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作者&投稿:祁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并且已经到了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地步。于是我们开始考虑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并重新审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本文仅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方面的影响加以阐述:
1.自然环境是人类生产的基础。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了各种资源,是人类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各类生产活动中,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最强。自然环境提供不同的水、热、地形等条件,便可以形成不同的作物和耕作制度。例如:中国耕作业"南水稻、北小麦,南甘蔗、北甜菜"的基本格局,主要由南北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的。自然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力,从工业革命带来工业布局的改变可见一斑: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工业所需动力多来自水力,故工厂多依河而建、分散布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向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分布,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厂进一步向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形成许多大工业区,如: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
2.自然环境要素的组合不同影响劳动地域分工。
在自然环境中,土地、水、气候、矿产、能源的分布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劳动生产的条件也就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从而形成生产劳动的地域差异,出现劳动地域分工。例如:中国北方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耕地面积较广,光照较充足,但降水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缺乏,煤、铁、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南方地区多丘陵、平原面积较小,热量充足,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种类多、储量大。在这样的基础上,北方形成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甜菜为主的农产品组合模式,且煤炭、石油、钢铁工业相对较发达;南方形成以水稻、油菜、柑橘、茶为主的农产品组合模式,且轻工业较发达,拥有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金基地,从而自发形成南、北方的劳动地域分工。
3.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影响生产规模。
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它能够影响农业的生产规模。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人多地少,为农业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并有利于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因而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南方丘陵地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且分散,很难实现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更难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所以南方虽然水热充足、农作物单产量高,却只能进行小规模生产,供应一部分人的生活需要,不能成为商品粮基地。自然环境对采掘工业部门生产规模的影响也较大。例如:中国山西煤层埋藏浅、厚度大、分布广,所以成为煤炭基地;江苏也有煤炭资源,但是较分散、储量小,缺乏开采价值,许多煤矿上马之后又纷纷下马了。可见,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规模。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影响巨大,它为人类的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影响着劳动地域分工和生产的规模。虽然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使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小,但是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仍需要从自然环境中索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去容纳、净化,所以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处理好人地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积极地方面:1.人们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耕种,施用农家肥等还可以改良土壤
2.人们通过种植农作物等促进物种的改良,如水稻前身就是野稻!
3:通过修建灌溉系统改变一些河流的流向,让一些河流不再泛滥
消极的方面:1:大火烧山的原始耕作方式,破坏环境
2:捕杀一些动物等破坏食物链,危及生态平衡
3:农药等化学肥料的使用污染水资源
..............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农业生产对气候有利有弊,过度开垦扩大耕地破坏气候条件;但合理耕作 有利于气候的保持

水文:农业生产用水迫使人类建设更多水利工程,这往往对水文和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破坏,另外,农药的使用也可能导致水污染,围湖造田等也破坏水域环境

地形:梯田

土壤:不合理的耕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可能导致荒漠化,但合理耕作有利于土壤肥力保持,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但他也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点

植被:扩大耕地往往以破坏植被为前提,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的灭绝

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的稳定发展,粮食的供应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一国自立于世界的基础

农业生产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也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很多方面,而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学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个问题。

  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了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燃植被、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1、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 素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 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 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 为水土流失。
  由于农业生产时会大量的砍伐植物,谁将会没 有阻挡,造成流失。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 润地区,由于是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因为植 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导 致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 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 退化,狭义的荒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 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活动,破坏其平衡, 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 境变化过程。 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 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3、土地盐碱化
  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 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由于农业之中劣质化肥的过度使用,破 坏了土地,使土地酸碱度失调,造成土 地盐碱化 。 危害: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 物生长。
  4、土地板结
  土壤表层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结 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 作用的现象。土壤的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 指标,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 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 板结。 由有机化肥的错误使用造成
  5、水污染
  由有害化学物质(harmful chemical)造成 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污 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 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 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 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 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鱼类 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 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 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分析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答:首先,人类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导致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如何看待我国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

工农业生产对环境不利影响有哪些
答:工农业生产都存在生产过程和产后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烟尘、噪音等不经过处理,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产后的固体废弃物、废液等同样会给环境带来危害;农业生产中肥料、农药、饲料、兽药、添加剂等其中化学类的本身对环境就会产生危害,造成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甚至通过...

农耕文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1.农耕文明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保护了一些植物和动物: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从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了农业生产,从而减少了人类对野生植物和动物的捕杀和破坏,保护了一些濒危物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能够通过灌溉、施肥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了耕地的占用和...

渔业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答:然而,在海洋渔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赤潮、水母灾害不断,破坏海洋渔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类从事的渔业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1过度捕捞对环境的影响 1.1海洋生态系统退化 2017年9月的一则新闻曾引发人们的评论——14.8万!50多厘米长4.9公斤的大...

可持续农业的含义和特征
答:1. 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污染环境。2. 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3.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现代化高效农业。4. 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

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人类自然生态活动中一切涉及伦理性的方面构成了生态伦理的现实内容,包括合理指导自然生态活动、保护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对影响自然生态与生态平衡的重大活动进行科学决策以及人们保护自然生态与物种多样性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责任等。生态伦理的核心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保护自然资源,...

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答: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1、破坏生态环境 生态资源包括太阳能、水、土壤等。以破坏水资源为例。地球表面的总水量为13亿立方米,淡水仅占3%,人类可直接使用的淡水不到总量的1%。由于城市发展大规模工业、生产和生活在地面上无计划地开采地下水,大量的水流,世界各大城市的地下水位一直在下降。2、...

近代生产力对环境的影响
答:在人类发展历史的初期,“人类差不多完全受到陌生的、对立的、不可理解的外部大自然的支配”,人类对环境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支配能力不断增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低。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用某些自然资源和改变某些对人们有显著影响的环境方面...

工厂引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答:工厂引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1、工厂废气随便排放,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导致大气质量变差;2、工业废水不处理乱排放,会对当地水质造成严重污染,造成河水变成污水;3、工厂工业还会制造严重的噪音污染。如何治理环境污染?1、对于工厂的污水、废气、废烟、废渣等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后排放。2、外出尽量不用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