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鸭蛋壳过厚孵化,怎样使蛋壳变脆? 鸭蛋是怎么浮出来的

作者&投稿:焦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鸭蛋孵化的四个条件 1、湿度 鸭蛋孵化时,掌握湿度的原则是“中间低、两头高”。孵化初期(第1-8天)相对湿度65-70%,较高的湿度可使胚蛋受热均匀,减少蛋内水分的蒸发,以利于胚胎羊水和尿囊液的形成;孵化中期(第9-16天),随着胚胎生长发育的进展,需要排泄羊水、尿囊液和代谢产物,相对湿度可降至60-65%;第17-24天,相对湿度再降至55-60%,以利于胚蛋水分的蒸发;孵化后期(第25天至出壳),将湿度提高至75-80%,较高的湿度可使蛋壳变脆,方便雏鸭啄壳。 2、“淋蛋”(对孵蛋喷雾洒水)是兼晾蛋和增湿双重作用的提高鸭蛋孵化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从孵化的第14天开始,用25-30℃的温水每天对胚蛋喷洒一次,孵至第25天,喷洒次数可增至每昼夜2次。喷水不仅可以散热降温,还可将蛋壳上的胶质薄膜溶洗,提高蛋壳和壳膜的通透性;促进蛋壳、壳膜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善气体交换和水分代谢,提高孵化质量。 3、空气 胚胎从开始发育至孵化结束,都在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随着胚龄增长,气体交换量不断加大。所以,孵化机内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氧气含量不能低于20%;二氧化碳含量应控制在0.3-0.6%之间,最高允许含量为1.5-2%。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2%时,胚胎发育缓慢,死亡率增高,会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孵化机内都要及时通风换气,尤其是孵化中后期,保持空气新鲜特别重要。 4、翻蛋 翻蛋就是转动孵蛋原来摆放的角度(从90度至180度),使胚胎经常变换位置,从而使各部分受热均匀并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翻蛋也是促进胚胎运动的手段,通过蛋的转动,增加了卵黄囊、尿囊血管与蛋黄蛋白的接触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翻蛋的原则是:前期多翻(每昼夜8-12次),后期少翻(每昼夜6-8次),孵化至最后3天可停止翻蛋。翻蛋时转动的角度尽可能大一点,最好达到110-120度,不能少于90度。

孵化条件 一、温度 温度是鸭蛋孵化的首要因素;只有适宜的孵化温度才能保证鸭蛋中各种酶的活动,从而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鸭蛋比鸡蛋大,以单位重量计算,蛋壳表面积相对比鸡蛋小,而且蛋壳和壳膜较厚。因此,在孵化初期感温不如鸡胚:后期胚胎的散热又不如鸡胚有利。并且蛋黄中脂肪含量高于鸡,孵化后半期由于脂肪代谢增强,必须向外排出大量的体热。因此,在鸭蛋孵化的中后期孵化温度应比鸡蛋低1度F(0.56℃),而且在孵化后期应采取凉蛋措施。 一般情况下,鸭胚胎适宜的温度范围37~38℃。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的死亡。温度偏高时,胚胎发育加快,孵化期缩短,雏鸭的弱雏较多;超过42℃2~3小时就会造成胚胎的死亡。相反,温度偏低时,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雏鸭质量较差。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可根据孵化场的具体情况和季节、品种(系)以及孵化机的性能,制定出合理的施温方案、一般采用立体孵化器,通常可参考以下两种施温方案。 (一)恒温孵化 这是进行分批入孵的施温方案,以满足不同胚龄种蛋的需要。通常孵化器内有3一4批种蛋。在室温过高时,整批孵化必然在孵化的中后期代谢热大大过剩,分批入孵就可以充 分利用代谢热作为热源,既可减少“自温”超温,又可节约能源。采取恒温孵化时,新老蛋的位置一定要交错放置,这样老蛋多余的热量被新蛋吸收,解决了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新蛋温度偏低、老蛋温度偏高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孵化率。通常机内 空气温度控制在37.8。但应注意孵化机内上下、前后、左右的温差不能大大,温差越小越有利于孵化,一般情况下温差不能超过几0.1~0.2℃,温差可通过调整进出气孔等方式得到解决。如果温差较大时,也应注意定时调盘;减少温差对孵化率的影响。 (二)变温孵化 又叫整批孵化,适用于种蛋来源充足情况下所采用的孵化方法。由于鸭蛋大,特别是大型肉鸭种蛋,脂肪含量较高。孵化13天后,代谢热上升较快,如不改变孵化机的温度,会造成孵化机内局部超温而引起胚蛋的死亡。针对不同胚龄的种蛋采取不同的孵化温度,有利于胚腊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减少早期和后期胚胎的死亡。孵化的第1天温度为39~39.5℃,第2天为38.5~39℃,第3天为38~38.5℃,第4~20天 37.8℃,第21~25天37.5~37.6℃,第26一28天为37.2℃~37.3℃。第21天以后多数转入摊床孵化。 采用变温孵化时,应尽量减少机内的温差,另外温度的调整应做到快速而准确,特别是孵化的头三天。 二、湿度 在鸭蛋孵化过程中,蛋内水分不断向外蒸发,为使水的蒸发保持一定的速度,胚胎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水分蒸发过快过慢都会影响胚胎发育,降低孵化率和雏鸭质量。立体孵化器具有风扇装置,空气流动速度快,加上蛋南脂肪含量高,含水量低,代谢热高,蛋内水分容易蒸发。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较快,胚胎易与壳膜粘连,影响正常出壳。 湿度变化总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胚胎产生羊水和尿囊液,并从空气中吸收了一些水蒸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孵化中期,胚胎要排出羊水和尿囊液,相对湿度控制在70%为宜。孵化后期,为使有适当的水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产生碳酸,使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变为碳酸氢钙而变桅,有利于胚胎破壳而出,并可防止雏鸭绒毛粘壳,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在鸭蛋孵化后期如果湿度不够,可直接在蛋壳表面喷洒温水,以增加湿度。

