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析文言文

作者&投稿:貂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绔。民之献衣,褚绔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

【翻译】

子产治理郑国,邓析就想尽办法难为他。他与有诉讼官司的老百姓约定,打小官司要送他短衣裤一套,打大官司要案送长衫一套。因为有老百姓要送衣服这一点利益驱动,就有很多学习如何打官司的人,以至多得数不过来。(结果),把有罪的搞成无罪的,把无罪的搞成有罪的,有罪无罪的界限无法区分,而且有罪无罪每天都有可能变化。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 (1)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

(2)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 解析: 【小题1】“事”,在这里是动词,事奉。

【小题2】①是善赏,②⑥是善罚,③是野人报恩,④是齐桓公称霸,⑤是作者议论。 【小题3】参考译文: 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 高赫列为首功。左右的人说:“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急,国家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

因此赏赐一人, 天下尽忠之臣,没有谁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之人。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说:“赞誉你的话一天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绩,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于是便把他烹了。

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被野人捉住。穆公追着一直赶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马肉吃。

穆公说:“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

让野人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

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牵着穆公车上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

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

齐桓公将要举行征伐,武器不够用。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个戟;有轻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打官司不胜的,出十二支箭。

百姓都很高兴。于是修治箭矢,冶炼金属为兵器,用来讨伐不义之国,征伐不义之君,称霸天下。

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的例子。 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

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畏惧。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

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塞了,子产诛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

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3. 吕氏春秋·离谓这个文言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吕氏春秋·离谓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春秋末期,有一年郑国的洧水发了大水,淹死了一个富人,尸首被人捞去了。富人的家属要求赎尸,捞得尸首的人要钱太多,富人的家属就去找一个叫邓析的人想办法。邓析说:“不要急,他不卖给你,卖给谁呢?”捞得尸体的人等急了,也去找邓析想办法。邓析又回答说:“不要急,他不找你买,还找谁买呢?”

寓意:诡辩之徒终无所用。



~

文言文怎么赏析
答:然而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比较枯燥,效率不高、体会不深,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甚至觉得老师煞费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只能“逆来顺受”。 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处,笔者分析如下: 1、学生离开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 文言文确实不像现代文那样,让学...

文言文的赏析技巧
答:文言文阅读技巧: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赏析文言文的方法技巧
答: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

文言文详解精析
答:西汉时期,开始用纸代替竹简。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孔氏古文称后者为史籀大篆。鲁恭王(公元前...

分析解读文言文
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

文言文鉴赏方法
答:文言文赏析方法:一、明确解题步骤 1.把握观点,理解选句。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理解选项语句的含义。2.读懂题干,弄清标准。3.依据标准,对照原文。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二、内容要点的归纳常用方法有两种 1.信息...

初中文言文全解全析
答:2. 初1语文所有文言文解析,赏析 七年级上册童趣[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

文言文分析
答: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

文言文解读文教版初中
答:2. 初中文言文解析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第一册一、《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 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

文言文赏析技巧
答:1. 文言文阅读技巧 学习文言文重点主要是文言文的读音,断句,对句意的理解,对精美语段的背诵,对文章内容的要点的概括这五个方面,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扩大了对课本以外的浅显的文言文阅读。 学法指导: 1.读准字音 借助课本(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