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年十四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春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求(十四)(十五)两篇文言文答案

文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①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⑩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恃⑤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

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注释【注释】①恃:凭借。

②越:到。明年:第二年。

③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④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⑤恃:凭借。

⑥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⑦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⑧限:限制。

⑨之:去,往,到。⑩自:从。

(11)?连词,相当于“而”。10至:到,达到。

11惭:惭愧12欲:想13往:去14.语:告诉、说15.于:对16.何如:怎么样17.下:指顺江而下18.犹:还、尚且19.明:第二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21.顾:难道、反而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23.足:足够24鄙:边境25.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26.瓶:水瓶。

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一直想雇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够去(南海)。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

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露出惭愧的神色。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

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①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②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③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④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⑤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⑥?“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6)庶事(7)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太宗纳谏2翻译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

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很有益的。”

3注解1:平常2:从前,以前3:列举(罪状或过失)4:轻视;看不起。5:取消;解除。

6:曾经7: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2. tpo14阅读答案

分别34道题的答案

1 B

2 A

3 A,D

4 C

5 B

6 D

7 A

8 C

9 C

10 A

11 B

12 D

13 C,D

14 B

15 A

16 C

17 B

1 D

2 C

3 B,D

4 A,D

5 C

6 B

7 D

8 A D

9 C

10 A

11 B

12 B

13 D

14 D

15 C

16 B

17 A

3. 文言文阅读

小题1:有时 捆扎 背 即使

小题1:(1)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就事业?

(2)(门徒)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小题1:学习贵在勤奋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4. 世说新语容城第十四的文言文的答案

参照翻译可以自己推断答案。

容止第十四之一、床头捉刀(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译)魏武帝(曹操)要见匈奴使者,他觉得自己外貌丑陋,不能威镇远道而来的异国人,就让崔季珪代替他,自己提刀站在坐榻一旁。

接见完毕,派密探问使者:”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说:“魏王仪容非常高雅,不过坐榻旁那个提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魏武帝听说后,就派人追杀了那个使者。

容止第十四之二、何平叔美姿仪(原文)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译)何平叔(何晏)容貌俊美,脸很白。

魏明帝(曹睿)怀疑他搽了粉,当时正是夏季,给他热汤面吃。何晏吃完后,大汗淋漓,就用自己的红色公服搽脸,脸色更加洁白。

容止第十四之三、蒹葭倚玉树(原文)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译)魏明帝(曹睿)让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坐在一块儿,当时人们认为是“蒹葭倚玉树”。

容止第十四之四、夏侯玄和李安国(原文)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译)当时人们品评夏侯太初(夏侯玄)“光明磊落,就像日月投入他的胸怀”,品评李安国“萎靡颓丧,就像玉山要崩溃”。

容止第十四之五、嵇康风姿(原文)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译)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采卓异。看到他的人赞叹道:“潇洒端正,爽朗清高。”

还有人说:“就像松下清风,潇洒清丽,高远绵长。”山公(山涛)说:“嵇叔夜就像山崖上的孤松,傲然独立;他醉酒时高大的样子,就像玉山将要崩溃。”

5. 求古文的翻译~年十四,侍王父于芜湖逾岁归,曰:吾乡所学,无所 爱

稍等一下,我给你仔细翻译一下 :这篇文章是清朝桐城派方苞给大哥所做的墓志铭。

方苞的祖父方帜(1615-1687)为岁贡生,先后出任芜湖县学训导,兴化县学教谕。 父方仲舒(1638-1707)为国子监生。

兄方舟(1661-1701)方苞尝称方舟,制举之文名天下。 年十四,侍王父于芜湖。

逾岁归,曰:“吾乡所学,无所施用。家贫,二大人冬无絮衣。

当求为邑诸生,课蒙童,以赡朝夕耳。”逾岁,入邑庠,遂以制举之文名天下。

慕庐韩公见之叹曰:“二百年无此也。”自以时文设科,用此名家者仅十数人,皆举甲乙科者。

以诸生之文而横被六合,自兄始。一时名辈皆愿从兄游,而兄遇之落落然。

(哥哥)十四岁那年,在芜湖侍奉王父(估计是指别人,而不是自己的父亲)。 过了一年回家,他说:“我历来所学的知识,一直没有可用的地方。

家里(这么)穷困,二老冬天连棉衣都没有。我应该请求做一名乡校的教师,教授那些小学童,以供 奉养父母度日之需啊。”

