倍侯利”。 倍...

里面有记载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古文注释:《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明《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小尔雅·广度》篇中载:“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