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作者&投稿:瞿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但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简解

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的质量。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19世纪末作了最后一次检验,那时候的精密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结果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例如,把糖溶解在水里,则溶液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之和。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具有不变性。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质量始终不变。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也保持不变。燃烧前炭的质量与燃烧时空气中消耗的氧的质量之和准确地等于燃烧后所生成物质的质量。

(2)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 000 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 1 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

自从爱因斯坦(Einstein)提出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E=mc2)以后,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 000 g硝化甘油爆炸之后,放出的能量为8.0×10^6 J。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8.9×10^-8 g,与原来1 000 g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现在实验技术所能测定。从实用观点来看,可以说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最剧烈的化学反应。1 000 g 235U裂变的结果,放出的能量为8.23×10^16 J,与产生这些辐射能相等的质量为0.914 g,和原来1 000 g相比,质量变化已达到千分之一。于是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就有了新的认识。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承认两个独立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现在科学家则将这两个定律合而为一,称它为质能守恒定律。

1756年俄国M.V.罗蒙诺索夫首先测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重量关系,将锡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重量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量。”1774年法国A.-L.拉瓦锡重复类似的实验,并得出同样的结论。

由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时代所用的天平不够精密,所以后来又有不少科学家用更精确的方法证明这一定律。例如19世纪中叶,比利时分析化学家J.-S.斯塔用银和碘制备碘化银,所得碘化银的质量与碘和银的总质量只相差0.002%。19世纪末,H.H.兰多尔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证明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20世纪,A.爱因斯坦发现了狭义相对论,他指出,物质的质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2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以上公式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也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物质会被消灭,而是物质的静质量转变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所以20世纪以后,这一定律已经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质能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的质量。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19世纪末作了最后一次检验,那时候的精密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结果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蓝色)里,当反应结束(会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铁钉的质量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之和。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具有不变性。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质量始终不变。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也保持不变。燃烧前碳的质量与燃烧时空气中消耗的氧的质量之和准确地等于燃烧后所生成物质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六个不变:
  宏观:①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
  微观:④原子的种类不变;⑤原子的数目不变;⑥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资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5g碘固体加热得到5g碘蒸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质量守恒定律只用于化学变化,而该
变化是物理变化
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质量增加——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理由是——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而大于铜的质量
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略小于分解的水的——是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理由是——生成的氢气与氧气有少量溶于水中了,你没有进行称量

第一个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因为这是物理变化
不是化学反应
第二个符合
因为增加的是氧的质量
第三个符合
因为电解水产生的氧气有一部分溶于了水

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量总和相等。

1、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如锥形瓶等)的质量不变。
3、根据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化,
以及(2)可知:
m白磷+m氧气=m五氧化二磷
即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生成蓝色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师生分析]:1、文字表达式: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以及未参与反应
的物质质量不变。可知:
m硫酸铜+m氢氧化钠=m氢氧化铜+m硫酸钠
即参加反应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物质(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的质量总和。


什么是万物守恒定律
答:指在自然界中某种物理量的值恒定不变的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中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人或者传出该系统...

如何通俗的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答: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这就是人们对能量的总结,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energy conservation law)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

能量是守恒的是什么意思?
答:能量守恒定律(energy conservation law)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

高中物理,关于能量守恒定律
答:能量守恒定律是指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叫孤立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能量之间互相转化,但总的能量不变。(当然包括势能了,所有的能量的总和不变)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能量守恒的方程中只有能量的表示形式。(如:重力势能减小mgh,其实就是重力做功为mgh,只是表示形式不同而已)比如质量为...

能量守恒原理是怎么被证实的?
答:直到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并完全确认,人们才从幻想中走出。 “能量”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医生托马斯·杨于1807年最先提出的。 最初发现物体运动的总量守恒的特点是法国大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笛卡尔。 他在1644年的《哲学原理》中提出了运动不灭的思想。 “运动实际上不过是运动物体的一种状态,但它具有一定的量,不...

如何区分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
答: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

能量守恒包含了什么?
答:答: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举例:(1)在热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过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等量的...

什么叫能量守恒定律
答: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答:所有这些形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其能量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宇宙中发生的绝大部分事件,例如,恒星的崩溃和爆炸、生物的生长和毁灭、机器和计算机的操作中都包括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三、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

动量守恒且能量守恒的公式是什么?
答:动量守恒是在没有外力干扰的2个或者几个物体之间速度的互换。即初动量=末动量。MV1+MV2+...MVn=MV"1+MV"2+...MV"n 例如一个物体在碰撞另一个物体后,2个物体的速度相同。MV=M1V"+M2V"能量守恒是说,初末能量都相同。E初=E末,而且初始和末尾的能量的形式有好多种。例如:开始的动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