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文明守纪的中学生 演讲稿

作者&投稿:村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明守纪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中学生》 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头牛饿了,它会在本能驱使下寻找食物:遇上青草就大嚼一通,即使是人家的庄稼,甚至名贵的花草,只要可口,都会照吃不误。而人就不同了。我们饥肠辘辘时,尽管看到商店橱窗里的美味近在咫尺,但如果囊中羞涩,也不敢有非分之想。甚至,当你已经坐在餐桌前面对香喷喷的菜肴时,如果主宾还未到来,也许就需要忍饥等待。为什么呢?道德规范的约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观念时时提醒我们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刘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我们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却比比皆是: 1.乱丢垃圾。在校园公共区域和教室内,吐出的痰迹、空饮料瓶、废纸片和食品包装袋等经常可以见到。 2.损害公物。最典型的是在书桌、椅子上用刀、用笔刻划“留言”,用涂改液等在上面乱写乱画,在教室的墙壁上涂抹。上面写出的内容大都是消极颓废、甚至是思想不健康的语言垃圾。这不但破坏了公物,也污染了我们学生的视觉及心灵。 3.语言不美。少数同学说话便带出脏字,而且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也说:“不是故意的,只是习惯而已。”一些同学当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同时,尤其是当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制止时,往往恶语伤人,庸俗不堪。 4.言行不雅。个别同学在教学楼道甚至在教室内大声喧哗,破坏了教学环境应有的宁静与和谐;少数同学身着比较新潮的衣服,或是自己“创造”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象一个模特;有些同学的头发太长,让人以为是“问题少年”。 5.节约能源意识淡漠。一些教室经常是在使用后无人主动将电灯、电扇等关掉。即使教师反复强调,有些同学也总是“想不起来这些事情”。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则是教室中,总共只有几名学生自习,但灯也是全部照开不误;有时太阳当空照,教室里却是灯光照阳光。 人作为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懂得未来,是会判断、有理性。换成一头猪,哪怕明天送屠宰场,今天会照旧大吃大睡,嬉闹如常。而人,即使杀人不眨眼的罪犯,临刑的前一天也会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动物除非经特殊训练,需要排泄时总会就地“方便”,而人却必须要找到厕所。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些人失去了理性,对事情不去作清醒的判断,这样就会超越道德的规范,甚至法律的约束,走进犯罪的深渊。而这些情况的产生的最初根源都在平时日常生活细节恶习的养成。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已有4年了,而我们许多同学还不知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他不仅不会成为社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还可能成为一个歪才。即使有本事,可能会因其更高的智力和才力而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有人说过:请留心你的行动,因为行动能变成习惯;请留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同学们,让我们从一言一行开始做起,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中学生吧! 《文明,我们触手可及》 21世纪的主打词语之一就是“文明”。而如何将文明付诸于行动就成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个国家公众的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影响自身形象,大则影响国家声誉。清朝时,国家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共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肆渲染,嘲笑,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沉重的教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也向来被人们称为“文明古国”。世人从不会妄加评判,文明在中国随处可见。毛泽东是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一代主席透露出的是一个礼仪大国的泱泱风范,又何尝不是一个人文明的集中体现呢? 文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当我们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扔进垃圾桶时,文明也随之产生。在拥挤的公车上让座给老弱病残;在公共场合用轻声细语代替大声喧哗;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懂得宽容待人;在别人处于困境是能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简单的行动,一个小小的改变,一颗博大的心灵,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措,都体现出你的文明,文明的礼赞永远属于你,文明之歌也会为你而演奏。 文明有时就这么简单。所以说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就是讲文明,最困难的事也是讲文明,你可以偶尔讲一次文明,却不一定能随时随地讲文明。 我们应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寻找文明的身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一直相信在文明的大地上,天空会更蓝,生活也将更美好!我们要以自己的行动撑起“礼仪之邦”的光荣称号;用我们最真诚的心筑起“文明”的高墙。 请不要再说“文明离我们很远!”其实文明,我们触手可及!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告别陋习,牵手文明》。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郁郁葱葱,环境优美,充满希望的校园里。乱扔纸屑,随意丢弃的零食袋到处可见,脱口而出,不堪入耳的脏话随处可听,就餐插队,践踏草坪已经习以为常。抽烟酗酒屡见不鲜,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些不文明行为正蚕食着我们丰富而纯洁的校园文化,正在污染我们美丽而纯洁的心灵。 如果,我们失去了今天,还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如果我们失去了金钱,也不算失败,因为 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倘若失去了文明,我们就彻底的失败了,因为我们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细节,关乎成败,各位同学,请收起打架的拳头,掐灭手中的烟蒂,闭上骂人的嘴巴,告别随地吐痰,到处乱扔,损坏花草公物,不讲卫生,污言秽语,沉迷网吧,胡乱花钱,不尊敬师长,夜不归宿,抽烟酗酒,好吃懒做等多种陋习!养成举止文明,言为得当,知道感恩,团结同学,勤奋学习,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不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不携带管制刀具,遵守技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公约。 亲爱的同学们,文明的倡导,就是让其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上,我们的人类需要文明,我们的国家需要文明,我们的民族需要文明,我们的校园需要文明!“小节之处显大德,细节之上见文明”,教学办公室在本周二第七节课,全面启动,“从点滴做起,向陋习宣战”在系列活动。我们每位学生都要响应! 文明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人格和生命的尊重;文明是个人诚信,社会诚信的体现;文明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社会和谐的保证。 在学校一次次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活动中,我们不断加深了对文明礼仪的理解。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遵守一定的文明礼仪原则。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习惯都是它最细致的表现。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言行体现修养,细节彰显文明。行为是否文明,不仅是个人素质高下的反映,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当前,深受诟病的高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乱闯红灯、互不礼让等种种不文明行为还很普遍,从小处讲,这是个人缺乏修养、素质不高的表现;从大处看,则就有损礼仪之邦的形象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去甚远。这也说明,要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个人的文明素质,提倡文明礼仪是十分必要的。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是大众的一分子,相互关联,相互照应,相互影响,谁也离不开谁。你的种种不文明举动,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大家,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自然,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反过来,你自己也会受到伤害。道理十分浅显,但要真正树立起这种意识又很难,不过,正因为难,才要去做。我们每个人在红灯前停下一小步,城市文明就能前进一大步。 宏扬文明,告别陋习,培养文明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文明礼仪就会离我们不远。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彻底告别陋习,牵手文明,与文明同行;让精神文明之花在石首高级技校盛开。 我的演讲完毕,衷心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