那种孵化方式都得喷水 只要喷水 蛋壳就变脆

鸭蛋蛋壳变软是怎么回事?~

鸭蛋壳变软,一般5个原因。 1、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一般产蛋种鸭日摄取钙为9—10克,低于这个标准就会产薄软壳蛋。 2、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不足。 3、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种鸭日粮中钙的需要量为3.6%—4%,有效磷为0.48%,磷在日粮中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钙磷的正常比例,导致种鸭对钙的吸收障碍而产薄软壳蛋。 4、产蛋期的应激,母鸭受到外来的惊吓,会使蛋壳质量下降,产薄软壳蛋。 5、随着种鸭到产蛋后期,尤其对于春天留种的鸭群,产蛋后期再加上夏季高温,产蛋量、蛋壳品质均有所下降,产薄软壳蛋也会增多。 知道了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鸭蛋的结构,鸭蛋由蛋壳、壳膜、气室、蛋白、蛋黄、系带、胚珠或胚盘等部分组成。
一、蛋壳
是禽蛋最外一层石灰质硬壳。其厚度随品种(系)、营养水平、季节、生理和遗传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0.26一0.38毫米之间。蛋壳的部位不同,其厚度也略有差异,蛋的锐端比钝端略厚。蛋壳外层有壳胶膜,蛋壳由海绵层和乳头层组成。
(一)壳胶膜 紧贴在蛋壳最外一层胶质薄膜,可封闭蛋壳的气孔,限制蛋内水分的蒸发,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蛋内,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海绵层 是由晶体状的矿物质沉积在乳头层上的一层硬质层,约占蛋壳厚度的2/3,具有相当的硬度和耐压力,起着固定蛋形和保护虽内容物的作用。海绵层的厚度差异较大上海绵层愈 厚蛋壳也就愈厚,蛋壳的耐压程度也就愈大,蛋壳长轴的耐压性比短轴大。因此,种蛋在运输过程应立放。
(三)乳头层 约占蛋壳厚度的1/3.由无数圆形的小乳头组成,为海绵层的基础,是蛋具有一定强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蛋壳上密布着许多气孔,气孔的大小不一致,直径为4~40徽米,气孔是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进行物质代谢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钝端的气孔数最多。
二、壳膜
壳膜分内外两层,内层包围蛋白,叫蛋白膜或内壳膜;外层紧贴于蛋壳的内表面叫外壳膜。内壳膜较薄,厚约0.05毫米。外荤膜是内壳膜的三倍。内外壳膜上均有气孔,外壳膜上的网状纤维结构纹理粗糙,形成的气孔较大,微生物可通过,内壳膜的网状纤维结构纹理紧密细致,气孔较小,可对外界的徽生物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
三,气室
蛋在母鸭输卵管内并没有气室,在蛋产出体外时,由于外界的气温低于体内温度,蛋的内容物发生收缩,使蛋的钝端(大头)内外壳膜分离而成的一个空隙,叫气室。种蛋保存时 间愈长,蛋内水分散失愈多,气室随之增大。因此,可根据气室的大小来鉴别蛋的新鲜程度。
四、蛋白
是一种白色的粘稠性透明的半流体物质。由内浓蛋白、内稀蛋白、外浓蛋白和外稀蛋白四层组成。内浓蛋白紧贴于蛋黄的表面,约占整个蛋白的2.7%;其外的一层为内稀蛋白,约占17.3%;再外一层为外浓蛋白,约占57.0%;外稀蛋白为最外一层,约占23%,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在蛋白中酵素的作用下,浓蛋白逐渐变稀,稀蛋白随之增多。因此,蛋 白的粘稠度也可用来判断蛋的新鲜程度。
五、蛋黄