过了一年,哥哥进了乡校,于是凭借擅写科举范文名扬天下。慕庐韩老先生见了哥哥的文章感叹说:“近二百年都没有这样好的文章了啊。

”自从朝廷用应时文章开设科考,因此而成名的只有十几个人,都是朝廷录选为甲、乙科的。凭邑诸生的文章而名声遍及天下的,是从我哥哥开始。

一时间社会名流都愿意跟我哥哥交往,而我哥哥对他们总是磊落自然。 终于弄完了,这一段确实不好翻译。

6. 【走进文言文答案走进文言文14

我只有6单元的把分给我好吗?鳝救婢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二鹊救友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知恩图报 秦穆公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是要被杀的.”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蝙蝠 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兽类的公民,凭什么要祝贺你?”过了几天,麒麟做寿.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说:“我长着双翅,属于禽类,凭什么要祝贺你?”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杀驼破翁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7. 【看文言文,答题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时,负笈不远险阻.每言:“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帮你弄成现代文了,应该会做了吧?自己学着动动脑筋~。

8. 七下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14.画竹》的答案

只能给你翻译了原文: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郑燮画竹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均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译文:我家有草房两间,屋的南面种有竹子.夏天,新的竹子刚刚长出嫩叶,苍翠碧绿,光亮照人,在里面放一个小床,非常凉爽舒适.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拿来屏风的架子,去掉两端,横起来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受冻的苍蝇碰在纸上,发出冬冬的像敲打小鼓的声音.在那时,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这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我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的. 注释:篁(huáng):竹子 榻(tà):床 凉适:凉爽舒适 围屏骨子:屏风架子 窗棂(líng):窗子上构成格子的木条 棂 ,旧时窗户上的雕花格子 冻蝇:受冻的苍蝇 岂非:难道不是 师承:老师传授作者 置:放 师承:老师传授.各人所得启示应该是有所不同.我的理解是:善于寻找成事的捷径. 作者门前有竹,一年四季,日日夜夜与竹相伴,以画竹著称,又以卖画为生,《画竹》正是揭示了作者能作出好作品的捷径,“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其实捷径就在我们的身边,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是获取捷径之最佳途径.。



~

张淳文言文答案
答:6.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

刘蓉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8.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

文言文问题与答案
答:2012-07-16 文言文答案 11 2014-12-02 新崩滩的文言文问题与答案 29 2016-02-19 《刻舟求剑》文言文问题及答案 47 2017-12-02 《少年奇志》文言文的答案 5 2011-06-04 文言文问题答案! 急~~~ 拜托了! 63 2008-05-31 文言文问题 急求答案~~ 14 2014-05-01 文言文:游黄溪记的问题及答...

种放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5.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

王罕字师言文言文阅读
答:万公言:“劳民非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

首饰衣裳文言文答案
答:7.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

荆茅文言文
答:5.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

万元吉的文言文阅读
答:4.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

蒋之奇文言文答案
答:3.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答案 欧阳修苦读》①原文 欧阳公②四岁而孤③,家贫无资④。太夫人⑤以荻⑥画地,教以⑦书⑧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⑨闾里⑩士人家⑪借而读之,或⑫因⑬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⑯,下笔已如成人。 编辑本段译文: 欧阳修四岁...

刘隆字元文言文答案
答:(3分,①问1分;②问2分)《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答案。 3.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答案 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