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指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

作者&投稿:底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是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被称为“战国七雄”。
(一)齐国。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北杏(今山东聊城东)召集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 ,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后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二)楚国。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在武、文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北抗齐桓公、宋襄公,实为一代霸主。
(三)燕国。周武王时,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至公元前320年,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燕国国力大增,占领了中山国北境一带。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又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国、赵国、韩国、魏国合纵攻破齐国,几乎占有齐国全境,燕国达到全盛。
(四)韩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韩虔位列诸侯,不及魏氏强盛,但“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
(五)赵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三晋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时三晋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形成一股极强的军政势力,破齐、伐秦、败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敌。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
(六)魏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
(七)秦国。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但秦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一开始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 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至秦孝公即位后,又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赵政 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秦、楚、齐、燕、晋、吴、越; 这是春秋时期最强的七个国家,除燕国较弱小外,其余六国都曾不同程度的称霸。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只是什么?~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平王东迁以 后,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 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这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孔子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 《春秋》,后人就把这一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但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它们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这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他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霸,又写作伯,就是诸侯中的老大的意思。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后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后,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地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 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经济文化发展。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十年(前597),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 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员(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

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

七国是哪七个国家
答:问题一:历史上七国指哪七国?皇帝分别是准? 一、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

中国古代七国指哪七国,最强大的是哪国
答:“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至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5、燕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

战国七雄是哪几人
答:战国七雄指的是七个国家: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1、齐国,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2、楚国,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

春秋战国,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答: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

历史情况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答:引言:战国时期是指春秋之后的历史大变革时期。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这时七国逐渐崛起,所以战国时期有七国?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强大诸侯国的总称。春秋战国无数次的战争,大大减少了诸侯国的数量。到战国末期,强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七个诸侯国的国君都姓什么?
答: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1、齐国,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姜姓。2、楚国,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3、楚国,姬姓。4、韩国,韩姓。5、赵国,赵姓。6、魏国,毕公,姬姓。7、秦国,嬴姓。

战国七雄分别指的哪七雄是哪七国?有什么故事?
答:但是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可并不止这7个钟后国而已,只是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经过了无数次的战争之后,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小,那些较为弱小一些的诸侯国都被实力较强的诸侯国给吞并了,到最后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仅仅只剩下7个实力较强的诸后果,所以人们将这7个诸侯国统称为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国...

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答: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楚国。战国七雄据立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持久的争霸战争,诸侯国间战争不断,互相讨伐,春秋五霸结束,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最初的战国七雄,当为齐楚最强,后面排序则就是三晋的魏国、赵国以及韩国,秦国排第六,燕国第七。下面简单描述一下各国的...

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七个国家?
答:战国七雄指的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七国,战国时期天下分裂割据,而且也远不止只有这七个诸侯国,但是由于这七国的实力最强,彼此之间最能够互相抗衡,所以它们才被称为是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什么?
答:关于春秋五霸,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两种最具代表性的:1、《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