是一种不透明的黄色半流体物质)由卵黄膜包围住,把煮熟的卵黄切开,可见卵黄由黄卵黄和白卵黄交替成同心圆的环状排列。深浅卵黄层的形成是由于家禽昼夜代谢率不同所致。日粮中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或多放牧的家禽,深浅卵黄层愈明显。母禽在连产中生的蛋,深浅卵黄层为6层,产蛋较少时,卵黄的层次增加。
六、系带
是由内浓蛋白在输卵管蛋的形成过程中,蛋黄旋转前进时,在蛋黄前后两端扭曲而成的纽带状物,起着固定蛋黄位置的作用,使蛋黄始终位于蛋的中央,不与壳膜相粘连,防止在 孵化过程中早期胚胎与壳膜粘连,保证胚胎正常的生长发育。
七、胚珠或胚盘
蛋黄表面有一个白色的小圆点称为胚珠。卵子受精后,受精卵经过卵裂而形成中央透明周围较暗的胚盘,比胚珠略大。由于胚珠或胚盘比重比蛋黄轻,总浮在蛋黄的表面
鸭蛋的收集和选择
一、种蛋的收集
种鸭的饲养上般采用舍饲饲养或放牧饲养,种蛋的收集也应随不同的饲养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放牧饲养条件下,因不设产蛋箱,蛋产在垫料或地面上,种蛋的及时收集显得十分重要。初产母鸭的产蛋时间集中在后半夜1~6点之间大量产蛋,随着产蛋日龄的延长,产蛋时间往后推迟:产蛋后期的母鸭多数也在上午10时以前产完蛋。蛋产出后及时收集,既可减少种蛋的破损、也可减少种蛋受污染的程度,这是保持较好的种蛋品质,提高种蛋合格率 和孵化率的重要措施。放牧饲养的种鸭可在产完蛋后才赶出去放牧。 舍饲饲养的种鸭可在舍内设置产蛋箱;随时保持舍内垫料的干燥,特别是产蛋箱内的垫草应保持新鲜、干燥、松软;刚开产的母鸭可通过人为的训练让其在产蛋精内产蛋;同时应增加检蛋的次数,这是产蛋期种鸭饲养日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当气温低于0℃以下时,如果种蛋不及时收集,时间过长种蛋受冻;气温炎热时,种蛋易受热。环境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种蛋的选择
种蛋的品质对孵化率和雏鸭的质量均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孵化场(厂)经营成败的关键之一,而且对雏鸭及成鸭的成活率都有较大的影响。种蛋的品质好,胚胎的生活力强,供给胚胎发百的各种营养物质丰富,种蛋的孵化率高。因此,必须 根据种蛋的要求、进行严格的选择。
(一)种蛋的质量要求 1·种蛋的来源 首先应注意种鸭的品质,选择那些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优良、繁殖力较高、健康状况良好的鸭群的种蛋。 2·保证种蛋的新鲜 种蛋的贮存时间愈短愈好,以贮存7天为宜,3~5天为最好的保存期。两周以内的种蛋可保持一定孵化率,若超过两周则孵化期推迟,孵化率降低,雏鸭弱雏较多。种蛋的新鲜程度除与保存时间有关外,还与保存的温度、湿度、方法等有关。 3.形状大小 蛋形应要求正常,呈卵圆形,过长过圆、两头尖等均不宜作种蛋使用,蛋重应符合品种要求,过大过小都不好,蛋重过小孵出的雏鸭较小,蛋重过大孵化率低。大型肉鸭蛋重一般为85~95克为宜。 4·蛋壳的结构 致密均匀,表面正常,厚薄适度。蛋壳厚度一般为0.035~0.04毫米.蛋壳过厚、过硬时,孵化时受热缓慢,水分不易蒸发,气体交换不良,破壳困难;过薄时水分蒸发过快,孵化率降低。蛋壳结构不均匀,表面粗糙等均不宜作种蛋使用。 5.蛋壳表面的清洁度 蛋壳表面不应有粪便、泥土等污物,否则,污物中的病原微生物侵入蛋内,引起种蛋变质腐败。或由于污物堵塞气孔,妨碍蛋的气体交换,影响孵化率。同时在孵化过程中污染机器,如果有少许种蛋受到轻度污染,在入孵前摩先避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入孵。

鸭蛋啄壳后还要凉蛋吗?
答:看joker一个月的话 做过一回 他已经孵化了 然后孵化了以后 他也不需要在那个弹壳就没用了 就可以了了

海鸭蛋蛋壳有红色斑点能吃吗?
答:海鸭蛋弹壳,如果有红色斑点打开,以后里面没受什么影响是可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