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蒺藜骨朵的人物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有人物简介

作者&投稿:淡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沙摩柯,三国时期武陵郡的少数民族首领。曾于夷陵之战期间相助蜀军,后兵败被杀。 事见《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黎东方《细说三国》中说,沙摩柯原名摩沙柯,来自越嶲郡的“胡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之中误作“沙摩柯”。所据未详。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沙摩柯以五溪番王的身份登场,为刘备伐吴的援军。
小说中对沙摩柯的外貌进行了这样的描写:“为首乃是番王沙摩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第八十三回)
沙摩柯在夷陵之战期间曾一箭射杀东吴猛将甘宁。后刘备兵败,沙摩柯被东吴大将周泰杀死。
在《三国演义》中铁蒺藜骨朵为五溪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原文为:“为首乃是番王沙摩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第八十三回)
《三国演义》的蛮王沙摩柯,《水浒传》方腊手下大将庞万春的副将雷炯、计稷,都是用蒺藜骨朵这种兵器。《晋书.五行志》:「蒺藜有刺,不可践而行」,人工用铁制造的就是铁蒺藜;骨朵,则指长柄的锤。将骨朵的锤头作成有刺的蒺藜状,就是铁蒺藜骨朵。骨朵是在宋代开始从史书中出现,见于《宋史.礼志》、《金史.仪志》注、《清史稿?舆服志》注,骨朵几乎与以前的钺一样,清一色是仪仗用的兵器。
比起蒺藜骨朵,蒺藜比较常见,洒在路上扎人、马的脚,以阻挡敌军。蒺藜的应用方式很多,南宋抗金的扈再兴,夜间布下铁蒺藜,清晨假装撤退,杀伤七八成的追击金兵。西夏进攻北宋大顺城,守将蔡挺先在城边河水中布下铁蒺藜,夏人马匹渡水纷纷跌伤,以为若有神助。也有反效果的例子,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唐,南唐守将刘彦贞将拒马装上利刃,用铁索连结,布下铁蒺藜;后周军了解到敌方胆怯,一战而破。更有反用的例子,李复叛乱,韩世忠追剿,所统兵马不到千人,韩世忠布下铁蒺藜自塞归路,众军死战破敌。



铁蒺藜骨朵是三国里哪个人物的兵器?~

沙摩柯
铁蒺藜骨朵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铁蒺藜骨朵是锤的改良型,也就是在锤头上加上很多锐利尖刺,就变成蒺藜骨朵。骨朵,本名胍肫,讹为骨朵,现代人犹称花蕾为花骨朵。这种兵器类似长柄锤,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黎形的重铁器,凭藉重力锤击敌人。习者需要有较大的力量,因锤法能硬砸,硬架,故有「锤,棍将不可力敌」之说,主要技法有涮、曳、挂、砸、盖、擂、云、冲等。

补充一下沙摩柯时出现在夷陵之战,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沙摩柯以五溪番王的身份登场,为刘备伐吴的援军。
小说中对沙摩柯的外貌进行了这样的描写:“为首乃是番王沙摩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第八十三回)
沙摩柯在夷陵之战期间曾一箭射杀东吴猛将甘宁。后刘备兵败,沙摩柯被东吴大将周泰杀死。

1、汤姆·索亚:原名托马斯·索亚,一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2、哈克贝利·芬:圣比得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父亲是个酒鬼,不受约束,但秉性纯良,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最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其收养。
3、波莉姨妈: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担负着抚养汤姆的责任。
4、锡德:汤姆的异母兄弟,一个循规蹈矩的“模范儿童”,成绩好。经常和汤姆作对,喜欢向波莉姨妈告汤姆的状。
5、玛丽:波莉姨妈的女儿,汤姆的表姐,也是一个善良纯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的女孩。

扩展资料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简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汤姆·索亚历险记》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本书以欢快的笔墨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并以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
汤姆淘气活泼,富于幻想有正义感,为了摆脱现实的种种束缚,充分享受自由的乐趣,打算外出去冒险。所有这一切都与资本主义的生活环境相抵触,为世俗的道德和教会的戒律所不容。总的来说,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及宗教的伪善是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姆·索亚历险记

铁蒺藜怎么读
答:铁蒺藜 jí lí 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亦称蒺藜。有 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约有一刺朝铁蒺藜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故名(见图)。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中国在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

三国中人物的武器
答:1,方天画戟 方天画戟是一种古代兵器名称,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主要使用者有吕布等人。历史上,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2,倚天剑 倚天剑是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佩剑,...

