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作者&投稿:正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斯,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生于战国末年。他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到齐国拜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国家的帝王之术。学成后,他对当时各国的国情经过充分的思考和比较,遂决定到秦国去发展。

入秦后,被秦国丞相吕不韦初任以为郎,之后他劝说秦王赢政(秦始皇)要灭诸侯,成帝业!受到重视,被任为长史,秦王听其谋,派能言善辩者多人带金玉珠宝,出使关东六国,离间其君臣关系,又被任其为客卿。后因韩国间谍入秦,秦王下逐客令要赶走在秦国做官的六国客卿,李斯上书劝秦王解除逐客令,亲王采纳其言并升任他为廷尉。之后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李斯和王绾、冯劫商定尊秦王为皇帝,并制定了有关的礼仪典章,被秦始皇重用,任李斯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反对分封制,设立郡县制,没收民间兵器,收缴民间私藏的儒家书籍,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相继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等制度。这些制度,对后来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各地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李斯为什么不帮扶苏而去帮胡亥,这就牵扯到赵高这个祸乱朝纲的大太监头上了。赵高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赵父受宫刑为太监,他母亲为宫中奴婢,他母亲是在宫中生下赵高,是终身为奴的角色。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有文采,又懂狱法,便提拔他当了中车府令,掌管宫廷车与、印信和书墨等官职,实际就是太监头。

秦始皇死后,赵高知道必须说服丞相李斯共同编造遗诏才能让胡亥继位,也才能让自己的阴谋得逞,他也知道李斯的家族观念特别强,李斯和扶苏蒙恬也有矛盾,所以他对李斯说要是太子扶苏继位,肯定重用蒙恬蒙毅一派人物,李斯的相位不但不保,恐怕连举家性命都难保,要是胡亥继续,那你李斯和我赵高就成了拥立新君的功臣,而且还能做丞相治理国家。李斯考虑再三,最后同意了赵高的主意。这样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共谋假造秦始皇遗诏,让胡亥继承皇位。同时又假借秦始皇诏命,指责太子扶苏为子不孝,大将蒙恬为臣不忠,命他们自杀,不得违抗!

回到咸阳后,胡亥继皇帝位,是为二世。封赵高为郎中令,掌管宫中大小门户,控制了胡亥的行动。

胡亥继位后,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为了建好阿房宫,不顾百姓死活,大力征发徭役,实行严刑竣法,老百姓怨声载道,大秦的江山已及及可危。李斯几次要求晋见,都被赵高借故推诿,李斯多次上书劝谏,都被赵高扣下。赵高还设计专门让李斯在胡亥寻欢做乐的时候去见胡亥,让胡亥对李斯越来越不满意并且越来越恨了。

朝中李斯的同党都被赵高打压下去了,赵高又和胡亥说,李斯对当初拥立他继位后悔了,怕他把改诏篡位的事透漏出去,这样胡亥对李斯更恨了。没多久,胡亥和赵高找了个借口就把李斯的全家人都给杀死了。

聪明的李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当初要是不被赵高蛊惑,凭他丞相的名义,尊照秦始皇本心所愿,迎立太子扶苏继位,那秦朝的江山绝不会那么快就垮掉的。虽然扶苏和李斯有点儿矛盾,以扶苏的为人,绝不会亏待李斯全家的,即使做不了丞相,也会丰衣足食颐养天年。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在整个秦帝国里,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秦朝没有文学,唯一的一篇就是李斯的《谏逐客书》,一篇就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斯)

他是杰出的书法家,由他写的《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书法石刻名垂千古。

最了不起的是他的政治才干。他不但在秦朝统一过程中,派间谍去各国离间六国君臣的关系,以实现各个击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李斯在秦朝统一后,做了几件卓有成效造福千古的事情: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实施郡县制。

如果没有统一文字和度量衡,那中国就会出现数种语言文字,只要文字语言还是各用各的,那就相当于还是不同的国家,就像当下的欧洲一样。就算强迫把疆域统一在一起,国家迟早也要分裂。

如果没有统一的车轨,势必给出行带来很大的麻烦。大家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车轮轨道不一样,明显是限制发展的。

(胡亥)

