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家家户户挂在门上的那个草草药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那天为什么家家户户的门上要插上艾叶?

作者&投稿:荀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端午节门上挂的是艾蒿,可以散发香气,驱邪、避邪。
  古人认为,艾蒿可以驱邪、避邪。
  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可以供灸法上使用。
  据传说,黄巢造反的时候,所到之处基本上都是屠城。
一天他带兵路过乡下一条小路的时候,看见一位妇人和两个小孩子,妇人身上背着大的孩子,小的孩子跟着走。黄巢觉得奇怪,经询问知道:背的是丈夫的前妻所生,路上走的是自己亲生。
黄巢深受感动,于是告诉妇人,决定不杀这一家人。让她在端午节的早晨在家里屋檐下挂上艾草和桃枝。于是,妇人把消息告诉了大家。
  随后黄巢把这一命令通知了手下所有人。没想到第二天一进城,士兵们发现城内所有人家都高悬桃枝和艾草。城内所有人躲过一劫。
黄巢率兵经过,发现每位人家门前都挂着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妇人所为。黄巢遵守了诺言,军队没有杀这个城一个人。
后来端午节清晨挂艾草和桃枝这一典故就做为一种保平安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当年,屈原参政时主张:对内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联盟。这一主张遭到贵族的反对与陷害,导致屈原被流放。
  公元前277年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而自己又不能力挽狂澜,于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悲愤地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爱国主义者,每年都要到江边祭奠屈原,表达哀思!后来,农历五月初五逐渐演变成为端午节。每到节日,人们包粽子、赛龙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乐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在家门口挂菖蒲和艾叶,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这两种草药吗?也许很多小伙伴知道是为了辟邪,但是在这么多中草药中,为神马偏偏选择这两种中草药来悬挂,看了这个视频就明白了。



一是驱邪,二是艾草有很多功效。

菖艾```2个东西

 端午节前后,家家户都要挂菖艾、喝雄黄酒。虽然这是个古老的传统,但医学家们认为插菖蒲、挂艾叶的确有药用效果。归州民谚也说:“端午不挂艾,死哒多个怪”。

端午挂艾叶、插菖蒲的良好习惯一直被屈乡人民保持好下来,有的还常年储存,一到端午旧艾换新艾,成为药用之宝。

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菖、蒜头,是什么意思?~

主要表达辟邪驱瘴之意。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相传很久以前,按常规瘟神在端午节要降灾,天帝产生恻隐之心,便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五日,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
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天下的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屋檐下插上艾蒿、菖蒲,就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说后就挨家挨户告诉了所有的人,于是,家家插上艾蒿、菖蒲,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平安得救了。后来世代相传,习以为俗。

挂艾草的作用:
端午节悬挂艾草的讲究较多,在农村有端午艾草“两不挂”的说法。
其一,不挂被太阳暴晒后的艾草。端午正值仲夏,是草本植物药性最强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说被太阳暴晒后的艾草不能挂,是因为艾草被太阳暴晒后,药性便变得没有那么浓烈,所以为了让艾草的药性更大,驱除蚊蝇的作用越明显,人们一般会在端午节一大早时上山采摘。

端午节门上为什么要挂一把艾叶?真不是迷信,抓紧告诉家人和朋友

端午节插在门上的草叫什么?爸爸从菜场买回说防蚊虫。
答:艾草——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人们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因此古时也有人称端午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青气”。随着时代的进步,对艾叶的研究和应用更全面深入。...

为什么端午节人们要把这种植物挂在门上?这个植物叫什么?
答:这个植物叫:艾草。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

端午节门上挂的草叫什么
答:端午节门上挂的草是艾草,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的习俗。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

...节快到了,门上怎样挂艾蒿,艾蒿是挂在院子的大门上,还是屋门上,分时...
答:端午节艾蒿要挂在院子的大门上,艾蒿要在端午节当天早上挂。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据了解,早在晋代人们已经开始把艾蒿(即艾草)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

端午节屋檐上除了挂艾叶还要挂什么?
答:端午节天一亮,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两棵艾草和两棵草蒲。艾草能避各种邪气,“蒲剑”是“斩妖剑”。传说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的就是草蒲剑。从此以后,各种瘟神恶鬼妖魔邪怪,见了草蒲就害怕。端午节挂艾蒿,是因为端午前后的艾蒿药性最好,能散发出芳香之气,使蚊虫不能靠近。除了挂...

端午节人们在门窗上插什么避邪。 驱虫去毒
答:当追兵到此之时,见家家户户门插菖蒲艾枝,军令如山,不敢滥杀,扬长他去。而这些百姓日后转徙闽南、台湾各地。为感念邓攸救命之恩,每于端午节插此以作纪念,或有贴上对联云:“菖蒲驱恶迎吉庆,艾叶避邪保平安。”或有云弃子保侄的故事乃发生在唐末黄巢起义之时,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没有邓攸这个具...

在我国一些地区,端午节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来祛毒?
答:汉族人端午节风俗。时兴于全国各地很多地域。清朝现有此俗。这一天,大家将菖蒲(或艾草叶扎在一起)应贴门户网,也是有将菖蒲与艾草叶倚在或插在门帝的。民俗有效它来避邪。挂菖蒲,艾草这已经是南北方城镇的风俗习惯,可在江西省,安徽省的一部分地区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悬架大蒜,有的挂石榴花...

端午节插在门上的两种植物叫什么来着?辟邪用的。
答:艾草和菖蒲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答:清代已有此俗。这天,人们将菖蒲(或艾叶扎在一起)挂于门户,也有将菖蒲与艾叶倚在或插在门帝的。民间有用它来驱邪。挂菖蒲,艾蒿这已是南北城乡的习俗,可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前悬挂蒜头,有的挂石榴花.蒜的气味辛烈,石榴花五月盛开,是"天中五端"之一,以期"赶鬼除菌".在端午...

端午节门上挂的那个草叫什么?端午节挂门上的叫什么?
答:端午节门上挂的那个草叫什么 那叫艾草(学名应该叫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端午节挂艾草的好处 端午节门上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