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安"的由来? “安“姓的由来

作者&投稿:书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姓来源  安氏出自西域少数民族,关于安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1、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他的子孙就以安为姓。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而想当高僧,于是他就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下来,他的子孙也就世代相传姓安。
  2、出自他姓或赐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有唐时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3、为“昭武九姓”之一,安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一度归唐朝管辖,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后为安氏。又,唐朝胡人安禄山本姓康氏,冒姓安氏。
  4、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的安姓。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在渤海国时即有此姓。改为安姓的满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历史上裕固族曾长期保留古老的部落(又称“家”)组织,每个部落由若干户族(氏族)组成。新中国成立前后,裕固族共有10个部落、29个户族。每个户族的名称又起着“姓”的作用。因此,裕固族的传统姓氏就有29个。现在裕固族通行的单字汉姓,都是由这29个本民族姓氏名称音译或意译而来的。如安帐-安、索嘎勒-索、托鄂什-妥等。其中“安”姓是大姓。因为过去统辖各部落的大头目和各部落头目都姓安,故有“天下头目都姓安”的说法。
  关于安姓的由来,裕固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裕固族迁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王子召集大家商量,要派人去京城求见皇帝办些事情,可很多人都胆子小,不敢去。当时,有个勇敢善骑的青年说:“我去”,并要求王子:“我去晋见皇帝,如果皇上把我杀掉就算了,若事情办成了,就得让我当头目”。王子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这个青年便骑马去了京城,见了皇帝,禀报了事情的原委,皇上欣赏他的才干,把问题给他解决了。临走时,皇上问他姓什么,他没有听懂,只顺手拍了一下马鞍,便扬鞭而去。皇上误以为他姓“安”(与鞍谐音),遂赐为“安”头目。这位青年回到部落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他,他向王子和乡亲们叙说了晋见皇帝的经过。王子也履行诺言,封他和他的兄弟们为头目。他有兄弟七人,分领七个部落,称为七族。之后,七族头目便都姓“安”了。
  裕固族的安姓,可上溯至五代、北宋时的回鹘人,如安盐上、安铁山、安进、安殿民等。这些回鹘人都是受五代、北宋王朝敕封的甘州回鹘官吏,说明安姓有着悠久的历史。

安姓氏的由来~

1、古代安息人或安国人来中国,有的以安为姓,如汉朝有安息人安世高,唐朝有安国人安门物。
2、北魏安迟氏改姓安。
3、唐朝节度使胡人安禄山,本姓康,冒姓安。
汉族安姓的分布很广,北魏有安同,唐朝有安金藏,清朝有安致远。安姓是朝鲜民族的一个常见姓氏,在大韩民国2000年的人口统计中都排名第18位,现约有64万人口,分属20余个不同的本贯。

扩展资料:
著名人物
1、安伯政,台湾著名男艺人。
2、安德尊,香港著名电视主持人。
3、安子介:香港工业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4、安又琪,中国女歌手。
5、安重根:民族主义者,于1909年在哈尔滨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族姓氏

安姓,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而安氏也出过两位当时最有实权,最为神气的节度使,那就是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和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他们二位,虽然都是独当一面,大权在握的重臣,但都能行仁政,一点也不飞扬跋扈,所以能在青史留名。其中的安重荣,更曾在石敬塘答应做契丹人之子时,痛言此事乃"诎中国以尊夷狄,此万世之耻也"而流芳百世。
成吉思汗六弟别勒古台后裔改汉姓安。
山东日照安姓最早源于云南,有正规记载是在明洪武年间(村立碑文),长支孀居夫人携子孙自山西迁至日照安家村(初为邻村地主的佃户,后子孙繁衍建安家村),所以安家村的安氏族谱是从二世开始,次支男性长者携子孙自迁至江苏
请采纳

氏字怎么组词
答:问题一:氏的组词有哪些 氏组词 :摄氏、姓氏、氏族、人氏、月氏、名氏、异氏、西氏、��氏、周氏、谁氏、筮氏、媒氏、阏氏、赤氏、宗氏、君氏、谱氏、保氏、禺氏、林氏、族氏、徐氏、于氏、条氏、门氏、氏号、和氏、赵氏、匠氏、蜡氏、释氏、侯氏、萧氏、段氏...

氏的起源
答:意思是说,天子分封诸侯,根据出生而赐姓,又分封土地而称氏,诸侯以字作为谧号,后人便作为族号;担任官职而世代有功者,就以官名为族号;也有以受封采邑作为族号的。这里的族号,就是“氏”。 氏的出现较姓为晚,是姓所衍生的产物,即姓的支族。氏约起于父系氏族社会,盛行于周代的分封制度,郑樵《通志•氏族...

氏是念几声啊
答:有两个读音.一是shi(四声)是最通常的读法,意思是姓氏或者氏族.二是zhi(一声)通常这个字不会读这个音,在一个历史上的地名"大月氏"(中国西北)中才会读这个音.谢谢

氏的组词有哪些?
答:问题一:氏的组词有哪些 氏组词 :摄氏、姓氏、氏族、人氏、月氏、名氏、异氏、西氏、氏、周氏、谁氏、筮氏、媒氏、阏氏、赤氏、宗氏、君氏、谱氏、保氏、禺氏、林氏、族氏、徐氏、于氏、条氏、门氏、氏号、和氏、赵氏、匠氏、蜡氏、释氏、侯氏、萧氏、段氏、舅氏、汪氏、师...

氏可以组什么?
答:问题一:氏可以组什么词? 源氏物语、摄氏度、赵氏孤儿、姓氏、和氏璧、吕氏春秋、神农氏、英氏、燧人氏、尉氏、革兰氏阳性菌、周氏、月氏、大月氏、有巢氏、伏羲氏、林氏、无名氏、散氏盘、那拉氏、和氏、氏族、汪氏、阏氏、葛天氏、赵氏、轩辕氏、萧氏、夸娥氏、徐氏、包氏父子、吕...

可否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姓和氏的来源及区别?
答:一、中国古代姓和氏的来源:姓——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代表母系血统,区别血缘,后区别婚姻,姓不可变。氏——产生于母系氏族晚期,代表氏族分支,区别子孙,后区别贵贱,氏可变。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

氏的笔画顺序
答:氏的笔画顺序:撇、竖提、横、斜钩。释义: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组词:姓氏、摄氏、氏族、名氏、人氏、月氏、谱氏、徐氏、柞氏、南氏、条氏、师氏、命氏、猛...

氏是什么意思?
答: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后来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一、拼音:[ shì ]释义:1、姓(张氏是“姓张的”):张~...

什么叫做“氏”呢?
答: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

氏的笔顺
答:氏的笔顺:撇、竖提、横、斜钩。基本解释:一、氏shì 1、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2、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二、氏zhī 1、〔阏(yān)氏〕见“阏”。2、〔月氏〕见“月”。氏的组词解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