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由

作者&投稿:伏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由”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得道与民由之 由 顺从由基本字义1. 原因:原~。

事~。理~。

~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2. 自,从:~表及里。

~衷(出于本心)。3.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

信马~缰。4. 经过,经历:必~之路。

~来已久。5. 凭借:~此可知。

6. 古同“犹”,尚且,还。7. 古同“犹”,犹如,好像。

8. 姓。详细字义〈动〉1.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2. 树木生新枝。

亦泛指萌生 [sprout]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左传》3. 又如:由蘖(树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发的枝条);4. 经,由 [pass through;by way of]谁能出不由户?——《论语·雍也》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方苞《狱中杂记》5. 又如:必由之路;,由边门出去6. 行走 [walk]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7. 通“以”( yǐ)。

用 [use]君子无易由言。——《诗·小雅·小弁》。

笺:“由,用也。”不能由吾子。

——《左传·襄公三十年》。杜预注:“由,用也。”

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天工开物》8. 又如:由房(用房中的音乐娱乐)9. 任用 [appoint]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君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之罪也。——《左传》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

——《汉书》10. 又如:由绎(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11. 听凭;听任 [allow;let]若赛锦,由你是谁,都输与他。——《水浒传》12. 又如:由得(任凭);由心(任凭心意);由本(安于本分);由身(任凭自己);由性(任凭心意)13. 遵从;遵照 [follow]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诗·大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14. 又如:由文(遵循礼仪);由行(依其道而行);由礼(遵循礼教)15. 游玩 [stroll about]。

如:由衍(游行衍溢。纵情游乐);由敖(游乐);由喜(游戏);由由(愉悦)16. 蹈行;践履 [conform to]隘与不恭,君子之不由也。

——《孟子》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记》〈名〉1. 原由;缘故 [reason]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史记》2. 又如:由状(原由与情况);由缘(缘故);由委(原委);由始(起因;起始)3. 来源;开头 [origin]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汉· 王充《论衡》4. 又如:由历(起始和历程);由趣(来历;由末);由绪(来历;来由)5. 机缘;机会 [opportunity]某也愿见,无由达。

——《仪礼》吾欲归附关中,但未有由耳。——《周书》6. 法式 [code]匪言勿言,匪由勿语。

——《诗·小雅·宾之初筵》7. 途径;办法 [way]圣武之治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管子》8. 又如:无由(没有门径,无从)9. 姓。

如:由吾(复姓)1. 因为;由于 [because of;due to]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孟子·告子上》宣宗初亦号供奉, 程既审上晓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之,动词,到)。——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2. 又如:由以(因而)〈介〉1. 自,从…(表示起点) [from]由,自也。

——《尔雅》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2. 又如:由中(由衷);由自(自,尚自);由来(自始以来);由忠(由衷)常用词组1. 由不得 yóubude(1) [cannot help]∶不由自主地相声的特点就是使人由不得发笑(2) [be beyond the control of;not be up to *** . to decide]∶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这件事可由不得你2. 由来 yóulái(1) [origin](2) 事情发生的原因(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3. 由头 yóutou[pretext] 借口;缘由编了个由头溜出去了4. 由于 yóuyú[thanks to;due to;because of;as a result of] 因为由于有雾,所以我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到达那里5. 由衷 yóuzhōng(1)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heartfelt]∶衷心的;出自内心的由衷的感谢(2) [sincere]∶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也作“由忠”,“由中”。

2. 初中文言文中有由是的句子

由是:古汉语词汇,意思是“从这里”“从此”“因此”。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由:由于;因此。是:代词,这,这个;那,那个。可以代任何事物,可以上整个上文,可以是刚才说个的某人某事。一般要联系上下文解释。

例句:

1、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茅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里的“由是”可以翻译为“因为这个”“因此”。里面的是代指上文说的三顾茅庐以及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的正个事情。

2、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永某氏之鼠》: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这里的“由是”是“从此;从这以后”的意思。

3、西晋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孙)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

————这里的“由是”可以翻译为“因为这个”“因此”。

4、《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这里的“由是”是“因为这个”“因此”的意思。引申为“按照这样的做法”。

3. 文言文的由来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特色

文言文的特色如下:言文分离、历久不变、行文简练、古奥难懂。

优缺点

文言文的优点在于文字精链、微言大义、文字优美、合于音律。而且以文解文的特性能够不拘一时一地,所以现代人也可以读懂孔子等人著作的论语。

文言文的缺点在于难懂、不易普及,要读懂文言文须经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含意,而要写作文言文的难度更高,所以五四运动后强调“我手写我口”、“能识字便能读文”的白话文渐渐的取代了文言文。

发展

现代华文社会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而文言文仍然受到相当的重视,文言文对白话文仍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仍有许多人喜爱在写作白话文时引用典故、诗、词,以及华人社会普遍使用的对联。而对于有志学习中国文学的人,文言文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

