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生物实验 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考试容易考到的题和总结

作者&投稿:郁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验五 种子发芽测定
一、目的要求测定种子的发芽能力,是为了确定播种量和一个种批的等级价值。要求掌握种子发芽测定的操作技术,并学会计算种子发芽的各种质量指标。二、材料器具1.材料 本地区主要园林树种的种子3~5种。2.器具及药品 恒温箱、培养皿、滤纸、纱布、脱脂棉、镊子、温度计(0~100℃)、取样匙、直尺、量筒、烧杯、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标签、电炉、蒸煮锅、蒸馏水、滴瓶、解剖刀、解剖针等。三、方法步骤1.测定样品的提取 用十字区分法从测定净度时选出的纯净种子每个三角形中数取25粒种子组成100粒。共组成四个100粒,成为四次重复,分别装入纱布袋中。种粒大的可以50粒或25粒为一次重复,样品数量有限或设备条件不足时,也可以采用三次重复,但应在检验证中注明。桦属、桉属、杨属、柳属等细粒种子是从纯净种子中称量大约0.25克作测定样品,称量精度至毫克。2.消毒灭菌 为了预防霉菌感染,干扰检验结果,检验所使用的种子和各种物件一般都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① 检验用具的消毒灭茵:培养皿、纱布、小镊子仔细洗净,并用沸水煮5~10分钟。供发芽试验用的恒温箱用喷雾器喷洒福尔马林后密封两三天然后使用。② 种子的消毒灭菌:目前常用的有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升汞、过氧化氢等。药剂种类不同,处理的方法和时间也不一致。福尔马林 将纱布袋连同其中的种子测定样品放入小烧杯中。注入0.15%的福尔马林溶液,以浸没种子为度,随即盖好烧杯。20分钟取出绞干,置于有盖的玻皿中闷半小时,取出后连同纱布用清水冲洗数次。即可进行浸种处理。高锰酸钾 用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数次。3.浸种 罗汉松、侧柏、水杉、黄连木、胡枝子等。用始温为45℃水浸种24小时。刺槐种子用80~90℃热水浸种,待水冷后放置24小时,浸种所用的水最好更换1~2次。杨、柳、桉等则不必浸种。4.置床 将经过消毒灭菌、浸种的种子安放到发芽床上。视树种而不同,常用的发芽床有纱布、滤纸或细砂。一般中粒、小粒种可在培养皿中放上纱布或滤纸作床。在每个培养皿床上整齐地安放100粒种子(种粒较大的可为50粒乃至25粒),种粒之同保持的距离大约相当于种粒本身的1~4倍,以减少霉菌蔓延感染,并避免发芽的幼根相互纠缠。种粒的排放应有一定规则,以便计数并减少错误。在培养皿不易磨损的地方(例如底盘的外缘)贴上小标签,写明送检样品号、重复号、姓名和置床日,以免错乱。然后将培养皿盖好放入指定的恒温箱内。根据树种的特性使用变温或恒温(参见表4-1)。规定使用变温的,每昼夜应当保持低温16小时,高温8小时,温度的变换应在三小时以内逐渐完成。湿度为60~70%表4-1 部分树种发芽测定的主要技术规定树种温度(℃)发 芽 势
终止天数发 芽 率
终止天数备 注银 杏柏 木福 建 柏侧 柏湿 地 松火 炬 松马尾松、杉木樟 子 松兴安落叶松金 钱 松水 杉木 麻 黄杜 仲香 椿刺 槐窿 缘 桉紫 穗 槐杨 属20/3025252520/3020/30252520/30252530252520/30252520/307241291171038169878551232135282028282010132515151212109216层积催芽60天每昼夜光照8小时每昼夜光照8小时每昼夜光照8小时始温45℃水浸24小时,每昼夜光照8小时重量发芽法在胚根一端将外皮轻划一刀始温80℃水浸24小时,剩余硬粒再用始温80℃浸种24小时,每昼夜光照小时。重量发芽法始温80℃浸种24小时重量发芽法5.发芽测定的管理(1)经常检查发芽环境的温度,仪器的温度同预定的温度相差不能超过±1℃。(2)保持发芽床的水分 水分不足进应及时加水。但水分也不能过多,用指尖轻压发芽床(指纸床),如指尖周围出现水膜,或者种粒四周出现水膜,都表示水分过多。(3)通气 种子发芽需要足够的氧气,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气化碳。有盖的培养皿的缺点之一就是通气不良,应当经常揭开盖子充分换气。(4)将感染霉菌的种子取出(不要使它们触及健康的种粒),用清水冲洗数次,直到水无混浊再放回发芽床。发霉严重时整个滤纸和座垫,甚至整个培养皿都要更换。这些情况在发芽记录表(表4-2)中应有记述。6.观察记载(1)发芽测定的情况要定期观察记载(见表4-2)。为了更好地掌握发芽测定的全过程,本实验最好要求每天作一次观察记载。(2)发芽测定的持续时间 发芽测定的持续天数见表4-1。表中所列天数以置床之日为零起算,且不包括种子预处理的时间。如果确认某样品已经达到最高发芽率,也可在规定的时间以前结束测定。如到规定的结束时间仍有较多的种粒萌发,也可酌情延长测定时间。发芽测定所用的实际天数应在检验报告中填明。(3)记载项目 按发芽床的编号依次记载以下各点(见表4-2)。

