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地方戏有哪些 安徽什么戏曲最出名?

作者&投稿:澹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徽是一个地方戏大省,相关戏剧有如下几种:
  1、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还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
  2、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县独存的古老稀有剧种,由明代青阳腔沿袭变化而来,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
  3、徽剧。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
  4、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5、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
  6、泗州戏。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7、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
  8、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
  9、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
  10、皖南花鼓戏。原为花鼓调,流行于皖南与苏南、浙江相毗邻地区,而以宣州、郎溪、广德、宁国一带最为盛行。
  11、含弓戏。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含山、和县、居巢、无为、当涂、芜湖等地。因发源于含山,源为由盲艺人操弓拉二胡卖唱的滩簧,故称“含弓”。
  

安庆的黄梅戏 岳西傩戏 巢湖的庐剧、、凤阳花鼓,安徽是不是文化大省,似乎还有些争议;而安徽是地方戏大省,则不容置疑。据统计,全国共有360多种地方戏,安徽就占了20多种,而且风格各异,姿态万千。

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徽剧和黄梅戏,都曾经辉煌一时,由地方戏而登堂入室,成为了全国性的剧种。在“造星”方面,也涌现出了程长庚、高朗亭、郝天寿、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李龙斌等梨园名角。

但世上的事情又总是辨证的,一旦站到了高高的平台上,盯着的人就多了,这里面自然不乏风雅之士和饱学之士,他们总想对地方戏作些改造,使之文雅化、精致化。但往往就在改造的过程中,地方戏原有的质朴而鲜活的生命力和原创力萎缩了。

徽剧是经过“京派”改造的,升格为京剧,这都是前清的事情了。徽班进京,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件,被称为国剧的京剧由此被催生。而徽剧则像一只吐出了自己最精华的丝的春蚕,此后便很难再有什么惊人的作为了。再者,经过这一改造,离老百姓就有些远了,特别是安徽这边的乡亲,就觉得它已经不是自己家门口的东西了。惟有从青阳腔、太平腔之类的声腔念白中,还能辨出一些乡土的痕迹。

黄梅戏因为一直保持着其地域感和归属感,所以是最让安徽人引以为自豪的。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余秋雨先生等一批海上闻人看中了黄梅戏。客观地说,“海派”的改造,提升了黄梅戏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剧目,也强化了诗意。但有的地方,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偏离了黄梅戏自身的属性和规律。比如,在形式上,黄梅戏是以欢快的小调取胜的,要来西洋歌剧似的咏叹调,就未必适宜;在内容上,黄梅戏是以世俗化的悲欢离合为内核的,有一点悲也是小悲,是为喜作铺垫的,最后往往还是大团圆,现在非要向学院派的古典悲剧(如莎剧、红楼梦)看齐,就未必承载得了,而且,有没有浓厚的悲剧感,也并不是判断一个剧种优劣的标准。这就好像一个乡下小姑娘,原本活泼、俏皮、可爱,但非要给弄到大宅院里当起了雍容华贵的大小姐,得意是得意了,但魂儿却失了。

除了徽剧和黄梅戏外,剩下的比较出名的还有庐剧、皖南花鼓戏和泗州戏。因为没有经过明显的改造,还保留着比较好的原生态。而且凑巧的是,这三个剧种的地域分布分别是在安徽省的中部、南部和北部,正好对应着安徽文化版图的三大块——江淮文明、长江文明和中原文明,并各自打上了比较重的文化烙印。

庐剧广泛流传于合肥、巢湖、六安一带,生活气息浓郁,适合的是城乡结合部群落的审美趣味,特点是:通俗易懂,吐字清晰,朗朗上口,表演生动。虽然庐州老乡李鸿章在出访德国时,曾“即兴”地将一段庐剧唱腔作为“大清国歌”,但庐剧恐怕同黄梅戏一样,并不适合走高雅化之路。据说,如今国有的庐剧团已经是名存实亡,几乎没有什么演出,但是民间的剧团却如火如荼,演员的收入比从前还有所提高。所以有识之士感叹道:“老百姓并不是不喜欢庐剧,是那些所谓的国营大剧团大演员受不了乡间地头的苦,不愿走到群众中去,动辙几百万排出来的戏只演几场,只演给那些不懂庐剧的领导看……庐剧应当唱给喜欢它的人听,不要再曲高和寡了。”

皖南花鼓戏的草根性则体现在流动性上,以前的剧团往往具有流浪性质。因为变动不居,所以形成了两个特色:一是内容要谐趣、出彩、抓人,甚至有点“荤段子”,在这一点颇像东北的二人转;二是兼容并蓄,广泛吸取了其他剧种的特点。民国时期,花鼓戏“四季班”在农村演出受到农民的热爱和欢迎,统治阶级对它的迫害却接踵而至,以“花鼓淫戏,败坏风化”的罪名明令禁演。如此一来,艺人们只能在农民的掩护下到偏僻地区演出。这不由让人联想起毛主席观看黄梅戏《张二女推车》时的情景,有人觉得这出戏是黄色的,主席却严肃地说:“不能把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斥之为低级趣味。”伟人说得真是精辟极了。

