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内涵

作者&投稿:督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内涵

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内涵: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方针的含义:安全第一就是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努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他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措施:

1、坚持以大为本的思想,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因此要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安全生产关系到员工生命安全“安全第一”的方针就要求各级人民 *** ,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抓。同样员工也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时刻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大事,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当遇到安全与生产之间发生矛盾时,能够正确处理,确保安全。

2、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从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是对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工作重视不够,不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重视不够,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够,甚至对已经出现的重大隐患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致使事故发生。对于员工来说,做好预防工作意义更大,员工生产在一线,直接从事生产作业,遇到危害的可能性更大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在生产作业前,把可能遇到的危险,防护措施,应急措施落实到位,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相冲突时,必须首先保证安全,即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 “预防为主”要求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各环节,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要积极主动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全员参与”就是通过落实责任制,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达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的目的,共同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持续改进”就是持续对管理方法和作业过程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使用稽核发现和稽核结论、资料分析或其他方法,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阶梯式推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是目标、原则和手段、措施的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很难落实;坚持“安全第一”,才能自觉地或科学地预防事故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的预期目的;只有坚持“预防为主”,才能减少事故、消灭隐患,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如何理解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一、安全方针的含义:
安全第一就是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努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他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 如何落实安全生产方针:
1、坚持以大为本的思想,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要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安全生产关系到员工生命安全“安全第一”的方针就要求各级人民 *** ,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抓。同样员工也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时刻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大事,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当遇到安全与生产之间发生矛盾时,能够正确处理,确保安全。
2、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从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是对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工作重视不够,不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重视不够,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够,甚至对已经出现的重大隐患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致使事故发生。对于员工来说,做好预防工作意义更大,员工生产在一线,直接从事生产作业,遇到危害的可能性更大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在生产作业前,把可能遇到的危险,防护措施,应急措施落实到位,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怎样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1. 安全第一的含义。发展是我党的第一要务,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理所当然。安全第一要说明的是安全与生产、效益及其他活动的关系,强调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要突出抓好安全,始终不忘把安全工作与其他经济活动同时安排、同时部署,
当安全工作与其他活动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其他活动要服从安全,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财产损失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
2. 预防为主的含义。预防为主是对安全第一思想的深化,从安全生产管理这门学科发展的历程看,我们经历了事后控制到事前预防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含义是立足基层,建立起预教、预测、预报、预警等预防体系,以隐患排查治理和建设本质安全为目标,实现事故的预先防范体制。
3. 综合治理的含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酿成事故,且事故后带来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将“综合治理”纳入安全生产方针,标志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秉承“安全发展”的理念,从遵循和适应安全生产的规律出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人管、法管、技防等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从责任、制度、培训等多方面着力,形成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格局。

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方针是企业经营理念的最基础的一环。
企业方针有好几种,如经营方针,品质方针,安全方针,环境方针,管理方针,制造方针,等等。
方针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企业相关活动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行动准则。
企业所有相关活动都必须遵守方针内容。

