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王阁序是王勃在什么时候写的? 王勃在什么时候写滕王阁序?

作者&投稿:舌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一个朝廷官准备给自己女婿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于是举行了为藤王阁写序,在许多大家推辞让他女婿写的时候,王勃站了出来挥毫而成,据说当时在王勃提笔时在场各位文豪都是无言的责备,那位朝廷官更是恨的咬牙切齿,但当他落笔不久,现场就是鸦雀无声全部在欣赏!!
可惜的是,就在王勃完成《藤王阁序》之后,在回家途中落水身亡!!

不好说,有人说是20岁,因为这里有一句"等中军之弱冠"
有人说是16岁,因为有一句叫"童子何知,恭逢盛宴"

21岁写的

王勃是在多大年龄的时候写的《滕王阁序》~

14岁的时候。
《唐摭言》中的卷五中原文为: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
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
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参考资料
滕王阁序(王勃创作的骈文)_百度百科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滕王阁序》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
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王勃,是怎么凭一首序言在大唐扬名至今的?
答:在下怎么敢空一字"。大家都不解的时候王勃说:"空者,空也,槛外长江空自流"。众人皆赞叹道不愧一字千金,真乃当世之奇才也。这篇滕王阁序难度极高,可王勃通仅仅即兴就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句子,怎能不被认为是旷世奇才呢?相比之前他所写的《檄英王鸡》王勃依然才华...

急!腾王阁序的资料
答:重建后的腾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腾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腾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腾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即《...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有多少人参加集会?算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次...
答:八成有数十位,魏晋南北朝时的集会比他要大得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答: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3、《藤王阁序》中的哪一句诗写得?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生齐读。这句诗写了什么?请同学自己在书上找找答案。4、指导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正因为王勃观察得很仔细,所以他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三、齐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练...

我要《滕王阁序》(是诗的)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急!!
答: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人教版作 翔)丹,下临无地。鹤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哪首诗?
答:开篇明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原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同时还需要纠正一下楼主问题中的表述,《滕王阁序》不是一首诗,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篇骈体文。 而且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篇采取骈文的写作方式,描写了滕王阁的壮美,以及滕王阁周围绚丽多彩的...

腾王阁序的原文是豫章故郡还是南昌故郡?
答: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颍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

《滕王阁序》为何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答: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如何看《滕王阁序》的文学高度?
答:个人觉得王勃这篇《滕王阁序》写的很好,首先,当时他写这才20多岁,不得不说很有才。能写出这么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也说明他曾读过很多的书籍;知识储备是很丰富;记忆力也很好。他曾经因为《檄英王鸡》一篇文章被高宗扫地出门,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能读到《藤王阁序》这样的美文。然而他却在...

王勃有写过<黄鹤楼>吗
答:没吧,他好象写过《藤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