泗州戏有着北方的苍凉和苍劲,带着几分黄土地色彩。泗州戏的表演艺术在说唱的基础上,大量地吸收了民间花灯、小车、旱船、跑驴等舞蹈表演形式,因此具有明快、活泼、朴实、爽朗、粗犷、豪放、刚劲、泼辣的特点。泗州戏又被称为“拉魂腔”,顾名思义,它更有张力和生命的质感,唱到豪放高亢处,会迸发出动人心魂的力量,这一点似乎有秦腔的影子。

 套用托翁的一句话,安徽几大地方戏各有各的精彩,而面临的危机又都是相似的。不单是安徽,全国各地的地方戏都有着深重的危机感,年轻的观众群体难以生成,是其最大的问题。摆在地方戏面前的似乎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像昆曲那样“古董化”,成为“琴棋书画”之外的第五雅,成为文人案头的摆设;二是像二人转那样“小品化”,通过春晚和央视八点档电视剧“大肆”进行炒作;三是像川剧那样“杂技化”,一个“变脸”绝活连刘德华都想学,年轻人似乎也愿意看个热闹和机巧。但其他的地方戏能不能走这样的路,还是一个必须分头考虑和仔细思量的问题。这里,有自身文化属性和艺术规律的问题,也有机遇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良辰美景,何日重现?难道我们只能在严风英、丁玉兰等人的录音中,重闻往日的荣光?当然,我在写这篇文字时,因了文人的积习,是偏于慨叹和担忧的,也是偏于理论化叙述的。或许,就在我慨叹的时候,某个地方戏小剧团正在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田间地头演出,掌声四起;就在我进行理论编织的时候,某个须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村口盼着剧团下乡,望穿秋水……

地方戏的生命正在地方之内、乡土之中,它究竟应该怎样发展,会不会消亡,只有虚心地贴近那块土地,才能找到答案。

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

我觉得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安徽有什么地方戏?~

安徽是一个地方戏大省,相关戏剧有如下几种:1、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还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2、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县独存的古老稀有剧种,由明代青阳腔沿袭变化而来,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3、徽剧。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4、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5、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6、泗州戏。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7、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8、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9、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10、皖南花鼓戏。原为花鼓调,流行于皖南与苏南、浙江相毗邻地区,而以宣州、郎溪、广德、宁国一带最为盛行。11、含弓戏。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含山、和县、居巢、无为、当涂、芜湖等地。因发源于含山,源为由盲艺人操弓拉二胡卖唱的滩簧,故称“含弓”。

安徽黄梅戏最有名。
黄梅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


扩展资料: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1920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梅戏,戏曲剧种。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195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戏曲选集》序中写道:“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清道光以后流入安庆地区。”中国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中说:“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采茶戏。”
近些年来,同其他传统剧种一样,黄梅戏也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一背景下,黄梅戏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其中以新编黄梅戏《徽州女人》为先行者和代表。这出戏是由安庆市黄梅戏二团牵头创作,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黄新德领衔主演,陈薪伊、刘云程编剧,陈薪伊、曹其敬导演的。
1999年6月在合肥首次亮相,该剧在传统地方戏剧的创新尝试中属于比较早的,要早于著名的“青春版”牡丹亭。该戏相较传统黄梅戏有了显著的创新,曾赴多处进行表演,并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系列演出,引起了较为热烈的反响和评论。此后,又有一些新编黄梅戏相继创作出来,如《雷雨》、《六尺巷》、《孔雀东南飞》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中国的各个省的各个戏曲是什么?
答:中国地方戏曲具体分布: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

黄梅戏的由来是什么?(简洁一点)
答: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来过安庆的人都知道,安庆人说话婉转动听唱黄梅戏最正宗。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

五大剧种是什么啊?
答:4、平剧一般指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5、豫剧,发源于中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

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
答:蔡仲贤小时因受父辈戏艺的熏陶,特别喜爱唱戏,还会唱民歌、小调。这个历史人物的记载是有史料和文献的。陆洪非写的《黄梅戏源流》说:“望江蔡仲贤是安徽最早的黄梅戏艺人,截至目前为止,在所搜集的有关黄梅戏源流的材料中,早于蔡仲贤的,尚未发现。”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

黄梅戏起源于我国的什么省
答:蔡仲贤小时因受父辈戏艺的熏陶,特别喜爱唱戏,还会唱民歌、小调。这个历史人物的记载是有史料和文献的。陆洪非写的《黄梅戏源流》说:“望江蔡仲贤是安徽最早的黄梅戏艺人,截至目前为止,在所搜集的有关黄梅戏源流的材料中,早于蔡仲贤的,尚未发现。”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发源地 中国五大戏曲分别产生于哪里
答: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

中国五大戏曲分别产生于那五个省?
答: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

谁能告诉我各种戏剧都是哪个地方的?比如安徽黄梅戏这样的
答: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

河南,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北京,河北,安徽这些地方的代表...
答:你每个省市后面的第一个剧种是这个地方的代表剧种,列出的其他剧种,也是比较发达和有特色 的。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 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山东——吕剧、茂腔、五音戏、柳琴戏...

我国戏曲的种类非常丰富,各个省份的戏曲名称是什么
答: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