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的物质指的是什么?意识也属于物质么? 哲学中的物质指的是什么?意识也属于物质么?

作者&投稿:贠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分析: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不具有这一属性的就是意识范畴。“客观实在性”是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的依据。如有人提出:“我的思想不依你的意识为转移”,于是得出思想是“客观”的结论。并且为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给所谓“客观思想”取名为:“客观存在”。因为不敢取名叫“客观实在”,结果叫了“客观存在”。“物质的当然还是物质的,而意识的也成了物质的”是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是拉美特利的哲学在21世纪的再现。

2、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所以我们把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叫物质现象或物质的。很多人没有搞清这一点,说明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问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上“物质”定义以及“矛盾”的定义,都必须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不能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明白了哲学。

3、“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意识没有这种属性。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就算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也是要加上“相对”二字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也意味着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会使物质现象发生变化的,但通过人的意识指导下的物质行为可以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具体形态。“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理解物质定义难点所在,有人提出:一条不好走的路,他想变得好走一些,后来政府真的修了这条路。于是得出:这路变得好走是以他的意识为转移的结论。试想这个人或政府主要领导就是单纯凭“想”而不实际去做,路会不会修好?这个修路的过程是物质运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意识活动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有意识指导的过程。意识的指导和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同的。

4、“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这是可知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是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然后才发现了他们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这正是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规律。但这种“客观实在性”无论是人们认识事物之前还是之后,它都以具体物质形态做载体而呈现着自己的属性。

1、物质,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是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而且人们可以认识的东西;对于偏向于二元论的唯心主义者来说,物质是指某种混沌的,缺乏认识的东西;对于纯粹的唯心主义者来说,物质是心灵的产物,或者是被感知到的,后者是被思维到的。不同的人对物质的看法不一样。而“存在”几乎可以与物质相通,不过倾向不同:物质是一种实体,而存在则是一种状态。所以,存在往往蕴含着可认识,而物质被一些人认为是可以脱离认识而“自在”的。
2、意识,如果说起定义的话,虽然看起来清晰,但是用起来会是很含混的。所以这里举例来说:意识确实容易与思维相通,但不完全相同。思维,往往是指有序的,而意识则不一定是有序的;思维是一种行为,意识则更倾向于是一种状态……
意识不属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不属于物质,是一个人的精神。物质指的是东西。而意识不是东西。

思维是物质的衍生物,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而意识有区别于物质。

物质基础,意识是本源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什么???~

物质范畴就是包含物质以及与物质相互关系很密切的一类亚物质形态(比如实践),即广义的物质概念。
简单说, “物质范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范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扩展资料:
物质范畴的内涵:
单纯的讲“物质”就是狭义的物质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抽象的客观实在也可以,形象的原子构成也可以。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物质范畴,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所以说他们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对于唯物主义来说,第一性的就是物质,第二性的就是意识或者精神。
物质形态是与意识形态相关联的定义,即物质存在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态势,比如时间、空间、运动等被哲学系统化、理论化概括了的。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的一种抽象。自然科学关于物质范畴比如原子、质子等只是某种具体物质形态或人的认识的一个层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质范畴

1、物质,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是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而且人们可以认识的东西;对于偏向于二元论的唯心主义者来说,物质是指某种混沌的,缺乏认识的东西;对于纯粹的唯心主义者来说,物质是心灵的产物,或者是被感知到的,后者是被思维到的。不同的人对物质的看法不一样。而“存在”几乎可以与物质相通,不过倾向不同:物质是一种实体,而存在则是一种状态。所以,存在往往蕴含着可认识,而物质被一些人认为是可以脱离认识而“自在”的。2、意识,如果说起定义的话,虽然看起来清晰,但是用起来会是很含混的。所以这里举例来说:意识确实容易与思维相通,但不完全相同。思维,往往是指有序的,而意识则不一定是有序的;思维是一种行为,意识则更倾向于是一种状态……意识不属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哲学中的物质和事物是指什么,二者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答:在哲学上,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事物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什么是物质
答:物理学中定义物质是由实物和场构成的。在化学中的定义比较偏向于实物。“实物具有间断性、并列性,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可入性,而场则弥漫于空间,具有续性、叠加性。实物有静止质量,场没有静止质量,只有运动质量。人们虽然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场,但各种场仍有其可感知的实在性。如电场可引起磁针...

生物中的物质指什么?
答:构件分子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中,按一定的组织规律,互相连接,依次逐步形成生物分子、亚细胞结构、细胞组织或器官,最后在神经及体液的沟通和联系下,形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生物学中的物质一般为了方便常常只指当前有作用的物质成分,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六类物质。在生物体中对...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什么???
答:简单说, “物质范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范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

什么是物质?(哲学题)
答:2、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性,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

物质 试题 哲学上的“物质”的概念是什么
答: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物质范畴的科学规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物质观的历史演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没有形成一般的“物质”概念。古代哲学家们把世界看成由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的。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水或火或气构成的;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

哲学中什么是物质
答:2、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性,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

哲学上的物质是什么?
答:哲学上的物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概念用语词加以承载。这个语词,就是物质,也可以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与现象的共性。物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哲学中的物质和事物是指什么,二者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答:哲学上的物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概念用语词加以承载。这个语词,就是物质,也可以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与现象的共性。事物,则是具体的、可以枚举的。物质与事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具体的关系。

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什么?
答: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