实施郡县制。这一条尤其值得称道。李斯的眼光是超前的,他能够做到这一点,绝对是一个穿越性的人物。项羽建立西楚后,废除了郡县制,又改为分封制。很快,项羽就尝到了苦果,国家分崩离析。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一半分封一般郡县,但分封最后酿出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推恩令,才多少解除了苦果。

但是李斯的几件恶行,却又是非常明显的。第一件是杀韩非。韩非本来是他的同学,其才华丝毫不亚于他。结果他怂恿秦始皇,以间谍罪把韩非杀掉。

第二件是焚书。作为一个大知识分子,自然知道书籍对于国家对民族的重要,他却还建议秦始皇这样做。

第三件,篡改圣旨。很显然,他是明白秦始皇把一腔希望都寄托在扶苏身上,派扶苏去边关锻炼,最后临死前遗诏立扶苏为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却和赵高合谋,篡改圣旨,立纨绔子弟胡亥为皇帝,矫诏杀了扶苏。

(赵高)

李斯为什么会干这三件恶行?说白了,他不外乎一个“私”字。因为怕韩非取代他的位置,不惜把黑手伸向自己的同学。他怕天下人提建议,改变他的那一套,才鼓动秦始皇对天下儒生方士下毒手。他怕扶苏当皇帝后,自己不再被信任,所以才想扶持一个傀儡人物起来。

但是,李斯在用他的私心的时候,没想到赵高的私心比他更重,恶毒比他更彻底,最后赵高用他对付韩非的办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搞死了他。

李斯是一个悲剧,他所作所为,值得后世深思。



秦始皇死的时候,李斯七十多岁了。

这么一个年龄的人,应该回家抱孙子去了,严格来说是去抱重孙子。所以若是扶苏上台的话,肯定是不会让李斯继续当宰相的。

扶苏一项名声比较好,而且他很爱结交年轻有为的人。像蒙恬、蒙毅这种青年才俊,才是扶苏结交的对象。

李斯这种人,说实话给扶苏都是有代沟的。

他们两个搭班的话,根本尿不了一个壶里去,这一点李斯也是知道的。



还有扶苏本来对李斯,就有意见。

因为秦始皇在当皇帝的时候,犯了很多错,作为宰相的李斯,竟然选择听而不见,视而不闻。比如说,秦始皇大兴土木,追求长生……。

这样令扶苏失望的李斯,肯定不会被扶苏选择为宰相的。

扶苏当了皇帝,蒙恬是宰相的首选,而且赵高在劝说李斯和他同流合污,篡改遗诏的时候,就已经问过李斯这个问题了。

李斯的回答是,无论是功劳,才华,还是个人与扶苏的关系,他都不如蒙恬和扶苏的好。扶苏根本不可能选择李斯当宰相。



虽然李斯一开始,不想和赵高媾和。

但是,架不住赵高的威逼利诱。最后,赵高拿出胡亥来吓唬李斯。

说李斯若是不同意媾和的话,胡亥有可能灭了李斯的族。

李斯不得已,只好答应和他们一起篡改秦始皇的遗诏了。

之后,李斯就以秦始皇的名义,拟定了一道诏书,让扶苏自杀了。

扶苏见了这封诏书,想都没有想,就拔刀抹脖子了。

赵高、胡亥和李斯三人确定扶苏真的死后,才敢返回都城继位当皇帝的。

他们没想到扶苏竟然这么轻易的相信了他们。



胡亥登基当皇帝后,实现了他当初的诺言,还是让李斯继续当宰相。

但是,李斯并不是笑到最后的人,可以说这三个人,在杀扶苏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为自己挖坟墓了。

他们杀了扶苏,也就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先后死去了。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先是赵高诬告李斯的儿子,李由勾结陈胜吴广。李斯受牵连被抓进监狱,然后被赵高屈打成招后,就直接灭了族。

李斯死后,赵高架空了胡亥的皇权,导演了指鹿为马事件后,就把胡亥给杀了。紧接着就是赵高被秦王子婴杀掉。



胡亥好控制

李斯被权力给迷了心窍,他认为扶苏继位以后会让蒙恬取代自己,为了自己的权力,他才让胡亥继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