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的建置沿革

作者&投稿:雷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据考古资料,远古时期,府谷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据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遗址。新庄子遗址(位于庙沟门乡新庄子村)属于仰韶文化(前5000年~3000年),连城峁遗址(位于庙沟门乡连城峁村)属于仰韶龙山文化(前2800年~2300年),朱家湾、桥沟北盖峁、大、小石堡遗址属于龙山文化。
夏、商时期(约前21年~前11年),为要服地,在雍州翟族境内。
西周(前11年~前770年)属固阳榆中地,为荒服,属雍州白翟的一部分。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5年)仍为白翟地,属晋国。(一说为林胡族地)。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为固阳榆中地,属魏国,后属赵国。
秦(前221年~前206年)为上郡地。
西汉(前206年~23年)设富昌县(府谷县东北部及准格尔旗南部),属西河郡。王莽改名富成县,东汉(25年~220年)撤销,辖地并入平定县(准格尔旗南部及府谷县西部)。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为匈奴地。东晋属赫连氏大夏国(都城在今靖边县白城子)。
北魏(386年~534年)为五原郡固阳并永安郡地。北周(557年~581年)为银城县(今神木县北部及府谷县地)地。
隋(581年~618年)为银城县地。开皇十年(590年)在北部复设富昌县,南部仍属银城县。
唐(618年~907年)属麟州。初为府谷镇,开元以后县地分属银城、新秦二县。
五代后唐天佑七年(910年)升镇为县,八年(911年)升府州领府谷县。不久,因辽国侵扰迁到留得人堡,即今府谷县城。后汉初升设永安军,乾佑元年(948年)仍设府州,周显德元年(954年)复设永安军。
宋(960年~1279年),仍为府州,领府谷县。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靖康军。政和五年(1115年),赐郡名荣河,又改为保成军,置麟府路军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钤辖领,属河东路,以其地处河西,便于控扼西夏。靖康元年(1126年),割让麟、府、丰三州与西夏。绍兴九年(1139年),夏人陷府州。
金贞元(1153年~1155年)以后,从西夏收复。正大三年(1226年),复设府谷县,增设建宁县(故城在府谷县西北七十里)。
元(1206年~1368年)初,复建府州,领府谷县。至元六年(1269年),州废,并建宁县入府谷县,隶葭州(道光本《榆林府志》);一说州、县俱废(雍正本《陕西通志》)。
明(1368年~1644年)为府谷县,属葭州。洪武六年(1373年),废。十三年(1380年)复置县,属延安府葭州。
清(1644年~1911年)仍为府谷县,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葭州。乾隆元年(1736年年),改属榆林府。民国时期为府谷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制归省直属。民国二年(1913年),设陕北观察使,因属陕北观察区。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榆林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制,复归省直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归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3年开始建立神府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到原国民党县政府统治的大堡、镇羌、天平等联堡。1935年3月,成立府谷县革命委员会,归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领导。1936年2月,成立神府东北办事处。4月15日,撤销神府东北办事处,成立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统辖府谷县城以南及神木县、榆林县、佳县的部分地区,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1937年1月28日,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改为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属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导。7月,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神府县政府(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
1941年9月,神府县由陕甘宁边区改属晋绥边区代管。1947年11月,成立府谷县人民政府,属晋绥边区政府领导。1948年1月,麻地沟解放后,府谷县黄甫川以东地区,内蒙古十里长滩一带及山西省河曲县部分地区于3月合并,组成河府县(县府设在麻地沟),归晋绥边区政府领导。9月,河府县撤销,归还府谷原属地。1949年6月,改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榆林分区。
1950年5月整编时,撤销神府县,其辖地分别划归府谷、神木两县。府谷县归属陕西省榆林专区。1958年12月,府谷县撤销,其辖地划归神木县。县委、县人委设在神木县城关,隶属仍旧。
1961年9月,恢复府谷县建置,隶属仍旧。1968年3月,府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属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81年12月,恢复府谷县人民政府,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2014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升格府谷县为省直管试点县。



建置沿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某地区建置沿革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历史发展演变历程。福建建置~

B 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福建设置节度使,是在唐朝;宣慰使司是元朝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朝朱元璋在地方设置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监察。因此应该选择B。选错的同学是因为对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把握不到位,主要是布政使司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

