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2022

作者&投稿:剑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2022:

2022年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

新政策1:学校排名在世界Top 50院校的留学生,无需社保缴纳基数和缴纳时间要求,全职来沪工作后可直接落户上海。

新政策2:学校排名在世界Top 51-100院校的留学生,全职来沪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即可落户上海。

【境外学习时间要求】:1、本科:720天及以上;2、硕士:180天及以上;3、博士:360天及以上,(如为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性质毕业生,180天及以上)。(疫情导致境外学习时间不够的,提供网课相关证明文件申请)

【缴纳时长】:待试用期结束后再提交申请;无试用期的同学,工作一个月以后提交申请。

【社保个税】:社保和个税要合理对应。

【两年时间】:回国入境时间开始算,两年内来上海并持续在上海工作(非网课的同学)。

【劳动合同】:合同有效期2年及以上,且自受理之日起剩余有效期3个月及以上。

2022最新留学生落户上海社保缴费基数标准:

目前留学生落户上海政策中,社保和个税的合理匹配方式具体为:

① 社保基数达标1倍基数≥10338,1.5倍基数≥15507个税达标(即税前月工资收入达标):1倍税前月工资收入≥10338,1.5倍前月工资收入≥15507。

② 社保、个税缴纳月份对应例如9月社保达标,同时9月个税达标,则9月算一个月。

③ 社保、个税缴纳单位一致例如社保个税的单位名字同为A公司(如果为A集团旗下的2个不同子公司,则不可以)社保个税需同一个公司、连续按时缴纳(断缴、补缴、少缴等不予认可)。



~

2024上海留学生落户政策,落户步骤是怎样的?
答:新政策要求:学习年限加学历学位,社保个税连续有效,断缴需补缴,计算精细化。注意社保基数与工资增速的匹配,部分人可能面临压力。企业要求:注册资本100万以上,上海注册,外资需换算人民币。合同细节:至少2年,有效期3个月...

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2022
答: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1、在国外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2、在国内“211”高校获得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并在国(境)外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3、在国内获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

上海落户政策2022最新留学生
答:1、可直接落户上海:国外高水平大学毕业博士。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生。2、无社保基数要求累积半年: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院校的留学生。科创企业工作的高水平大学毕业紧缺专业留学生。3、1倍社保基数累积半年:国...

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2022
答:2022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如下:1、市、区政府引进的大型企业、总部企业、产业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非本市户籍职工,单位注册资本和纳税已在汉落地,单位缴纳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

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2022
答:2022年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策:新政策1:学校排名在世界Top 50院校的留学生,无需社保缴纳基数和缴纳时间要求,全职来沪工作后可直接落户上海。新政策2:学校排名在世界Top 51-100院校的留学生,全职来沪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

留学生上海落户新政策2022
答:3、帮助留学生解决住房问题,聘用单位可以向来沪工作的留学生提供住房补贴,或者是直接以合约形式提供住房。4、配偶子女落户福利,来沪工作或创业的留学人员及其配偶、16周岁以下或在普通中学就读的子女,可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向...

留学生落户上海新政策2022
答:二、上海留学生落户之回国后要求回国后待业期2年内(1)政策对回国后的要求有所放松:“回国后两年内开始并持续在上海工作”(公司所在地、个税、社保在上海)。(2)回国时间的界定如下:拿到毕业证再回国的:以留学毕业(一般为获得证书时间...

上海留学生落户条件2022新规
答:上海留学生落户条件2022新规如下:1、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年龄35岁以下的人员;2、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3、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4、本县紧缺、急需,...

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2022
答: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2022如下:1、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或者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

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2022
答: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2022年如下: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规范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工作,根据《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规范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公通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