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王阁序是王勃在什么时候写的? 王勃在什么时候写滕王阁序?

作者&投稿:窄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一个朝廷官准备给自己女婿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于是举行了为藤王阁写序,在许多大家推辞让他女婿写的时候,王勃站了出来挥毫而成,据说当时在王勃提笔时在场各位文豪都是无言的责备,那位朝廷官更是恨的咬牙切齿,但当他落笔不久,现场就是鸦雀无声全部在欣赏!!
可惜的是,就在王勃完成《藤王阁序》之后,在回家途中落水身亡!!

不好说,有人说是20岁,因为这里有一句"等中军之弱冠"
有人说是16岁,因为有一句叫"童子何知,恭逢盛宴"

21岁写的

王勃是在多大年龄的时候写的《滕王阁序》~

14岁的时候。
《唐摭言》中的卷五中原文为: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
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
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参考资料
滕王阁序(王勃创作的骈文)_百度百科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滕王阁序》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
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滕王阁序》是哪一年写成的?
答:上元二年(675年)春,王勃离开家乡龙门,南下赴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江西,参加了洪州都督阎某为重修滕王阁而举办的宴会,在这次盛会上,王勃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滕王阁序》。

王勃写滕王阁序 是哪一年? 他卒于哪一个?
答:1.王勃写滕王阁序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的重阳节。2.公元676年的初秋,二十七岁的王勃死于水中。王勃死亡时,还未到而立之年,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已经足以使他立于 世而不朽,成为后世永久的记忆。

《滕王阁序》所做时间,背景以及赏析!
答:时间: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背景: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

滕王阁序王勃多大年龄写的
答:《滕王阁序》是王勃二十五岁写的。《滕王阁序》是王勃二十五岁写的,650年王勃出生在古绛州龙门,他从小聪慧好学,能诗善文,被人称为神童,在他九岁的时候写下《指瑕》,十二岁的时候开始学医,可以说是少年奇才,675年王勃创作了《滕王阁序》,流传至今。目前学界广泛认可《滕王阁序》是王勃二十九岁时...

滕王阁序是什么年份写的?
答:《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被人救起后,惊悸而死……年仅27岁……

王勃多大写的滕王阁序
答:滕王阁序是王勃二十五岁写的。公元676年,年仅36岁的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年龄
答:目前学界广泛认可《滕王阁序》是王勃二十九岁时创作的文章。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译文: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

《滕王阁序》是谁写的?
答:滕王阁序作者:王勃 滕王阁序 《唐摭言》载: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

王勃最后的作品是哪一部?
答:《滕王阁序》因为据《唐摭言》记载: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在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庆祝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此文的?
答:定于在九月九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客,她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文章,以便到时炫耀。王勃也在邀请之列。宴会上,阎伯屿便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都无事先准备,都推辞不做。等到王勃时,他并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出了著名的《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