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观音的言行对汤森师徒西天取经有哪几方面的影响? 西游记这篇文章的赏析

作者&投稿:濮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每当唐僧师徒众生有难束手无策的时候,观音菩萨就会来救苦救难了。没有观音菩萨他们就到不了西天。观音菩萨是慈悲的化身,众生有难,若有缘,她定会不请自来。救苦救难是观音菩萨的本愿。《大乘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说: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坠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燃皮,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嫌段顷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芹陆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敬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坠,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坠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扭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制电,降雹沭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衣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终
----------------------------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时常洒 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祁求千处现 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言,刷的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噫!正是那: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小总结:
1.观音菩萨从自愿到东土找取经人,到收服悟空、八戒、沙僧,送唐僧袈裟锡杖,然后一路助其降妖除怪,排忧解难,直到四人取得真经,得成正果。
2.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菩萨普度众生,哪怕你罪过滔天,都给你一条活路。指引众生改邪归正,直到最后修正正果。

3.不经磨难不成佛,其中还有菩萨的坐骑。在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中观音菩萨还亲自考验唐僧师徒,最后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不成正果,观音菩萨又给设了一难。
扩展总结:
1.救苦救难、大慈大悲
第八回取经缘起,如来要找东土一个善信,让其苦历千山万水,寻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脱离苦海,问:“谁可去走一遭”,这时作品写道:“当有观音尊者,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到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为使东土众生脱离苦海,佛前众多菩萨,唯有观音挺身而出,毛遂自荐,毅然决然地到东土找寻取经人。自此,观音便与东土和唐僧师徒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切都源于观音菩萨的救苦救难。
观音菩萨泽披众生,从不伤及无辜。擒红孩儿时,观音菩萨向悟空说:“‘你与我把这团围打扫干净,要三百里左近地方,不许一个生灵在地,将那窝中小兽,窟中雏虫,都送到巅峰之上安生。……’孙大圣见了,暗中赞叹道:‘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往山一倒,管什么禽兽蛇虫哩!’”
即使是作恶多端的妖怪,只要能虔心悔过向善,观音菩萨都要给他一条出路,比如,她收红孩儿做善财童子,收黑熊怪做守山大神等等。
2.神通广大、有求必应
观音要到东土找寻取经人,如来赞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可见在如来这个寂灭智慧的大自在心中,对哗档于观音菩萨的神通也还是心存赞许的。作品写太上老君与观音菩萨斗法:“当年太上老君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道家的开山鼻祖太上老君,斗不过一个佛家的菩萨。《观音菩萨善缚红孩儿》一回,写孙悟空拿不动平时很轻的净瓶,菩萨解释道:“常时是个空瓶,如今是净瓶抛下海去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你哪里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动也。”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战不下红孩儿,而观世音稍一念咒,红孩儿立即“搓耳揉腮,攒蹄打滚”。观音收红孩儿出发时,作品赞日:“逍遥欣喜下莲台,云步李基香乱扰乱飘上石崖。只为圣僧遭障害,要降妖怪救回来。”“欣喜”二字,道出了观音菩萨以救唐僧师徒脱难为乐事的慈悲和负责精神。
唐僧师徒一有困难找到观世音,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观音救难现鱼篮》一回,写悟空打不过妖怪而求救于观音,观音一听,立刻就要动身,悟空劝其更衣,观音道:“不须更衣,就此去也。”为尽快帮唐僧师徒脱难,观音菩萨衣服都来不及换。若得知唐僧师徒有难,观音菩萨会不请自来:“‘孙悟空,我来了也。’行者急回头,原来是观音菩萨,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拿着杨枝,洒下甘露救火哩。”。
当孙悟空久战蝎子精不下时,观音前来献计说:“你去东天门里告求昴日星官,方能降伏。”
观音菩萨有时还化作其他形象如老太太或青年妇女等,前来向师徒四人指点迷津或前途中的妖情。统统的这些都是观音法力无边有求必应的表现。