表4-2 发芽测定记录表树种 预处理方法 送检样品编号 温 度 其他记载 光 照 预 处 理 日 期组号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逐渐发芽 粒数 1 置床 日期 2 3 开始 发芽 日期 4 表4-3 发芽测定结果统计表树种 送检样品号 测定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组号发芽势发芽率未发芽粒发霉日期及换垫日期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速度平均绝对发芽率备注 天 数%天 数%腐 坏异 状新 鲜空 粒硬 粒 计%1 2 3 4 合计 正常发芽粒——长出正常胚根。其长度大于该种粒一半的称为正常发芽粒。对杨、柳、桑、桉等细粒种子,胚根的长度应不少于该种粒的长度。竹类种子正常发芽粒的幼根应至少同该种粒等长且幼芽的长度超过该种粒长度的二分之一。苦楝、柚木等复粒种子,其中只要有一粒种子正常发芽即可作为正常发芽率。凡符合正常发芽粒种子用小镊子取出记数。异状发芽粒——指胚根短而生长迟滞、胚根呈负向地性;胚根异常纤弱;胚根腐坏;胚根出自珠孔以外的部位;种壳暴烈或脱落;胚根卷曲;子叶先出;胚根联结。有时需将一时难于判断的发芽粒特别提出另行培养,以便确定是否为正常发芽。腐烂粒——内含物腐败成胶状的无生命种子称腐烂粒。应及时提出并在表格中记述,但不能把感染霉菌的种子混同为腐烂粒。未发芽粒——每次剔除发芽粒、异状发芽粒和腐烂粒之后将余下的未发芽粒重新排放整齐,并点数,以便及时核查,避免差错。到发芽终止日期后,分组用切开法对尚未发芽的种粒进行补充鉴定,分别归成新鲜健全粒、腐烂粒、空粒、涩粒(多见于杉木、柳杉)等几类并记入表4-3。7.计算发芽结果发芽测定结果,进行以下各项指标的计算,并记入表4-3。(1)发芽率(实验室发芽率、技术发芽率)发芽率(%)=式中:n——正常发芽粒数 N——供检种子总数发芽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以下四舍五入。发芽率按组计算,然后计算四组的算术平均值。其值不带小数。组间的容许误差见表4-4A。如果没有超过容许误差,实验结果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即以四组的平均百分数作为本次试验的结果表4-4A 发芽百分率的最大容许差距,用以决定是否要重做测定:只考虑随机取样的变异平均发芽百分率 最大容许差距 平均发芽百分率 最大容许差距 99 9897969593~9491~9289~90234567~89~1011~125678910111287~88 84~8681~8378~8073~7767~7256~6651~5513~14 15~1718~2021~2324~2829~3435~4546~5013 14151617181920如果超过容许的误差范围,则测定结果认为不正确,需进行第二次测定。第二次测定(也可以与第一次测定同时做)和第一次测定的结果来计算两次的平均发芽率,以两次测定平均发芽率来查表4-4B,如两次的结果相差不超过该表所规定的容许差距,则测定是符合要求的。如超过容许误差,则应再做测定。(2)发芽势在规定时间(见表4-1,一般是发芽达到高峰以前)内正常发芽种子数与供检种子数的百分比。按分组计算,然后求四组的平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其容许误差为计算发芽率时容许误差的一倍半。表4-4B 判断两次测定是否符合的容许差距只考虑随机取样的变异平均发芽百分率最大容许差距98~9995~9791~9485~9077~8460~7651~592~34~67~1011~1617~2425~4142~502345678(3)绝对发芽率把供检样品中的空粒和涩粒除去不计,只计算饱满种子的发芽率。绝对发芽率(%)= 式中:n——正常发芽的种数 N——供检种子总数 a——空粒和(或)涩粒数(4)平均发芽速供检种子发芽所需的平均时间(天,偶有用小时的)。计算到小数点后二位。平均发芽速= 式中:D——从种子置床起算的天数 n——相应各日的发芽粒数 Σ——总和(5)采用重量发芽法时,测定结果用平均每克测定样品中的正常发芽粒数表示。单位为粒/克。四、报告内容1.填写种子发芽测定记录表,计算种子各项发芽指标。2.说明测定种子发芽率在生产工作中的意义。