安全生产方针

现在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十一五规划中,总理将中石油的综合治理经验也放入了报告,所以很多企业开始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一、安全第一
由于安全依附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存在,安全第一的方针在实际工作遇到很多问题。事实上,也较难将安全作为第一要务考虑。
而且 *** 部门的考核目标,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指标,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目标,企业和部门、工厂、车间以及各级领导的MBO\绩效指标体系中,都没有将安全生产指标作为第一指标考虑。最多一些 *** 部门和企业将死亡指标作为否决性指标使用。
所以安全第一的方针有修改的可能。
二、预防为主
预防确实是很重要的,通过装置资产的优化,逐步实现本质安全;通过人员的培训实现人的行为安全;通过管理规范确保装置执行和人的行为的规范实现安全;通过一些预防措施,如劳动防护品等,实现减少和消除危害。
由于过于重视预防,这些年较少的重视事故和灾害的处置和救灾预案工作。所以在事故和灾害发生时,不能尽快的降低损失、保护生命、抢救生命。
三、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且治理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工作,不能代表管理的全方位。
况且,“综合治理”没有进入安全生产法,所以不能作为正式的安全生产方针使用。
这些年,安监总局和国家安委会也在考虑安全生产方针的优化问题,
近几次国家安监总局培训中心和研究中心召集的培训课程,多次提到了安全生产方针的优化,并介绍了可能的方向。
王丁先生的上课材料中介绍,安全生产方针可能即将优化为:
安全发展--通过安全生产,实现以人为本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科学发展
系统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进行安全生产
注重风险--以全面降低事故风险为工作重心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如何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方针——正确认识安全和生产的辩证关系
在我们管理者和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不能很好地理解安全生产的内涵,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对安全生产方针缺乏正确认识。
安全和生产到底谁重要?这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我们说两者都重要,只是重要性各有不同。我们不能强调一方,排斥一方,那么为什么提“安全第一”呢?安全第一不就是意味着安全比生产重要吗?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我们提安全第一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安全第一是指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不安全不能生产,具体的讲,为了保障生产,我们才提安全第一;不生产,安全第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安全生产方针包含了同一个劳动过程中,具有的安全和生产两个侧面,它是指导我们如何安全的进行生产,如何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并不存在安全和生产对立的意思。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不能老是考虑安全和生产到底谁重要,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上。既要首先保证安全,又要搞好安全生产,这样做才符合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和生产发生了矛盾,这不是两者的对立吗?怎么说安全和生产是辨证的统一呢?这种想法也是由于对安全生产方针缺乏正确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模糊的认识。的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是会碰到这种情况的,比如,生产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某种危险因素,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出现了安全和生产谁服从谁的问题,但这并不等于安全和生产的对立,因为生产本身就受到了危险因素的威胁,需要从安全形度排除危险,解决矛盾,使生产顺利进行,达到安全和生产的统一。
如果安全条件未具备,一时又解决不了,安全和生产的矛盾如何解决呢?道理很简单,安全条件不具备,就要设法创造条件。办法总是会有的,问题是我们是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精神去认真想办法解决。在很多情况下,个别人往往把条件不具备作为违章蛮干的借口,这是不允许的,因为它违背了安全生产方针。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违章蛮干,要对职工的安全负责,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应正确地认识安全和生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实现安全和生产完美的统一。
如何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方针——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生产方针的正确态度
就我们的主观愿望来说,无论是管理者和员工都希望把安全生产搞好。但是,把愿望变为现实,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首先,要抓好思想教育,克服和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诸如将安全工作看成一种额外负担,感到束手束脚;对安全生产感到无所谓,麻痹大意;只图一时方便,抱着侥幸心理或抱着消极悲观,认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溼鞋”的思想等等。必须针对这些错误的想法,加强教育,端正认识。
作为管理者,不但要懂生产管理,还要懂安全管理,否则,就不能算是合格的管理者;作为员工,不仅要掌握生产技术,还要掌握安全技术,否则,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员工。生产和安全是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侧面,两者必须统一。
我们强调安全第一,并不是把生产放到安全的从属地位,恰恰相反,安全是为生产服务的,把安全放到前面,是为了给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保证,是完成生产任务先决条件。管理者不顾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违章指挥,冒险蛮干,是我国《劳动法》所不允许的;员工违章操作,同样也是不允许的。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当生产与安全生产矛盾的时候,必须保障安全,然后才能生产。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方针,才能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搞好安全生产。
屏障分析
屏障是指用于保护装置和提高人-机系统安全和效能的手段。它可能是实体的保护,也可以是行政管理的防范。由于屏障的失效,才会导致事件的发生。通过屏障分析,找出安全屏障的缺陷或漏洞,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通过新增新屏障或修改原有屏障提高系统的安全效能。
(1) 物理屏障:声、光报警讯号;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各种警示性标牌;安全门、锁;
(2) 管理屏障:执行及维修工作规程;人员培训与教育;资格认定及人员任命;管理条件;工作人员的交流方式;人员授权;人员的相互监管等。

我国煤炭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



~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内涵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相冲突时,必须首先保证安全,即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预防为主”要求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各环节,要严格遵守...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内涵
答: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内涵: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含义:安全第一就是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努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许许...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内涵是什么
答:1、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2、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

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三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我国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答:法律分析: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其主要内涵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要依法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三条 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什么治理
答:法律分析: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其主要内涵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要依法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四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工作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广大从业人员要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并在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中时刻坚持“安全第一”,自觉地以安全生产...

分析说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内涵
答:坚持安全第一,落实防治结合,推进人本管理,完善制度措施,消除隐患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指什么
答: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四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