4. 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5. 文言文翻译

所树非人

魏文侯在位的时候,子质做官犯了罪,他离开魏国北上谋生,他谒见赵简子并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对别人施恩德了。”简子说:“为什么呢?”子质说:“魏国殿堂上的士由我培养提拔的占一半,朝廷里的大夫由我培养提拔的占一半,边境守卫的人由我培养提拔的也占一半。如今殿堂上的士在君主面前说我的坏话,朝廷里的大夫用法律威吓我,边境守卫人拿着武器拦击我,所以我不再对别人施德了。”赵简子说:“噫!您的话错了,如果春天栽种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桃李树下乘凉,秋天就可以吃到桃李树的果实。如果春天栽种蒺藜,夏天就不可以摘它的叶子,秋天也只能得到它长成的刺啊。由此看来,在于栽种什么树。现在您所培养提拔的人不对啊。所以君子应该事先选准对象再培养提拔。”

李离传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兄弟异志

宋相在城郊衙门里居住。上元夜,他在书院内读《周易》,听说他弟弟学士宋祁点着华美的灯,抱着歌妓,通宵地饮酒。第二天,宋相就告诉比较亲近的人,让他去批评一下他弟弟,那人说:“相公(指宋相)让我转告学士,听说您昨晚上高点华灯,通宵夜宴,穷极奢侈,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某年上元一起在某州州学内吃齑煮饭时的艰苦呢。”学士却笑着说:“您也转告相公吧,不知道那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吃齑煮饭呢?”

一行尊法

从前,一行(人名)年纪还小时家里很贫困,有一个叫王姥的邻居,前前后后总共救济和支助他很多钱。一行常常想着将来要报答他。

在开元年间,一行因为玄宗对他的赏识,可以说是只要他提出来的要求玄宗没有不答应的。没过多久,遇到王姥的儿子犯下杀人罪进了监狱叫王姥前来向一行求救,一行说:“王姥您要金银财宝,我会按你曾给我的数十倍的钱财以酬谢你对我的照顾。可是皇上(泛指 *** )执法,却不能够求情。你觉得怎么样呢?”王姥指着一行大骂说:“认识你有什么用了!”一行只是酬谢他的照顾之恩,最终都没有给他求情。

6. 文言文翻译

孔子闲坐着,叹息着说〔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

〕:“假如晋国大夫羊舌赤还没有死的话(铜伯华,晋大夫羊舌赤,铜是他的封地,伯华是他的字〕,天下恐怕已经安定了!”子路说:“我愿意听您说说他的为人怎样?”孔子说:“他小的时候,聪敏而且喜欢学习;他长大了,有勇气而且不屈服;他年老以后,有道德而且怎中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子路说:“他小时候聪明还好学习是有可能,他长大了有勇气而不屈服别人也有可能,他有道德又对谁谦恭呢?”孔子说:“子路你不懂啊!我听说:以人数多的攻打人数少的,没有不把人数少的消灭掉的;以高贵的地位向地位低下的人表示谦恭,没有不有所收获的。

从前在周公姬旦掌管天下政事的时候,他能够尊重才能的人七十个。周公难道是因为他没有“道”吗?而是因为想要得到人才的缘故。

有道德而且能向地位低下的人表示谦恭,这才是君子啊!”。



~

初中文言文中有由是的句子
答:由是:古汉语词汇,意思是“从这里”“从此”“因此”。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由:由于;因此。是:代词,这,这个;那,那个。可以代任何事物,可以上整个上文,可以是刚才说个的某人某事。一般要联系上下文解释。例句:1、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茅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文言文翻译
答: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出自《史记 屈原列传》原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文言文卢柔原文
答:3. 文言文三人市虎的原文加译文 原文 庞葱 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出处:《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编辑本段释义 1.完全依循旧规办事。《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汉书·...

文言文于是的意思
答:——刘敏中《满江》 子由初赴南京,送之出东门,登城上,览山川之胜,云此地可作楼观,于是始有改筑之意.——苏轼《次韵和刘贡甫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黔驴之技止于是,君王用意徒为尔.——王冕《宣和殿画驴图》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

让孩子爱上文言文
答:首先不能重“言”轻“文”,只有“文”“言”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果将“言”的教学,即字词解释作为教学的重点或唯一,进行繁琐、...在全文的构思上也匠心独具,题目为《曹刿论战》,文中祥写战前战后的论证分析,略写战斗的激烈场景,紧紧围绕一个“论”字。由前面的“可以一战”到后面的...

文言文翻译
答: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后来,陪伺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市场上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凿开坚冰,得到一条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吃不久,母亲...

由俭入奢易文言文
答: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译文: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

因文言文的意思
答:2. "因"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方向。可译为“从”“由”等。 例: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邱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尸子·广泽》)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或仍作“因”。

文言文的而字
答:1. 文言文“而”字用法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近于“兮”。 例如:《论语·微子》...——《易·系辞上》〈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