初中一年级生物学实验探究报告册 5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帮姐姐呀,一定要帮小妹啊.~

答案:1、显微镜的取放过程,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是为了保证显微镜的使用安全,不会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导致碰撞、摔坏;
2、用凹面镜,这样的话聚光效果会好一些;
3、有的显微镜在调整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下降是不会受到限制的,如果你不关注物镜的位置,有可能会出现镜筒下降距离过大而压坏玻片的情况;
4、不能,现在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光学显微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来实现的,不透明的纸上的字很难在不透光的情况下被看清。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初一生物【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答: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纪律下来。分析结果 1号瓶大部分能发芽;2号瓶的种子皮破了,但不能发芽;3号瓶只有少许发了芽;4号瓶和5号瓶没有发芽 得出结论 想要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适宜的光度,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光度太强种子会被晒死,光度太弱种子就不会...

生物课初一的种子萌发实验怎么做?
答:不知你想做几组,一般要做三组以上。每组准备一个大烧杯,三颗完好的玉米种子;将烧杯中装入半杯水,用一根筷子,将三颗玉米种子分段绑在筷子上,放入烧杯中,使一颗种子完全浸入水中,另一颗种子有一半浸入水中,另一颗种子完全露在水面上,不能接触水,将此烧杯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天后可发现,...

生物实验中氢氧化钠有什么作用呢?(初一上人教版)
答: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使二氧化碳不影响密闭容器的气体体积。对于动物而言,气体的变化量就是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对于植物而言,就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体积之差。

初一生物实验题(会的进,好的给20分)
答:或吸水纸)方法步骤;1.在广口瓶内垫上数层纱布(或吸水纸),放入10粒种子。加入清水,浸润纱布,但不要让水淹没种子,并注意经常加水,保持纱布湿润。2.把该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3.观察并做好记录,等待种子萌发。就是这些了,采采吧↖(^ω^)↗ 参考资料:济南版生物课本初二上册,加自身编辑 ...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答: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20 初一动植物观察记录或报告。不要日记的!!!~~主要写它的生活习性,外貌。。。...由于其形态与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近似,最初曾被分类学家列为丽江云杉的一个复合种和变种,

初一生物实验题(横线才是我要问的问题)
答:解答:解:(1)假设不是随便作出的,应有一定的依据:草履虫通过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水体表层含氧量丰富;而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据此可以作出这样的假设: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

初一下册生物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
答:在空易拉罐顶部的中央,见一个比锥形瓶口略大的圆孔,圆孔周围以及罐底部四周剪若干个孔洞,以便通风,再把30mlL水倒进锥形瓶,在里面放上一支温度计,(其实看生物书p24的图大概就可以知道我前面的话了)由于我们老师并没有用到核桃,花生,所以我就不写了。锥形瓶内的水温(燃烧后)=T2 燃烧前...

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 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案
答:5、切去一段枝条,浸入30℃~40℃温水中,8~10小时后插入盛水的瓶里,移到15℃~18℃温暖的地方,叶芽就慢慢地发育成枝条。注意观察芽轴、幼叶、叶原基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白杨枝条的每个节上有叶痕,在叶痕上方的叶腋中生出侧芽。白杨的侧芽是互生的。顶芽着生的顶端。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两片鳞片...

初中一年级生物学实验探究报告册 5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帮姐姐呀...
答:答案:1、显微镜的取放过程,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是为了保证显微镜的使用安全,不会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导致碰撞、摔坏;2、用凹面镜,这样的话聚光效果会好一些;3、有的显微镜在调整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下降是不会受到限制的,如果你不关注物镜的位置,有可能会出现镜筒下降距离过大而压坏玻片的...

初一生物实验的三大原则
答: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原则;灵活引导原则。初一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是比较新奇的,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要引导学生客观的学习,三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原则;灵活引导原则。生物实验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运用一定的仪器、材料和药品,通过科学方法,有目的地观察研究一般情况下不易观察到的生物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