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原泣学

作者&投稿:毋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邴(bǐng)原少孤(1),数岁时,过(2)书舍(3)而泣(4)。

师曰:“童子何(5)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16)其不孤,二则羡(7)其(8)得(9)学,中心(10)感(11)伤(12),故(13)泣耳。”师恻(cè)然(15)曰:“欲书(17)可耳!”原曰:“无钱资(19)。”

师曰:“童子苟(14)有志,吾徒(18)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注释:1.孤:古文中指失去父亲的孩子,称为“孤儿” 。

2.过:经过。 4.泣:小声哭。

5.何:为什么。 6.亲:父亲。

7.羡:羡慕。 8.其: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9.得:能够。 10.感:伤感。

11.伤:悲哀。 12.故:所以。

13.苟:如果,要是。 14.愿:仰慕。

15.书:学习。 16.徒:白白的,此处指免费上学。

17. 资:学费。 18.遂:就。

19. 卒:最终。 20.诵:背诵翻译:邴原幼时就丧父,(只有)几岁时,(每次)经过书塾就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失去父亲的人容易伤心,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付学费。”

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将(收你为徒)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

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2. 古文 邴原泣学译文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

3. 古文 邴原泣学译文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

4. 邴原泣学 文言文答案

请笑纳: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李贽《初潭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邴原[邴] (bǐng ) ②恻然[恻] ( cè ) ③过书舍而泣[泣] ( q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二则羡其得学 则:就是 得:能够②苟有志,不求资也 苟:如果 资:学费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译文: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有父母的孩子。

(2)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文:我免费教你,不要学费了。

5. 文言文邴原贫而泣学

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

第一版本:(原版本)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第二版本:(现版本)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释义 少孤:幼时丧父。少:小时候。

过:经过。 书舍:书塾。

亲:父母亲。 愿:羡慕(与羡同一意思)。

羡:羡慕。 心中:内心里。

恻:心中悲伤。 苟:如果,要是。

徒:白白地。 资:学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得:能够。

欲书可耳:想读书可以 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孤:古文中指失去父亲的孩子,称为“孤儿”。

志:志向。 伤:悲哀。

感:伤感。 何:为什么。

故:所以。 泣:小声哭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父亲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

(我)一来仰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的样子,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收你的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出处 邴原泣学《初潭集-卷十二》 《初潭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李贽撰。贽有《诸葛三集》已著录。

此乃所集说部,分类凡五:曰夫妇,曰父子,曰兄弟,曰君臣,曰朋友。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皆杂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

启示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不计报酬地教书,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相关成语吾徒相教。

6. 邴原泣学翻译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失去父亲的人容易伤心,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

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

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1.书舍:书塾。

2.心中:内心里。3.恻然:怜悯,同情。

4.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5.就学:开始学习。

6.何以:为什么。7.少孤:年少丧父。

8.就书:上书塾(读书)。9.孤:幼年丧父。

10.过:经过。11.泣:小声哭。

12.恻:心中悲伤。13.亲:父母。

14.羡:羡慕。15.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16.得:能够。17.感:伤感。

18.伤:悲哀。19.苟:如果,要是。

20.愿:仰慕。21.书:学习。

22.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23. 资:费用。

24.遂:就。25. 卒:终于是。

26.诵:背诵。27.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

28. 凡:凡是。29.以:用。

30.故:原因;缘由。 启示: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书塾中的老师: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乐于助人。



~

邴原泣学
答: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答:1. 初一课外短篇文言文及翻译,急 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

修竹赋整片文言文翻译
答:1. 文言文翻译 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

与伤仲永相近的文言文
答:1. 求与《伤仲永》意义相近 的文言文 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

阅读熏陶文言文答案哪里找
答:4.作者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概述了邴原的身世和短时间内取得的成绩。中间利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造酒忘米2007-05-13 16:17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

文言文凡得学者得什么意思
答: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2. 邴原泣学 文言文字词解释,如凡得学者的得,故泣尔的故...

管宁与邴原文言文
答:就像邴原耕地时看到一块金子,捡起来以后再扔出墙外,反倒不如管宁那样看都不看的好。 5.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 翻译: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 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

当代学生2009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
答:【邴原泣学】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一来羡慕他们有双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罢了。"老师怜悯地说:“你这么...

文言文助读1萧颖士
答:1.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120以后的原文发一下 一、学习1.邴原泣学2.王冕僧寺夜读3.匡衡凿壁借光4.葛洪卖薪买纸5.任末削荆为笔6.欧阳修发愤苦学7.贾逵旁听8.“囊萤”与“映雪'9.王欢安贫乐道10.牛弘笃学11.高凤专心致志12.程门立雪13.宋濂苦学14.司马光著书15纪昌学射16刘羽冲死读书二、人品17.裴度拾...

帮我翻译一下以下几篇文言文~
答:帮我翻译一下以下几篇文言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师旷论学》《邴原泣学》《董遇“三余”读书》《七录》《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问说》...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师旷论学》《邴原泣学》《董遇“三余”读书》《七录》《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问说》 展开 4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