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交通肇事逃逸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对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处理规定

作者&投稿:直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和构成
所谓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一方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逃逸的行为主体是道路交通当事人的某一方,通俗的说,也就是只有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当事人才能构成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主体,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成为肇事主体。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都构成逃逸。但是,一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把逃逸主要定性为是为了逃避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而故意离去。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应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二是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观心理状态只能是故意,即当事人明知自己与道路交通事故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摆脱或掩盖这种关系而实施逃离的主观心理状态。如果确实不知道自己发生交通事故的,则不构成逃逸犯罪。
二、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多发的原因
(一)部分驾驶人法制观念淡薄。部分驾驶人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无视法律,逃避法律追究。一些驾驶人在金钱的驱动下,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而是如何逃避被追究责任和巨额的经济赔偿。还有少数肇事驾驶人无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违法驾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他们往往不从法律角度考虑,荒不择路,开车或弃车逃窜,这种逃离于法律的制裁和经济的赔偿之外行为,后果严重、影响恶劣。例如:2014年9月17日发生在常德城区武陵大道的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案。后经肇事驾驶人杨某交代,逃逸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未取得驾驶证,法制观念淡薄所造成的。
(二)肇事者存在侥幸畏罪心理。有的驾驶人肇事后,依托夜晚天色或者山区公路人车稀少等环境,有的出于侥幸心理、有的听信传言而迫使当事人逃逸。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里就是认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能破获此案件,可以“一跑了之”。他们中,有的驾驶人肇事后自知理亏怕受到法律制裁;有的怕承担巨额经济赔偿,有的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前程。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单位领导、公务员、车辆手续不齐全等群体。例如,2015年元月7日发生在武陵大道武陵区上的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案。后经驾驶人徐某交代,逃逸原因主要由于所驾驶车辆未悬挂机动车号牌,加上夜晚天色昏暗,以为交警部门不能找到他,心存侥幸所致。
(三)对逃逸违法打击力度不够。尽管各级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违法都严肃对待,狠狠打击。但是,由于警力不足、办案经费欠缺,给逃逸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很大阻力。也就是说,公安机关对肇事逃逸者的打击力度没有达到对广大驾驶人、肇事逃逸者充分的教育和震慑作用。再就是在有些案件中,往往由于方方面面的阻力和压力,一些肇事者归案后,仅承担了经济赔偿,而未能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很大程度上没有对肇事者形成足够的震慑。
三、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社会危害
(一)带给受害者的危害。许多交通事故逃逸案,原本是一般的交通事故,但由于肇事者逃逸,伤者得不到及时救助,耽误了医治时间,致使伤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给受害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重大交通肇事逃逸还将给受害者及其亲属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和经济损失。
(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一是这些事故容易引发堵路、上访、聚众闹事,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二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侦破,特别是跨省、市的案子,需要花很大气力,投入大量的时间、警力、经费侦破,影响了交警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
四、对预防和减少交通肇事逃逸案发生的几点建议
(一)侦破案件要快。当前,绝大多数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发生归根结底主要原因还是驾驶人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淡薄所致。所以,交警部门只有高度重视,尽速侦破案件,加大打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交通肇事逃逸的增长趋势。也就是要让驾驶人真正明白发生交通事故不能逃、逃不了,逃了会面临严惩,违法犯罪成本将会很高。故此,快速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有力打击肇事逃逸犯罪行为成为了遏止交通肇事逃逸案频发的根本。一是交警部门接警要快。交警部门在接到逃逸事故报警时需详细询问逃逸车辆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等,逃逸车辆如车型、号牌特征明显的,需立即布控堵截,调度案发现场周围巡逻车辆进行堵截并到现场进行先期处置。二是事故处理民警出警要快。接到报警后,现场勘查民警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救伤员、勘查现场、寻找目击者和相关证人、提取现场散落物,固定相关证据。如若不然,在车流量大的案发地点常易引发二次事故(尤其夜间逃逸事故),或因天气等原因容易使相关证据灭失(血迹、碎片等被雨水冲刷或被其他车辆碾压,有关目击者离开现场等)。三是侦破机制启动要快。一旦发生交通肇事逃逸,交警部门应立即启动逃逸案件侦破机制,有条不紊、科学指挥侦破追逃工作。以常德交警直属一大队为例,大队成立了专门的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部门、民警责任。发生一般事故的逃逸案件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生了伤人交通事故的逃逸案件分管大队长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生死人以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大队长调度全队警力布控全力侦破案件。四是案件侦破追逃要快。交警部门要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加大对办案民警的业务培训、注重细节和证据收集,想尽一切办法快速破案。大队2014年发生死亡交通肇事逃逸案11起,侦破11起,交通肇事逃逸高侦破率就得益于防控机制系的建立,得益于警情共享、警情共赴、警民同心,做到了让逃逸者无处藏身。
(二)违法打击要狠。一是对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分子打击要狠。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我们除了要立足侦破以外还要注重后续的判罚到位。办案民警要注重证据意识,对肇事者的打击确保证据充分,尤其是在办案过程中,交通民警要顶住各方压力,确保对抓获的或者投案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判罚公正,打击有力,杜绝说情带来的不公正处罚,避免再次伤害受害人利益,有效地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与法律的尊严,打击交通肇事犯罪,警示他人,也有力地提升公安机关的形象。二是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打击要狠。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套牌、假牌、无牌、不悬挂车牌,无证驾驶、未购买交强险、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不仅成为了肇事逃逸驾驶的主要诱因,更是成为了侦破逃逸案的难点。各基层交警部门要将涉牌涉证、闯红灯、酒驾等违法行为做为整治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交通违法集中整治。加大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仅大大震慑驾驶人维护有序环境还可以有效减少交通肇事逃逸的几率。
(三)宣传氛围要浓。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因此,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力量,大力宣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公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使群众能把维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向公安管理机关报案等行为当作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二是积极借助新兴媒体支持案件侦破和宣传工作。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后,交警部门要积极借助微博、微信、QQ群等新兴媒体及时性好、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及时公布案情,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以迫使交通肇事逃逸者投案自首。同时,还可有对积极抢救伤者、保护事故现场、举报肇事驾驶人、协助查找肇事者的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已查获的肇事逃逸者,一定要依法从重、从快、从严予以处罚,并公布于众,以告诫其他驾驶人不要以身试法。例如,常德2014年“9.17”逃逸案发生后,由于事发现场受害女子衣冠不整,对女子死因的各种猜测在市民和网络媒介中开始迅速传播,公安交警部门压力很大。常德交警直属一大队积极借助微博、微信和本地报纸等媒体征集线索、及时公布案件侦破进展。微信征集线索有力的支持了案件成功、快速侦破。大队第一时间发布案情,联合新闻媒体刊发侦破纪实文字和视频,还原了事件真相,不仅及时平息了热炒的舆情,更有效威慑了交通肇事逃逸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法律有什么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法律的规定有:
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4.《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法律对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处理规定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八条: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依法应当吊销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后,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具有交通肇事逃逸情形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同时依法作出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
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需要吊销当事人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移送案件之前,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决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已扣留的机动车驾驶证标记吊销,存入交通事故案卷,并将公安交通管理转递通知书转至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由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对交通肇事逃逸人作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4、《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交通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第一,交警部门对肇事车辆采取保全措施必须根据受害人的申请,而不能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第二,肇事车辆毕竟是肇事方的生产经营或生活工具,如果对肇事车辆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会影响肇事方的生产经营或生活时,或者肇事方要求取回肇事车辆的,可责令肇事方提供担保,肇事方提供有效担保后,方可对肇事车辆予以...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犯罪原因及对策探析]
答:加大科技投入,在一些事故多发地段、交通弯道、十字路口增设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并选择重点地段设置动态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等科技装备,用科技强化路面交通的动态管理和控制。 (五)借鉴国际科学管理经验 在历史上,许多国家也曾经被交通肇事案件的多发以及死亡率高所困扰。因此这些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预防和...