3.温柔慈祥的母亲形象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石头里跳出来的石猴子,本来应该是无父无母的,作者却又从另一方面补给了他先天缺失的父母:唐僧是时时处处约束他、 管制他、教育他的人,这恰恰符合中国传统观念中严父的形象;而观音则就是永远不遗余力的帮助他、 安慰他的慈母了。
孙悟空的心性从放纵到收束的过程,恰恰是观音作为引导人来完成的。从一开始,观音就是引导孙悟空走上“ 正途 ” 的人,先看五指山下那一番对话:“ 菩萨道:‘ 姓孙的,你认得我么?’ 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 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 承看顾! 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那里来也?’ 菩萨道:‘ 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 ’ 大圣道:‘ 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 大圣道:‘ 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 圣经云:‘ 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 愿去! 愿去!’ ”
可见孙悟空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观音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他一连声的“ 承看顾,承看顾 ” 恰恰是反映了他对于观音的感激和依恋,而观音对于他愿意回归“ 正道 ” 也是满心欢喜,这岂不正是母亲对于调皮的孩子回归正途时的表现吗? 而孙悟空对观音的尊敬与信赖,也不同于他对于唐僧有些惧怕却又无可奈何的尊敬,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孩童般的依赖与眷恋,就如一个犯错被罚的孩子在得到母亲原谅之后的欣喜与撒娇。而之后观音赐唐僧紧箍咒,更是直接暗示了观音的“ 母亲” 身份,她不直截了当的给,偏偏要给顶帽子,还要强调这“ 原是我儿子用的 ” ,这不正是在暗示她与悟空之间的母子身份吗?
在第十五回中也有一段孙悟空和观音菩萨的对话:“ 菩萨教悟空领他去见三藏,‘ 我回海上去也。 ’ 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 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 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 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 ’。” 这时的悟空完全像个意志力薄弱的孩子,不愿接受磨练,而观音则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开导他,哄他,许诺他若有难“ 也亲来救你 ” ,对悟空真是呵护备至。
而到了第二十二回中孙悟空因毁坏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到处请人医治未果后找到观音处时观音还对他说“ 你怎么不早来见我,却往岛上去寻找” ,不仅没觉得悟空经常找她帮忙麻烦了她, 反而还“ 责怪” 悟空不早点来找她,可见是深以悟空的保护人自许,完全把孙悟空当做了她的亲人。同样的,孙悟空对观音也是全然的信赖与依恋,他一旦对拦路的妖精无计可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观音,而如果受了委屈,首先想到的也是找观音诉苦。
第二十二回中,他们降伏不了沙僧,孙悟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找观音,他首先便是要“ 再莫与他厮斗,等老孙往南海走走去来” ,“ 这取经的勾当,原是观音菩萨;及脱解我等,也是观音菩萨;今日路阻流沙河,不能前进,不得他,怎生处治? 等我去请他,还强如和这妖精相斗” 。 可见对观音是全然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甚于一个儿子对于母亲的信任,而菩萨见了他便知道,这猴子“ 又逞自满,不肯说出保唐僧的话来么?” 这多像一个对儿子又爱又恨,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啊。
在第五十七回中,悟空被唐僧逐出师门,首先想到的便是到观音菩萨处诉苦,这不正是把观音当成了母亲来看待吗? 而观音更是不问是什么事便说“ 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 ,这样大包大揽的要为悟空消灾解难,言语中满是温柔安慰,怎能不觉得她就是悟空的母亲,保护他,鼓励他,劝导他,直到引导他走上光明的道路呢?再看孙悟空对待观音菩萨的态度吧。他去拜见观音时往往是“ 端肃尊诚 ” ,要不就是“ 即合掌倒身下拜 ” ,“ 慌得倒身下拜” ,对观音十分尊重,而在地位更为尊贵的如来面前,显然就没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情了。他对观音的恭敬虔诚,怎么看都像旧时孩子面对母亲的表现。
观音经常规范和监督孙悟空的言行,但是对他的过错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谅解,从来不因为他的顽皮和过错而放弃他,甚至替孙悟空在天帝面前说情。小说中孙悟空自作主张将“锦囊袈裟”卖弄给小人看,却又行凶唤风纵火,烧了观音的留云下院,反到落伽山紫竹林放刁,说“我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容一个黑熊精在那里邻住,着他偷了我师父袈裟,屡次取讨不与,今特来问你要的。”真是理亏先告状。此外,尽管观音是他心目中最可敬可亲的人,却还诅咒观音“该她一世无夫”,这实在不恭,罪当入阿鼻地狱,而观音却谅之容之,纵然骂他“泼猴”,却正是充满着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所谓知子莫若母,孙悟空的一切脾性观音都了如指掌,而对观音孙悟空也从来不敢含糊的充满敬意。
从唐僧师徒与观音菩萨相处的融洽关系和绝对依赖看来,从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无数事迹来看,观音菩萨不愧是古佛再来,是真正具有女性光辉的最可靠的母亲。

