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四大名著阅读重难点梳理,月考必备

作者&投稿:祝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考语文备考#】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印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备考:四大名著阅读重难点梳理,月考必备》供您查阅。
《西游记》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一、常识
1、作者吴承恩,明镇告搜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4、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四圣试禅心等。
5、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二、人物分析
1、孙悟空(行者)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好勇斗胜,重视,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友陵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
④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大果,被释迦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那种不畏艰辛困苦的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2、唐僧(玄奘)
①姓名: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②身世: 如来佛祖第二*金蝉长老投胎。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寺院中落户、修行。
③性格:勤敏好学,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心地善良、正直不阿、毫无主见、迂腐顽固,胆小懦弱,无智无能,是非不分,耳根子软。
④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女儿国遇难。
唐僧是如来佛祖的*金蝉子转世投御历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3、猪八戒(悟能)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贪吃好色,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胆小怕事、吃苦耐劳、忠勇善良、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③兵器:九齿钉耙
④典型情节: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
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 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在去西天取经途中,他总是挥舞钉耙,与妖魔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够知错改错,淳朴憨厚。但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因此常常当众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4、沙和尚(悟净)
①身世: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 ,兴风作浪,危害一方。唐僧途径流沙河时收为徒弟。
②性格:正直无私,任劳任怨,忠心不二,踏踏实实,谨守本分
③兵器:降妖宝杖
④典型情节:大战流沙河
沙僧法号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封为金身罗汉。
沙僧外貌丑恶,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一、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二、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1、刘备 ,字玄德
性格: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具体情节及性格:
(1)桃园三结义(第一回)义薄云天的忠义思想
(2)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胸怀大志,韬光养晦,有才智谋略
(3)三顾茅庐、隆中对(第三十八回)知人善用,礼贤下士,敬才爱才
(4)遗诏托孤(第八十五回)惟贤惟德,注重自身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
(5)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仁政爱民
2、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
性格: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具体情节及性格:
(1)隆中对,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有远大抱负,*远瞩,励精图治
(2)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妙算华容道(第五十回)巧说周瑜(第四十四回)智辞鲁肃(第五十二回)智取汉中(第七十二回)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智取三城(第九十二回)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卓越的才能
(3)七擒孟获(第九十回)关心人民疾苦,注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4)制造木牛流马(第150回)重视农业生产
(5)遗诏托孤(第八十五回)忠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娴熟韬略,善于治军,赏罚分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关羽, 字云长
性格: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具体情节及性格:
(1)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第五回)武艺超群,神勇威猛
(2)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神勇威猛,胆识过人
(3)关公约三事(第二十五回)神勇威猛,武功高强
(4)刮骨疗毒(第七十五回)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斩车胄(第二十一回)挂印封金(第二十六回)武勇神威,武艺高强,有胆识,才智过人,自信
(5)水淹七军(第七十四回

~

高考语文课外名著阅读
答:不用着急害怕,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中占得比重不多,不要下太多功夫在这上面,先简单了解一下故事内容,再了解一下主要人物,在高考中这部分题意思差不多就给分,不会像平时那么严格,但是叫不准的情节一定不要写。

关于四大名著的阅读题及其答案。
答:后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委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他们托金圣叹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时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它的提出亦当是书商们的商业手段,再后红楼代替金瓶梅成为“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奇书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全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八上语文名著阅读应注意哪些?
答:语文要学好,必须多看阅读课外书,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生要“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甚至在近年中考、高考的“考试说明”中也把经典阅读列入考试范围。这说明我们对经典...

语文关于四大名著的中考题
答: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书名: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28.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

中考语文课外名著阅读
答: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名著阅读 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 ①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②猪八戒:憨厚纯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③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

小升初语文考试水浒传常考知识点
答:小升初语文考试水浒传常考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名著的内容也会有考察,当然并不一定需要看这些名著,只要我们多看一些四大名著的常考知识点,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下面是《水浒传》常考知识点汇总:1、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

以《西游记》《水浒传》为例,谈谈初中老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答:《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中考语文名著考察重点篇目,并且考试出现频率非常高。 最近几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的考试难度逐渐增大,有原来的名著考察只是考作者,人物到现在的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文学特色等,如果学生没有阅读过原著,只是靠平常老师提供的碎片化内容,很难得分。 以《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例,原来只是考察...

西游记 试卷,答案,谢谢
答:一直以来,语文考试不仅仅会涉及到课本知识,文学常识更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所以,大家在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在平时多多积累。四大名著作为每年的必考点,更是要孩子多读多练,今日起小达老师陆续为您分享四大名著常考习题,带孩子练起来吧~ 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 《西游记》练习...

四大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答:读之真妙。品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是学生学习语文要素,提高文学素养非常重要的方法。四、读名著,品人生。有人说看四大名著,就是品百味人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达不到这个高度。但是我们作为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试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譬如读《红楼春趣》片段...

今年的语文A卷大作文,以《红楼梦》为题,这主要考的是什么?
答:主要考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以及语言理解能力,立意特别独特,而且字面特别广泛,考验的还是学生对于四大名著的掌握程度,还考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