乡镇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答: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 二、组织体系 石城镇成立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应急响应 车辆伤害,交通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到达事故现场后,指挥员立即指挥封闭保护现场,疏散围观人员及引导其他车辆安全通行,并立即拨打“122”报警。对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及时...

有关交通安全策划书
答:为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规范交通安全行为,提高交通安全自我防护能力,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根据市教育局宁教基[20__]119号文件精神的安排,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在路上”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

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答: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活动方案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五整顿”、“三加强”工作部署,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稳定我乡道路交通形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五进”活动为总抓手,以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根据省、市、区政府“压事故、保畅通”的总体要求,严查、严纠、严惩道路交通事故违法行为...

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方案5篇
答:1.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规范交通安全行为,提高交通安全自我防护能力,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根据市教育局宁教基[20xx]119号文件精神的安排,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在路上”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活...

交通安全班会演讲稿
答:交通安全很简单,不喝酒,不闯红灯,不接手机,不说话,不注意……这些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只需要用手就可以做到,可以避免无数伤害过人类生命的交通事故! 不喝酒:开车前不喝酒,喝酒后拒绝开车,让“酒精”远离人心。 不闯红灯:很多人经常闯红灯,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这种交通矛盾总会挺过人们的运气。不要因为车子闯红灯没...

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答:不断创新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不断探索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新经验,不断摸索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的新方法,全力确保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四是要创新机制。思路决定出路,机制迸发潜能与活力。20xx年,凡在交管工作、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等方面取得重大工作突破,获得重大社会效果,赢得上级机关...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答: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