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四大等级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四个等级?各由哪些人组成?

作者&投稿:历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印度四大等级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从高到低排列的四大种姓,还有一些人的种姓是属于排不上序列的贱民阶层,被称为达利特。

追根溯源,种姓最初是根据人们的肤色和从事的职业来区分的,肤色较白皙的是上等雅利安人,是高种姓;肤色黝黑的一般是下等人或达罗毗荼人,属于低种姓。祭司、僧侣阶层是婆罗门,国王和武士阶层是刹帝利,商人、手工业者阶层是吠舍,农民以及为上述3个阶层服务的劳动者是首陀罗,从事与粪便、尸体等不洁之物打交道工作的是达利特。

然而,这是几千年前的情况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劳动分工愈发细致,人民的迁徙更加频繁,种姓间的通婚也逐渐增多,又产生了成千上万的亚种姓,比如放牧的种姓,酿酒的种姓、榨油的种姓等等。

如今,仅仅靠印度人的肤色或职业来判断其种姓,并不靠谱。举个例子,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在印度人中算是肤色比较白的,而且贵为国家元首,怎么也得是婆罗门或刹帝利阶层吧?莫迪出身于古吉拉特邦的“甘琦”亚种姓,绝对的低种姓弱势群体。

拓展资料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和中国、埃及、巴比伦并列为东方的四大古国。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几千年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这与印度存在着一个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一种姓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译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译为“印度。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现几个古代城市遗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至前二千年代中叶。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部落,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带,征服了当地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意为高贵者,以区别于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北印度。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瓦尔那。他们是主管宗教祭祀的氏族贵族集团,传授吠陀,解释法律,也时常直接参与政事。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瓦尔那。他们是掌握军事行政的武士集团,可以征收赋税,无权传授吠陀。第三等级是吠舍瓦尔那。他们是从事农业、牧业、商业和手工业等职业的平民大众,没有政治特权,却要交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瓦尔那。主要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一些丧失公社成员身份的雅利安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也不能参加宗教活动。

婆罗门:代表神庙的宗教官员(不包括权力的最高统治——帝王,宗教的权力大于皇权),
刹帝利:代表帝王将相,
吠舍:代表平民,
首陀罗:代表奴隶

婆罗门(宗教),刹帝利(王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印度分为哪4个等级?分别有什么权力?~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扩展资料:
如何分辨一个印度人属于高低种姓,从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来看,根据印度人的一些特征是可以分辨出他们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1、根据皮肤颜色分辨高低种姓
早些年根据肤色分辨种姓高低很容易,因为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属于高种姓人,而平民则都是棕色肌肤,同时统治者明文规定高低种姓禁止通婚,若有违反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气候和生活习惯也影响人种的基因变化,当年煞费苦心想出种姓制度的入侵者一定会傻眼,因为不同种姓人的肤色在接近,最终都向棕色靠拢。现在印度街头的白皮肤人已不再是雅利安人,而是英殖民者的后裔。
2、根据是否会说英语分辨高低种姓
世人都以为英语是印度的常用语,其实只有高种姓人在说,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大部分低种姓人和贱民则压根不会说,因为没有学习英语的机会。可见一个印度人会不会说英语,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他属于高低种姓的哪一边。
3、根据职业分辨高低种姓
高种姓人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教育机会,他们中许多很多人前往发达国家学习,练就一口地道的英语,做着收入高体面的工作,是人们眼中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那种人。
低种姓人就很悲催,压根没有受教育的可能,为了生活只能从事伺候高种姓人的工作,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贱民最惨,蜗居在卫生条件极差的贫民窟,平时都不能出入高种姓人的家里,更别说有个体面的工作了。
乘坐印度航班的亲都有所闻,印度空姐肤色普遍偏浅,基本都来自高种姓,许多低种姓的印度乘客都不敢让她们为自己服务。看来种姓制度虽然灭亡,可是深植印度人心中的阶级观念一时半会难以化去。
总的来说,印度的种姓制度充满了阶级歧视和不公待遇,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势必被淘汰出局,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身处底层的平民和所谓的贱民觉醒反抗。当他们开始不再虔诚卑微的仰视高种姓人时,种姓制度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彻底消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四个档次

印度等级分哪几个等级
答:印度等级分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1、婆罗门 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2、刹帝利 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

印度四个等级是什么?
答:1. 婆罗门:作为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包括僧侣贵族,他们享有解释宗教经典和主持祭祀的特权。2. 刹帝利:第二等级的刹帝利主要由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组成,他们掌握着征收各种赋税的权力。3. 吠舍:第三等级的吠舍主要是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业、牧业、渔业和狩猎等活动,在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

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答: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故答案为: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印度传统将人民分为哪四个等级?
答: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这一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纳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

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哪几个等级?他们分别由什么人组成?_百度...
答: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由僧侣、王族组成,拥有解释宗教经典、祭祀神灵的权力,一般也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第二等级:刹帝利,由贵族组成,主要是将军、官员。他...

在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阶层中主要由奴隶工匠组成的最低等种姓是哪一个...
答:在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阶层中,主要由奴隶、工匠组成的最低等种姓是哪一个?正确答案: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 第二等级:刹帝利 第三等级:吠舍 第四等级:首陀罗 其实印度还有第五种姓:达利特,只是因为地位太低,所以印度人划分种族的时候,不把他们当人,就没有划分进去。

...制度叫…是按…和…划分的分为………和…四个等级
答: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

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答: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social 结构,它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1. 婆罗门:作为种姓制度的顶端,婆罗门主要包括祭司和学者。他们享有解释宗教经典和进行宗教仪式的特权,被视为最接近神明的人,因此享有极高的尊重。2. 刹帝利:这个等级主要由军事和行政...

印度种族等级制度
答: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