观音的言行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哪几方面的影响~

观音菩萨为了保唐僧处经 ,便点化在五台山下压了五百之久的孙悟空, 拜唐僧为师付去西天处经, 就用了一顶好看冒子里面就是紧箍咒 , 有了紧箍咒帮唐僧处经就事半功倍了 , 沙僧 、猪八戒、 还有龙王三太子他们一路去西方处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并成功把真经处回为中国佛教起源作了重要的贡献。

《西游记》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至今仍广为流传,其中的精彩故事都还记忆犹新。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玄奘怒逐美猴王;孙大圣四海求仙方,观世音甘露活宝树;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智取芭蕉扇。可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虽然书中有一些看不大懂的地方,但却并没有减弱我对《西游记》的喜爱之情:调皮机灵,诡计多端的老孙;大腹便便,视食如命的老猪;老实忠厚,谦虚谨慎的老沙;有时心软,有时固执的唐僧。

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遭遇妖怪时,法力无边的观音菩萨,为什么不正面出手...
答:一方面,经历这些磨难是取经的代价,另一方面唐僧师徒必须要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磨难之后,才可以超凡入圣,脱离肉身凡胎成为罗汉、菩萨和佛。观音菩萨不可以也不可能替代他们去经历这些磨难。其次,关于法力无边的问题。在《西游记》里,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法力和佛教所说的法力并完全是一回事。佛教中法力的概念...

《西游记》中,观音为什么要给唐僧物色三个徒弟?
答:实事求是,绝无半点需的。有没有发现,我们有时候也特别乖。其实,他代表的是唐僧理性的一面,没有半点情感因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管有没有徒弟四人,白龙马都会陪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白龙马代表唐僧顺其自然的命格,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这些都有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情会凭空发生。

《西游记》中观音为什么要给唐僧物色三个徒弟?
答:而孙悟空的高深法力则是观音菩萨愿力的展现。西天取经,是如来佛祖安排给观音菩萨的任务——观音原是取经人。从这样的角度分析,唐僧师徒四人可以看作是观音菩萨的一种分身。观音菩萨给唐僧安排三位徒弟,是整个分身不同法力和愿力的某种示现,理解了这点,对这样的角色设定也就觉得合情合理了。

根据西游记第8回简要概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根本原因
答:根本原因:如来寻人取经以传法,劝化众生。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西游记中关于观音菩萨的五个故事
答:1、收服小白龙。菩萨点化白龙保护唐僧西去。这时菩萨到来告诫悟空不可再生懒惰之心,需用心扶持唐僧,菩萨给了他三根毫毛,可救危难之灾。悟空告诉菩萨白马被白龙吃掉了,菩萨便让白龙化作白马,师徒三人一行西去了。2、救活人参树。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主要内容:镇元大仙要求悟空复活人参果树,唐僧给悟空限制...

在四圣试禅心中,师徒四人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答:唐僧与沙和尚信念坚定,守戒律。孙悟空看穿机关,严守戒律,诙谐风趣,推波助澜。八戒贪财好色,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四圣用“撞天婚”戏弄八戒,最后...

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是个怎样的人?
答:观音菩萨对卷帘大将说“……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这里的卷帘大将愿意皈依,于是观音菩萨就给他摩顶受戒了,然后直接就走了,并没有去禀报玉帝!我们再看观音收服小白龙的时候,小白龙是自己找上...

《西游记》中的观音,为何对孙悟空会那么好?
答:就又会发现他们可以说是观音菩萨的某种示现或化身。从这样一个角度而言,取经人就是观音菩萨。师徒四人中,象征“心”的孙悟空,自然是观音菩萨最为关注的。因为也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是分身或自性的示现。综合上述,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对孙悟空格外偏爱的原因了。

西游记中四个主要人物有关的情节和性格特点(简)
答:主要事件: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吒与悟空同去。木吒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后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后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5、白龙马 性格特点:沉稳,耐得住性子。主要...

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在平顶山大骂观音菩萨活该一世无夫,原因是什么...
答:幕后的主使者是观音太上老君之所以会放两个童子下界为妖,主要是观音为了考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真心,三番五次去拜托太上老君,在平顶山设此一难。孙悟空听完太上老君的解释,心中瞬间崩溃,气愤至极。于是骂了特别恶毒的话:“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