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意境与诗画间的关系

作者&投稿:徒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园林和诗画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 那就是中国风

意境与诗画的关系~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与神韵,在创作上画家往往注重用用画面传达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与写实。
  我觉得其中的代表是“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
  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
  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间南山”;有苏轼作直竹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有吴镇自号梅花道人,言梅妻鹤子而终老;有郑思肖因亡国失土作露根兰……虽然都是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释思想的慰籍,但是也不乏文质彬彬的浪漫。

  文人画重意。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匠心独运,可回味无穷。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文人画重简,无干的皆可简,甚至简到 “零”, “零”既是白既是空。“计白当黑”,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空白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的感受,似 “此时无声胜有声”。 文人画重书,张延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论画竹“写竹杆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文人画重墨趣,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

  这些在绘画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强烈的主观意识,都是文人画的精髓
  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寄托在作品上,你就是造物主

唐式园林以崇尚优美自然山水为主,有别於明清年代流行的写意山水园林。

苏州的园林为什么以意境见长?
答: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

艺术概论真题解答: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请你简要论述意境...
答:概而言之,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及其引发的形象总和。意境的创造多种多样,既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英雄气概,也可以有“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儿女情长;既可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之乐,也可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英雄”的豪放情怀;既可以有“...

简述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创造意境的手法
答:咫尺山林式的园林造景其实就是把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用以追求无限的意境。小中见大,则是调动景物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的运用,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合理利用比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则来构建空间,以达到在感官上扩大有限空间的效果。中国画的创作中经常使用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手段,这...

意境的文学体现
答:明清两代﹐围绕意与境的关系问题又进行了广泛探讨。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提出了“意境融彻”的主张﹐清代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叶夔认为意与境并重﹐强调“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应该有机结合起来;近代文学家林纾和美学家王国维则强调“意”的重要性。林纾认为“唯能立意﹐方能造境”,王国维则认为创辞应服从于创意...

中国文人园林
答:在这种情况下,士流园林兴盛和文人广泛参与园林规划设计,在园林中熔铸诗画意趣比之唐代就更为自觉,同时也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同时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

明清园林园林的艺术因素
答:叠石艺术尤其值得一提,它在造园中占据重要位置。叠石作品根据地势起伏,构思巧妙,或雄浑,或灵动,或峭拔,或平和,既体现了自然的韵律,又融合了绘画的意境。许多叠石名家不仅技艺精湛,还具有深厚的诗画修养,这在他们遗留至今的多种风格园林中可见一斑,反映出叠石与绘画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园林意境在园林中的应用!急!!急~!!急~~~!!!
答:林意境的典型例子,所以在园林中播放曲目的选择可以通过深挖符合园林性质的各种艺术关联来找出最为合适的音乐。甚至可以请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为园林创作其专署的音乐。第3类是与听觉没有任何联系的视觉感受对象。这类视觉感受对象是不固定的,它是以上2类之外的视觉对象,其影像内容是不需要选择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常常...

岑参诗歌中的“诗画意境”是怎样表现的
答:第一,诗人用遒劲有力的语言,谱以激越豪壮的韵调描绘出了雄迈豪放、各具风格的“唐军出征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诗人描写唐军西征的代表作之一。诗人说“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简单的几句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出了朔风夜吼,...

童寯中国园林造园三境界——以《江南园林志》为例
答:造园三境界:诗画合一,以视觉艺术的手法,营造出园林的深远意境和情感共鸣。童寯的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园林的美学内涵,还为我们理解园林与山水画之间的深层联系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他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具体的园林案例,如拙政园,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哲学,影响着后世的造园艺术与审美追求。

山水诗 山水画的关系
答:山水画借鉴诗歌突破时空、写动入画的表现方式,超越题材限制;学习诗歌感物言情、即物究理的审美功能,扩大表现领域。进一步,由审美追求、意境创造、精神陶养三方面揭示诗画内面深层次的互渗关系:考察诗学“气格”与画学“逸格”之间桴鼓相应的微妙关系;分析山水诗画意境的同一性与通融性;讨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