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是怎样写景物的?

作者&投稿:老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三峡景物的。先写夏水,再写春冬水,最后写秋天,因为夏水最盛,最有特点,所以先写,春冬水相似,所以一起写,最后写三峡之秋的凄凉

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

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

扩展资料: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

《三峡》是如何写景的?
答: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

《三峡》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呢?_百度知 ...
答: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写山突出了上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通过不同季节的变化来表现,夏---水涨流急,交通阻断.春冬---水退谭清,风景秀丽.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如此将三峡的美丽景观表现的淋漓尽致.

郦道元《三峡》是怎样表现三峡美丽的自然景色的
答: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

三峡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方面描写
答: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写山突出了上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通过不同季节的变化来表现。写山:长、多、高陡(写动)写水:1.夏水:疾(写动)2.春冬之水:色彩斑斓(动、静结合)3.写春冬之景:趣(写静)4.写秋之景:凄(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洽)原文:自三峡七...

三峡 郦道元中为什么从山写起?而写水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什么...
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写水是按照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来安排的,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峡文言文的景物描写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答: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以"素"字饰湍,以"绿"字饰潭,以"绝"字状山,以"怪"字写柏,真是写出了景物的神韵。再如以"清荣峻茂"四字状...

作者描写三峡的四季景色分别是从哪些角度着笔的
答:夏季侧重水势,春冬则侧重色彩,秋季主要写音响。先写山,后写水,结构严谨。先总写三峡形势(整体风貌),然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层次分明。《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

三峡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景观的,写出了...
答:写秋之景:凄(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洽)2、作者主要描写了三峡四季中的山和水。3、相关语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山,险峻狭窄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清荣峻茂 秋晨,林寒涧肃 望采纳 谢谢你!

三峡这篇课文有什么写作特点?
答: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北魏·郦道元《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_百度...
答::《三峡》美,美在描写上运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