乾 县 建 置 沿 革

乾县古属雍州之域,西周时为周朝王畿,东周时属秦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本境始置好寺县,治城在今县城东好寺村,秦统一后,好寺县归内史管辖。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好寺县属右扶风。汉光武帝六年(公元30年)撤销好寺县,并人池阳县。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年),分池阳县西部再置好寺县。北魏方武帝始光元年(424年),池阳县更名宁县夷,领本境东部地区,属咸阳郡,而后将好寺县改为右扶风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分好寺西部置漠西县。隋文帝开皇17年(597年)改漠西县为上宜县。唐太宗贞观八年(643年)废上宜县。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分好寺、礼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置奉天县,治城即今乾县县城。唐昭宗乾宁2年(895年)在奉天县置乾州。中华民国年(1912年)改乾州为乾县,隶属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乾县直属陕西省。1949年5月, 乾县成立人民政府,受陕甘宁边区政府彬县分区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乾县隶属陕西省宝鸡专区,1956年改为省辖. 1 9 5 8年礼泉、永寿两县并入乾县,仍由省辖. 1961年1月改属咸阳市,1961年8月三县分治,归属咸阳专区。1984年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乾县为咸阳市属县。

赫章县详细资料大全
答:建置沿革 赫章县新石器时期属“赤水”部落。 赫章县城关镇风光 夏时,县境为梁州之南荒服地。 商周为鬼方。 春秋为牂牁国西北徼外。 战国时属夜郎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属汉阳县。 汉初汉阳县被废,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复置,隶犍为郡。汉永初二年(108),将犍为南部改置犍为属国,治朱提,汉阳属之...

石景山区的历史沿革
答:自有史以来,至中华民国时期,石景山区现辖地区(简称“石景山地区”)无独立建置,分别属于蓟国、燕国、广平县、幽都县、宛平县、北平特别市郊五区。1948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将石景山地区划为“北平市第二十七区”,是为独立建置之始。后两次更名,于1952年8月27日,定名为“石景山区”。其后...

湖北南漳县属于哪个市?
答:截至2018年,南漳县下辖10个镇以及1个农场管理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漳县常住人口455690人。县政府驻城关镇。建置沿革:南漳历史悠久。春秋时境内有古楚国、罗国、卢戎国等诸侯国领地,秦置伊庐县,汉设中庐、临沮县,晋设中庐、上黄县,南北朝之西魏时(约公元554...

番禺县番禺县建置沿革表(按朝代)
答:番禺县的建置沿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前770年至前477年,百越之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221年,番禺曾隶属于楚国、扬越、陆梁和贲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岭南设立了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南海郡治所在番禺,标志着番禺建县的开始。汉代,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属于哪个市
答:天山南脉横贯全境,北部为阔克夏勒岭,南部为喀拉铁克山,托什干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形成两山夹一谷的特殊地貌。主要河流是托什干河及上游支流。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短而不炎热,秋季凉爽,冬季酷寒积雪少,且不稳定。年均气温6.2℃,年均降水185毫米。建置沿革1938年置设置局,1944年改县。阿合奇,系...

勉县的建置沿革
答:东汉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沔阳县属之。魏景元四年(263)置梁州,沔阳县属梁州汉中郡。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迁梁州治于南郑,沔阳县属之。东晋永和三年(347),梁州收复,沔阳县属梁州。宁康元年(373),梁州为前秦(苻坚)所据。太元九年(384)收复,沔阳县复属梁州...

永平(云南辖县)详细资料大全
答:永平地处东经99°17′~99°56′,北纬25°03′~25°45′,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就已立县,取名博南县。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永平 地理位置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 经度:东经99°17′~99°56′ 纬度:北纬25°03′~25°45′ 地理位置,自然概貌,建置沿革,风景名胜,云南宝台山...

万苍乡的建置沿革
答:万苍乡以山命名,谷将山又名万仓山,有万仓谷堆之状,故名。古时为东阳县二十八都乡,驻地下庄(今名雅庄)。民国28年(1939),磐安设县时,为磐安县玉虹区合溪乡。1949年,改名万苍乡。1951年,分为斐湖、山宅两乡(山宅乡于1954年又分为山宅、周家两乡,1956年并入尚湖乡)。1956年3月,原属...

宣化区的历史沿革
答:燕王派秦开破袭东胡,置之不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宣化属上谷郡。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宣化为其一的上谷郡,置守尉监,因在谷之上,直名上谷。汉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宣化属上谷郡下洛县。濡子婴居摄三年,王莽篡汉,改上谷郡为朔调,并改上谷各县名。...

沽源县的历史沿革
答:新石器时代沽源县开始有人类居住。据梁东细石器遗址在平定堡乡距沽源县城偏东7.3里,出土的部分石器表明,距今大约6000年以前,人类祖先已涉足沽源这一广阔地带。出土的部分石器表明,距今大约在6000年以前,人类祖先已经涉及沽源这一广阔地带。 夏、商、周被称为鬼方之地,鬼方即戎狄,周称猃狁,殷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