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拈花不语 迦叶尊者领悟到了什么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逐步恢复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民俗文化与宗教...

作者&投稿:舟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想想如下所指:

正法眼藏:全体佛法,眼是指普照宇宙,藏是指包含万有。这正法眼藏的获得来自于对相的参悟。

既然是来这灵鹫山上授法
授法:法是什么?
既对相的参悟,便自会获其法。

相:事物的外形和状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缘条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无实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体现于具体的万物,然而它本身却是没有形象、没有聚散生灭、超越于一切万有之上的,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无相:是指摆脱对一切事物的有相认识后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悟此,则为佛法之境也,佛以此拈花示众这一有相而无相之举,授无相之真意,何须言语,而言语又如何可以诠释这其中之真意?
只有迦叶会意佛所授之真意是予“相”,与佛祖会心所以莞尔一笑,佛祖亦知迦叶其浅浅一笑所表达得着领会之意,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便是如此。

你问这问题,就问错了!迦叶尊者领悟到的是他领悟到的,我们领悟到的是我们领悟到的,你领悟到的才是你领悟到的!这就是佛,顿悟!你不能理解的话,也就没有慧根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的,就是不准确的!自己参悟,好比:喝水的感觉是什么?只有喝进水的人自己知道是什么,所谓“冷暖自知”。

非洲有什么传统习俗和传统习惯宗教~

首先说明:非洲原生的本土宗教已经消亡了;
1、现在非洲的主体宗教是伊斯兰教,而且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为主,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在中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过埃及进入北非,然后向非洲纵深发展;
2、现在非洲有来自欧洲的基督教,这是殖民时代欧洲人带过去的,具体属于哪一派主要取决于当初是谁的殖民地,比如英国是新教其殖民地就是新教居多,法国是天主教其殖民地就是天主教居多;
3、非洲消亡的原生宗教,被称为古埃及神话,其主神是太阳神——拉,它和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北欧神话一样,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宗教,后来灭亡之后流传下来的东西被当做神话(一些没有残余流传下来宗教,就彻底消亡了),古埃及神话很可能是人类文明现存最早的宗教残余;

从现代宗教学角度说,民俗信仰是一种近似宗教信仰的准宗教现象,在某种意义上人它也可以被视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终归和严格意义上的有组织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会作用、社会控制力、约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1、宗教信仰与民俗信仰的区别民俗信仰常常被称为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但它比宗教具有更长的历史和更广泛的内容。它既具有民间习俗的性质,又有原始宗教和一般宗教信仰的某些特征。它本身也属于自发的社会习惯形成的习俗,而非有意的人为制作。它的存在和流行,像其他社会习俗一样,是一种很广的社会现象,而非少数的或个别的事
2、民俗信仰的类型及其与宗教的联系民俗信仰在世各国和各民族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我国的情况可以将它们概括为五种类型。这些类型,有的既是民俗信仰又是宗教信仰,故有某种重合和交叉。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俗信仰。第二种类型:是源于动植物崇拜的民俗信仰。第三种类型:是祖先和名人先师崇拜的民俗信仰。第四种类型:是崇拜行业神的民俗信仰。

3、宗教与民俗信仰的冲突民俗信仰与宗教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信仰体系,互相间必然发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然而由于两者都是属于对超自然力的信仰,且在同一民族中常常具有同源性,故尔往往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宗教与民俗信仰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产生和来自绝大多数宗教的排他特性,越是极端性的蛊教越是如此。这种排他性往往使许多宗教只崇尚自己的信仰而反对其他的信仰,凡是不符合它所主张的信仰的,都要予以排斥打击。它们既排斥打击别的宗教,也排斥打击民间信仰。

如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对信仰和从事巫术者的残酷迫害,极为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