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林铺赏析

作者&投稿:蒋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关于林铺长相思的诗句
关于林铺长相思的诗句 1.长相思的诗句
长相思

作者: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其余作者的《长相思》诗词: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长相思的诗词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

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

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

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

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长相思·其二》 作者: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解】: 1、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

瑟:弦乐器。 2、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3、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

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

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韵译】: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 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 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 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 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 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 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

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

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

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

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长相思 云一〔纟呙〕,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 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 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 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评解】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

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

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
3.林逋的《长相思》
林逋《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作者简介: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浙江杭州),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趋荣利,终身不仕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赏析:

“吴山青,越山青”,重复一个“青”字,点染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吴越风光。但这只是起兴,词意在咏怀。接下来,作者以拟人手法写道:“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钱塘江两岸的座座青山曾迎来送往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情人,但它们能真正理解情侣离别时的痛苦吗?不!青山无知,惟有离人有恨。作者通过这种移情寄怨的手法,又以诘问作结,更为深切地道出了抒情主人公独自承受的巨大痛苦。“痛苦”二字,点明了词的主旨,自然导入下片。

“君泪盈,妾泪盈”,这是赋的手法,把笔触落到具体人物身上。两人将别未别,难舍难分,唯有无语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如此悲伤,难道仅仅是因为一次暂时的分离吗?自然不是,那是因为“罗带同心结未成”,作者把笔锋深入一层,用形象化的说法道明了个中原委,原来,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这对男女在离别时却“结未成”,暗喻他们的爱情未能遂愿,这怎能不是他们最大的痛苦呢?而更为痛苦的是:“江头潮已平”。江潮已经涨满,船儿也该启航,情郎只得荡舟而去,女主人公也心逐魂飞。结句看似景语,实亦情语,以景结情,含有不尽之意。

艺术上,本词深冶凝炼,辞词文雅。但由于采用叠字叠韵,句句押韵,因而具有一种柔和的民歌风味。
4.关于白居易的古诗《长相思》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5.所有关于《长相思》的诗和作者有哪些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赏析: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改词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6.长相思 白居易(诗句)
白居易《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诗文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 何指。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7.关于纳兰性德写的这首【长相思】这首诗的故事
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康熙皇帝深为痛悼,特派使赐奠。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本篇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