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的第一计是什么?出自哪个故事? 三十六计第一计是什么?

作者&投稿:蓬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瞒天过海

【典 故】

  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了陈朝皇帝。他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奸臣乘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陈朝危在旦夕。

  当时,隋文帝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斗志正旺。他分析局势,深知陈朝国力空虚,已不堪一击,便派兵南下,想一举攻灭陈朝。

  可是,隔着一条滔滔长江,如何进攻才能万无一失?老臣高颎悄悄向他献了一条妙计。

  隋文帝依着高颎的计策,一声令下,几路大军浩浩荡荡一齐进攻,首先切断了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军的联络,使他们不能相互照应。

  与此同时,隋朝大将贺若弼率大队人马向陈朝国都健康进军。兵马来到长江北岸驻扎下来。只见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人喊马嘶,一派战前景象。

  江南陈朝将领见这阵势,以为隋军即将渡江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人马,抖擞精神,准备与隋军决一死战。

  谁知剑拔弩张地等了几天,隋军不但没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破旧小船。陈朝将士以为隋军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轻易进攻,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可是不久,隋军又集结江北,安营扎寨。陈军慌忙再度备战。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弄得陈军人困马乏,加上粮食又被隋军间谍烧毁陈军更是人心惶惶,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隋军突然发起总攻。浩浩长江之上,万船齐发,金鼓震天,陈军哪里还有还击之力?连陈后主也乖乖地当了俘虏。

  隋文帝笑逐颜开,重奖有功将士。他夸赞高颎道:“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若不是如此麻痹敌军,我们怎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取胜?姜,到底还是老的辣嘛!”

  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施展瞒天过海之计,出其不意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在商战中,巧用此计获胜者,也不乏其人.

  日本一味精商,为其味精销路不畅而苦恼.一天,他突发奇想,将味精瓶盖上用来倒味精的孔,有直径1毫米,加大到1.5毫米.用户不知道,用时一倒就多了.消费多了,销量自然也大了.这个商人用的是什么计谋?就是瞒天过海的计谋.他利用人们经常使用此味精,常用不疑的心理,促进了消费.

  当然,用这种办法促销是不符合经商道德的.但是作为一种计谋,我们需要了解,而且和外商打交道时要提高警惕.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全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圭乘势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第一计是瞒天过海,这一典故出自薛刃贵巧渡唐太宗的故事

第一计 瞒天过海(第一套 胜战计)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一计为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按计名排列,共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是什么?是怎么来的?~

第一计为瞒天过海。
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故事的来源: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三十六计 (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

三十六计经典谋略之第一计满天过海

三十六计第一记的成语?
答:5、釜底抽薪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译文】:我听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柒』 疯狂猜成语有一个三十六计第一计 每字包含了三复十六计中的一计,依...

诸葛亮三十六计分别是哪些?
答: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是什么
答: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

请问三十六计有哪些?每一计还得有解释。要打标点,不要错别字哦。满足...
答:◎第一计-瞒天过海◎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答: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具体指什么?
答:三十六计是指三十六条计谋,具体如下: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

《孙子兵法》第一计是什么?最后一计是什么?
答:第一计是瞒天过海,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1、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

三十六计为哪三十六计。典型的列子有哪些?
答:1L已经说了三十六计,我就补充例子吧~第一计:宋太祖造伪书愚民保位 第二计:曹操解东武阳之围 第三计:史思明借力壮己谋仕途(唐,突厥)第四计:铁木真与木扎合一决高低(元)第五计:沙俄趁虚而入恫迫清王朝割土 第六计:耿明妙计一战得双城(东汉时期,刘秀称帝时)第七计:度尚无中生有焚...

三十六计第一计是什么?
答: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答: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第五计: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