蒺怎么读
答:蒺读[jí]蒺是形声字。上下结构,艸(”艹“)为形,疾为声。蒺的本义是蒺藜。拼音:jí。部首:艹。笔画:13。常用词组:【蒺藜】jílí (1) [puncture vine]。(2)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横生在地面上,开小黄花,果实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入药。(3) 像蒺藜的东西。如“铁蒺藜”,“蒺藜骨朵”...

古兵兵器种类大揭秘详细介绍
答:51.棒槌 52.五星骨朵锤 53.蒺藜骨朵锤 54.鞭杆 55.太极棒 56.柯藜棒 57.护手狼牙棒 58.丁字拐 59.二字拐 60.刀枪拐 61.上下拐 62.十字拐 63.孙膑拐 64.钩镰拐 65.鸳鸯拐 66.少林牛头拐 67.灵牙杖 68.达摩杖 69.少林龙头杖 70.少林灵云杖 71.铁扇 72.天罡劈水扇 73.武当太极金...

有哪些是四字词的?
答:闭关自主、一字褒贬、狼飡虎咽、言多伤幸、弃甲负弩、龙言凤语、苦尽甘来、帘视壁bai听、神闲气静、丧师辱国、聚沙成塔、蒙里蒙懂、柳绿花红、坎坷不平、蒺藜骨朵、干涉现象、栉比鳞次、功标青史、少私寡欲、老天拔地、五家七宗、神完气足、丰功硕德、天下莫敌、有约在先、装疯卖俏、起早挂...

朵组词有哪些
答:一、朵(duǒ),名词意思是:花下垂的样貌、耳朵、两旁。组词有:花朵、 耳朵、朵廊、朵殿、朵楼、云朵、花骨朵、朵觋、峻朵、月朵、朵子、峯朵、雪朵、吊朵、朵罗、耐朵、钿朵、繁朵、山朵、簪朵、抛朵、朵云、破朵、鬓朵、露朵、扎耳朵、咬耳朵 二、朵(duǒ),动词意思是:动、吃。

名著<水浒传>中的兵器在刻画人物中起的作用
答:1. (豹)林冲--枪表现使用者直直没机义善良性没视觉血腥与暴力; (霹雳火)秦明--狼牙棒表现秦明急性充满尖刺触即发; (花尚)鲁智深--水磨禅杖具智慧与禅物水浒前70智深所杀郑屠且误杀 斧--李逵斧质量比较重砍杀起凶猛所臂力奇强者往往使斧《水浒》李逵索超二擅使斧索超刀军使杆斧类似青龙偃月刀类...

水浒的108将各拿什么兵器?
答:刀 双刀:朱武(2)、马麟(48)日月双刀:扈三娘(47)大杆刀:杨春(2)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史进(2)三尖两刃刀:彭玘(55)朴刀:(2)腰刀:(2)钢钹磐口雁翎刀:史进(3)蓼叶刀:(64)戒刀:(4)雪花镔铁戒刀:武松(27)解腕尖刀:(10)解腕刀:(26)解衣刀:(21)解手...

铁蒺藜骨朵是三国里哪个人物的兵器?
答:沙摩柯 铁蒺藜骨朵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铁蒺藜骨朵是锤的改良型,也就是在锤头上加上很多锐利尖刺,就变成蒺藜骨朵。骨朵,本名胍肫,讹为骨朵,现代人犹称花蕾为花骨朵。这种兵器类似长柄锤,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黎形的重铁器,凭藉重力锤击敌人。...

铁蒺藜骨朵的简介
答:骨朵,本名胍肫,讹为骨朵,现代人犹称花蕾为花骨朵。这种兵器类似长柄锤,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黎形的重铁器,凭藉重力锤击敌人。习者需要有较大的力量,因锤法能硬砸,硬架,故有「锤,棍将不可力敌」之说,主要技法有涮、曳、挂、砸、盖、擂、云、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