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五蕴盛”什么意思? "佛说,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

作者&投稿:御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蕴盛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想,此身如蜉蝣,暂寄于天地之间,参不透生死的春秋大义,望不到欲望的终极尽头。时间的掌纹之中,我们的生命本已狭促,相隔的罅隙容不得我们从容转身、游移。青春、苍老,前后相继;快乐、忧伤,彼此相承。微渺匆匆的人生旅程,若再处处刻意委屈压抑着自己,那有何乐趣?于是往往也就纵由着自己五蕴随形随兴,哪怕偷欢片刻,都算是生的种种苦难的补偿。 只是不论人如何地想要率性而为,总要受到现实之网的种种的桎梏。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五蕴俱盛,却实现能力微小,于是生成了一种煎熬,逼迫我们如同热锅中的蚂蚁,不停游走,却难逃坠入锅底之中化为焦腥的命运。如何将五蕴调节成不温不火,温暖着生命腺,至今依旧茫然,于是只能焦灼着,辗转着,等待着一日里的自我超渡。 生与欲,死与灭,就这样地相互兀立着,无以逃避,无从对抗。透过此文的自我拷问,我仿佛看到:在落叶纷飞的原野尽头,乌丝连着寸寸欲望,一根根地被拔起,紧接冒生出的白发缠绕上了脖颈,等待着最后一片落叶的归根,然后勒紧呼吸的通甬。生命的脉络,就这样轻轻“喀嚓”一声断了。
参考资料:大乘五蕴论讲录

通俗的说 就是前面七种苦痛产生的本源。按照我自己的拙见,可能指欲望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后面三个是什么意思?~

金庸先生曾概过出人生的“七苦”,生、老、病、死为“四苦”,其余“三苦”分别是:“冤家会”、“爱别离”、“求不得”。
生之所以是苦,每个人从出生到工作,在这期间的酸甜苦辣,也许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十年寒窗之苦、为生计奔波之苦,人生本就在苦乐之中活着。
老之所以为苦,老年以后,若是膝下儿孙满堂,或还能享些天伦之乐。若是老来子孙不孝,终老欢寡孤独,也是一种苦恼。
病之所以为苦,生病时不但要忍受药之苦,还要忍受身体之病痛,心灵之烦恼。
死之所以为苦。有人说死为解脱,有何来痛苦?其实人生最苦莫过于死,如果不敢放下心中的执念名与利,那更是苦不堪言。
“冤家会”是苦的。俗话说冤家碰头,分外眼红,怒火中烧,岂能不苦?不是冤家不聚头,假如冤家刚好是你,你的邻居,那你将不得安宁,假如婆媳是冤家,却要生于同一个屋檐下,那将是一种心灵的苦痛。
“爱离别”是苦的。自古多情伤离别,与心爱的人分手,哪有不苦之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与亲人的离别,又何尝不是一种苦?离别的宴席,离别的酒,都是带有苦味。
“求不得”是苦的。是想想花了无数的心血,去追求的某一件事物,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肯定是一种苦,一种痛彻肺腑的苦。
人生“七苦”,除去死,经历过“六苦”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

1,出自《大涅盘经-第十二》。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
2,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
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

扩展资料
佛陀为什么要讲无常、人生八苦。佛教的本质是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不需要过于的想要,得到,执着不放。而是要我们加倍努力地创造,奉献自己的价值,造福社会,互助互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宇宙法则,也是因果关系的道理。
有舍有得,付出了一定就会有收获。如果我们足够勤奋的付出,我们会有种豆得瓜的意外奖励。相反,只为投机、坐享其成,也会得到种豆得瓜的惩罚和不劳而获的狂喜。等到真正醒悟的时候,人生荒废,机会难求。能够参透其中的道理,我们才明白佛陀真正的意思。
放下和放弃不是同一个意思,正是有那些苦,才叫我们不要去执着、贪恋。那些都是虚幻变化的。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快乐地创造,帮助自己开悟,也帮助别人开悟,最终就能解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八苦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后面还有一苦是...
答: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还有五阴炽盛苦。八苦中最难理解的就是五取蕴苦,这个词,“蕴”字是梵文音译的,意为“聚合”、“聚集”,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佛教说人间一切有情,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五取蕴苦指的执念,因五...

人生八苦分别是什么
答:佛家所说人生有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 、怨憎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共计八种痛苦:一、生苦:人生世上,入轮回纠扰,诸苦纷至沓来,因此生即是苦。 (五种):①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②种子,谓识托父母...

世间八苦是哪几种?
答: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法苑珠林·八苦部》)。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我们住胎时,子宫是最小的牢狱、胎儿手脚没法伸直、缩成一团,好像坐监牢,痛苦极了。此外,子宫里的...

佛家的八苦是哪八苦
答: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此八种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谛实是...

佛说人有八苦,是什么意思啊?
答:人有八苦出自佛教语录《大藏法数》卷四十六。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

佛曰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
答:人生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以及五蕴炽盛苦。这八苦即是我们不能解脱的主要障碍。是我们生活当中常常遇到难以解决的。生苦对我们来说。可以说基本解决。但是念头的生成。所造成的苦恼。即五蕴依然紧紧地烦恼着我们。老苦。死苦。病苦干扰着我们的身体。使我们产生了身见。我们不...

所谓人间八苦
答:佛说,人间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无论贫富强弱,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这八种痛苦。所谓生之苦生 。子宫里漆黑一片,非常狭窄,恶臭异常,住在里面像坐牢一样煎熬。出生时,被业风吹动,头足翻转过来,感觉犹如被人用力拽着脚把头甩打在墙壁上,非常痛苦。

人生八苦指的是什么?
答:人有八苦出自佛教语录《大藏法数》卷四十六。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

什么是“八苦”“七情”“六欲”。
答: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八苦七难指的是哪些?
答:八苦指的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放不下苦。生苦,佛讲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是痛苦的。是痛苦的开始。老苦,人老了,身体各个器官也老化了,味觉嗅觉退化,行动不便,是苦。病苦,身体生病造成的痛苦。生病造成的痛苦不仅仅自己的,也会给他人造成痛苦。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