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号返回舱着落如何缓冲? “神七”的返回舱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作者&投稿:卫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作用,飞船在进入大气层以后,速度会迅速下降。到距离地球表面约15公里时,飞船速度由超音速下降到亚音速,稳定在200米/秒左右。如果飞船以这样的速度冲向地面,航天员着陆时所受到的冲击,仍然如同从100层高楼上飞身跳下。

飞船减速首先依靠降落伞。当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大约10公里的高度时,返回舱自动打开伞舱盖,引导伞打开后,再拉出减速伞。为了减少开伞冲击力,减速伞还特意设计为两级充气,分两次打开,使返回舱的速度下降到80米/秒左右。

减速伞工作16秒钟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主伞也采取两级充气的方法,先张开一个小口,然后慢慢地全部张开,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然后再减至8米-10米/秒。

然而,即使是以8米/秒的速度着陆,飞船所受的冲击力仍可能对航天员的脊柱造成损伤。飞船距离地面大约1米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4台反推火箭还将点火工作,使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2米/秒以内。

此外,具有缓冲功能的航天员座椅在着陆前也开始自动提升,从而使冲击的能量被缓冲吸收。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冲击的能量,航天员座椅上还铺设了一套根据航天员身材量体定制的缓冲坐垫。

它在突破大气层后速度已经不快了然后打开伞 靠空气对伞的支撑力来减速

通过降落伞和反推火箭

“神舟七号”返回舱可利用降落伞系统和缓冲发动机降低着陆阶段的下降速度.已知返回舱的质量为M,降落伞~

(1)由题意,返回舱在离开地面比较高的地方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M+m)g-kv 2 =0解得,v= M+m k g (2)返回舱着陆时启动缓冲发动机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g-F)h= 1 2 Mv ′ 2 - 1 2 M v 2 解得 F=Mg- kMv ′ 2 -M(M+m)g 2hk 答:(1)匀速下降的速度v为 M+m k g .(2)缓冲发动机推力F 的大小为Mg- kMv ′ 2 -M(M+m)g 2hk .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许,在太空遨游两天多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18时23分许,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以下是“神七”返回全过程:

9月28日11时06分许,航天员换好舱内航天服。2891702

11时16分许,三名航天员穿舱内压力服,做返回准备。返回控制数据将注入飞船。

11时46分许,返回控制数据已注入飞船。

12时51分许,神舟七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七返回阶段开始。

15时许,三名航天员穿好舱内服

15时26分许,担任搜救回收神七飞船任务的车队已从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出发,正在向主着陆场进发。

15时许,三名航天员已经穿好舱内服,神态安详平静。

15时59分许,四子王旗主着陆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大小路口均有执勤人员把守,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16时22分许,主着陆场地面搜救分队向飞船理论落点开进

16时41分许,各测控站点进入神七飞船返回跟踪的10分钟准备。

16时49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发出飞船调姿指令。飞船一次调姿到位。

16时50分许,轨道舱返回舱分离。二次调姿到位。 两次调姿之间的时间只有两分钟。

16时54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宣布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

17时02分许,主着陆场六架搜救直升机全部起飞

17时06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向各测控点发出落点预告

17时12分许,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飞离

17时17分许,搜救直升机到达指定空域待命

17时20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

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7时21分许,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

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

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

17时25分许,搜救人员在直升机内举牌提示:搜救开始。

17时25分许,三名航天员向地面通报感觉良好

17时36分许,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

18时23分许,航天员成功出舱

航天员怎么回到地球
答:航天员怎么回到地球载人飞船完成预定任务后,会根据专家指定的路线,乘坐返回舱返回地球。整个返回过程需要经过制动离轨、自由下降、再入大气层和着陆4个阶段。返回舱在返回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进入大气层,然后再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利用缓冲装置安全着落于地面。航天员怎么回到地球 航天员返回地球,地面...

关于神舟号有哪些资料?
答: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

航天员为什么被抬出机舱
答:在火星着陆时,欧空局的探测器选择过充气气囊式着陆的方式缓冲,着陆瞬间气囊充气,包裹着探测器在地面弹跳缓解冲击力。而我国的“神舟”返回舱主要是利用开伞、反推发动机以及接地时返回舱主结构缓冲的组合拳来减少冲击力。航天员落地后,为什么要被抬着出来?原因有二。在太空工作了好几个月的航天员们...

返回舱着陆不能发出着落位置而需要大队人马搜寻,原因有哪些呢?
答:1.飞船返回舱无法实现精确着陆。人类发射飞船上天容易,回收从太空返回的飞船不容易。除了航天飞机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实现精确着陆,其他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人造卫星都无法实现精确着陆。2.第一时间到达,确保航天员安全。对于航天员来说,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应该说返回舱的发射阶段和着陆阶段是危险系数最高...

返回舱着陆,为何需要大队人马搜寻呢?为何不发出着落位置呢?
答:我认为返回舱是可以定位的。无线电通信有,自然可以被定位。一般着陆点误差也就数十公里,直升机和越野车就几分钟的事,不排除有些时候需要尽可能快赶到着陆点,但大多数时候其实不差那几分钟。落点不确定,草原面积大,还有备用落点,人员多可以最快最近搜索到返回器。着陆器是可以发出着陆位置的,不过...

为什么返回舱着陆不能发出着落位置而需要大队人马搜寻?是设计缺陷...
答:里面装载的各种实验仪器和精密设备更是不能丢弃。既然要回收飞船返回舱,那么大型吊车、运输车和工程保障车早晚都要赶赴现场。飞船返回舱的着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现场搜救人员、地面指挥中心和各地雷达监测站的密切协调配合,才能够确保顺利着陆,才能够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

我国飞船的返回舱每次都着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了使航天员安全可靠地着陆和回收,必须建设返回用的着陆场。根据飞船运行轨道特点,着陆场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飞船将从这个地区上空多圈次通过;二是场地要开阔;三是地势要平缓,地表要足够坚硬;四是天气状况要好。内蒙古中部地区属沙质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没有大河,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

神州九号返回舱怎么大头向下
答:从镜头中可以清楚看到返回舱接近地面时,状态正常,是尾部向下的,不过风力很大,返回舱不是垂直地面直直的下降,横向侧移速度较快,而且着陆地点有一定坡度,所以着陆后发生翻滚,转了不到一周,停下时尾部朝上,但不是刚好向上,还偏了大约45°斜向上的,造成我们看到的情况。在降落伞带着下降过程中...

关于神舟七号的资料有哪些?
答:轨道舱——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无留轨功能。返回舱——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装有用以降落的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推进舱...

神舟之后,中国的下一代飞船将续写星辰大海的篇章
答:飞船的运载能力不足,一次最多只能运送三名宇航员。返回舱内的空间比较狭小,在限制运送人员的同时也限制了从太空向地面运载货物(下行运载)的能力。飞船使用是一次性的,飞船的三个舱室中,只有返回舱能够返回地球,且不能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在长征7号火箭去年7月第一次飞行时,其发射的载荷之一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