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醉半醒半浮生”的全诗是什么?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尹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画堂春》 作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译文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

扩展资料

赏析

上片化用成句,说相亲相爱的“一双人”无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关故事,也没有具体情节。下片以“故事”说故事,借古老传说,为透露消息。

劈头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

用典很讲究,也很完美。连用典而显不生涩,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这两个典故又是截然相反的意思,用在一起不冲突,还有互相推动的感觉,丰富了词义,这是难得的。我一向主张,诗词要么就少用典,没那功力别急着显摆,要用就用到大音若稀,大象无形的境界,干干脆脆融汇贯通。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容若乃权相之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如若能结合,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个诗的全意:

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②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柞日,遂成婚,双双仙去。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如这首《画堂春》,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他死的那天正好也是5月30日,卢氏的忌日。



新编《半字歌》——鸿哥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痴半傻半疯癫;
半梦半醒半行乐,半喜半悲半人生;
半命半人半机遇,半俗半雅半随缘;
半贫半富半自安,半人半鬼半神仙。
[捂脸][笑脸][咒骂][嘘][坏笑][得意][调皮][悠闲]



半醉半醒半浮生全诗~

  1、“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出自纳兰性德的词《画堂春》。意思是——
  一生一世只想与结发夫妻过属于两个人的生活,时而沉醉在美好的理想世界中、时而清醒的活在当下的生活中,凡事不必太较真,不贪求长命百岁,也不用整天为世事繁琐、名利声望而奔波。

  2、附原文:
  画堂春
  [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译文】: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
  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
  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

  3、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氏,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半梦半醒半浮生整首诗作者
答:柳永是一首怀念情人的词,出自宋代柳永的《浣溪沙》出自:宋代柳永《浣溪沙》原文:半梦半醒半浮生,一颦一笑忆故人。译文:半梦半醒之间过去了半辈子的人生,至今还在想念你的一颦一笑。创作背景: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是什么意思?
答:“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的意思是:一生一世只想与结发夫妻过属于两个人的生活,时而沉醉在美好的理想世界中、时而清醒的活在当下的生活中,凡事不必太较真,不贪求长命百岁,也不用整天为世事繁琐、名利声望而奔波。“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此句出自纳兰性德的画堂春。原文:画堂春 [...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梦半醒半浮生诗名是什么
答:“一生一世一双人”出自清朝人纳兰性德的词《画堂春》。“半梦半醒半浮生”这句没有出处,应该是有有才之人,将“一生一世一双人”这句诗作为集联,或自撰配上,以求集联的完整性的由来。译文:一生一世只想与结发夫妻过属于两个人的生活;人生无常,凡事不必太认真,半醉半醒的看待就好。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出处
答:而“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这一句其实是化用自纳兰性德的词《画堂春》的。即:一生一世只想和自己的结发夫妻过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时而沉醉在理想世界又时而清醒地活在当下,不贪求太多,不贪求寿命长短,更不用整日为世俗琐事烦恼,为名利声望到处奔波。原文如下:画堂春 清•纳兰性德 ...

半梦半醒半浮生上一句
答:上一句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半梦半醒半浮生”没有具体的出处,而“一生一世一双人”出自清朝纳兰性德的词《画堂春》,应是有人将这两句诗作为集联,或自撰配上,以求集联的完整性。翻译为:一生一世只想与结发夫妻过属于两个人的生活;人生无常,凡事不必太认真,半醉半醒的看待就好。《画堂春·一生...

半醒半醉半浮生什么意思 半醒半醉半浮生原文出处介绍
答:1、半醒半醉半浮生的意思是:人生无常,凡事不必太认真,半醉半醒的看待就好,不贪求长命百岁,也不用整天为世事繁琐、名利声望而奔波。2、“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此句化用自纳兰性德的《画堂春》。3、原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

半醉半醒半浮生是什么意思?
答:思是:一生一世只想与结发夫妻过于两个人的生活,时而沉醉在美好的理想世界中、时而清醒的活在当下的生活中,凡事不必太较真,不贪求长命百岁,也不用整天为世事繁琐、名利声望而奔波。“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此句出自纳兰性德的画堂春。原文:画堂春 [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

一生一世一双人 下句 求情侣的!
答: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不过这句非情侣,另外还有一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出自纳兰性德的《画堂春》。【望采纳,不胜感激,谢谢】 另附全诗: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上联:一生一世一双人…… 跪求下联,急!!!
答:半醉半醒半浮生 / 半因半果半缘君 / 双飞双宿双鸳鸯 / 莫失莫忘莫离分 / 同栖同飞同百年

请问半梦半醒半浮生 一颦一笑一故人出自哪啊?
答:可能化用了唐寅的《桃花诗》中的“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意思大致是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桃花诗》(明-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