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有哪些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

作者&投稿:氐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美国“金融霸权”尚难动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基于比较优势形成了一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新型的分工形态。以美国为代表,它基于金融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成为典型的掌控着金融霸权的“金融国家”,相对而言,包括日本、中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成为制造业发达的“贸易国家”。

因此,“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的经济失衡在本质上是金融业与制造业长期分工发展所导致的结构性问题,东亚经济体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发展是国际分工的结果,是内生决定的,短期内依靠改变国际货币规则或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无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同样地,即便没有美国的“金融霸权”,也会有其他国家成为具有金融市场比较优势的国家,全球经济失衡与美元霸权或美元的主导地位无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变化决定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失衡关系。

2、东亚难以摆脱对美国依赖。

1999年以来美国在东亚七个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总体上虽有下降趋势,但依旧是该地区最大的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鉴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短期内东亚区域内难以出现能够替代美国的最终产品市场的提供者。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

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

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美元印钞机开足马力 通过印钞稀释债务 (3)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有了新的发展:生产国际化的程度极大提高,现代科技革命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进一步突破了国家的界限,使科技发展和生产进步日益具有国际性;产业资本大规模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则把企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分工发展为国际专业化分工;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传统的国际分工发展为以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分工;同时,旧的殖民体系的瓦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格局,发展中国家日益被卷人世界工业分工体系之中。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资本国际化中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具体的表现就是私人和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国外的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

分的更清楚了

更加明确

什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最重要因素~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对国际加工的型号深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国际加工的形式和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国际加工的形式从过去的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专业化分工方向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专业化;零配件和部件的专业化;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任何一个专业发达技术进步的国家也不可能生产出自己所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当今世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它们各自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又形成更细致的分工。今后,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展,国际分工更要向前发展。
  二战后,国际分工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经济格局已有很大变化,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发达国家广泛实行了部门内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中国家努力改变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并组成地区性的经济集团,发展它们相互之间的国际分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有了新的发展:生产国际化的程度极大提高,现代科技革命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进一步突破了国家的界限,使科技发展和生产进步日益具有国际性;产业资本大规模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则把企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分工发展为国际专业化分工;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传统的国际分工发展为以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分工;同时,旧的殖民体系的瓦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格局,发展中国家日益被卷人世界工业分工体系之中。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资本国际化中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具体的表现就是私人和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国外的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

国际分工的历史发展
答:今后,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展,国际分工更要向前发展。1、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的萌发期,这个时期国际分工的水平不高,各国也没有对国际分工产生过分的依赖。2、18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国际分工大发展的时期,也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的烙印。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分工逐渐...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从一及向多极演变
答:它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其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3.经济...

二战后国际分工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二战后期,美国通过几大经济援助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同时,将其触角渗透到全球大部分经济体之中,并建立了以美元作为国际通行货币的国际贸易基础,这就好比现在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向相关国家输出其民主,自由的理念一样。同样的美元这一世界性货币的诞生,打破了原来固有...

国际分工有哪些形式?试举例说明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加强,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殖民统治力量大大削弱;二是跨国公司作用大大加强;三是出现了有组织的“协议式”的国际分工,如跨国公司所组织的跨越国界的分工,社会主义国家按国民经济的规划与发展,有...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二次战后,国际分工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国际贸易量的发展速度也加快了,并快于以前各个时期。1948—1973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8%。\x0d\x0a二、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影响\x0d\x0a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由此确定—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料10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有新的发展,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化。 本章主要分析和讲解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状况,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和矛盾。 第一节 资本国际化和...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变化?
答:楼层: 1[思路分析]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名符其实的霸主,欧洲国家处于从属地位。六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解题过程]第一阶段: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控制国际金融,通过关税与贸易...

英国农业结构及变化??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1944年,英国只有农用拖拉机17.34万台,联合收割机2500台。1993年,英国已拥有农用拖拉机5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4.7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1台拖拉机、0.5台联合收割机。目前,英国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英国的农业机械配套...

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
答:16世纪初,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开拓,开始了最早的国际分工。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垄断的发展,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分工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使国际分工大大深化。

国际分工的特点
答: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3个阶段 : 一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的萌发期,这个时期国际分工的水平不高,各国也没有对国际分工产生过分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依赖。二是18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国际分工大发展的时期,也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的烙印。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