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对圆周率推算有哪些贡献? 祖冲之对祖国有哪些贡献?

作者&投稿:岑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人,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此外,他对音乐也有所研究。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是圆周率的祖先。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演算,求出了圆周率更为精确的数值,被外国数学史家称作“祖率”。

祖冲之的祖父祖昌,是个很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曾在南朝宋的朝廷里担任过大匠卿,负责主持建筑工程。祖父经常给他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其中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祖冲之幼小的心灵。

祖冲之常随祖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就同农村小孩们一起乘凉?玩耍。天上星星闪烁,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5岁时,父亲教他学《论语》,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10多句。比起这些,他喜欢数学和天文。

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白天更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这话似乎不对。

第二天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做鞋子用的线绳,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车辆。

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老人说:“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

老人点点头。

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3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他还是觉得“圆周是直径的3倍”这话不对。

祖冲之站在路旁,一连量了好几辆马车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随着年龄的增长,祖冲之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他开始研究刘徽的“割圆术”。

祖冲之非常佩服刘徽的科学方法,但刘徽的圆周率只得到九十六边形的结果后就没有再算下去,祖冲之决心按刘徽开创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一步一步地计算出一百九十二边形?三百八十四边形等,以求得更精确的结果。

当时,数字运算还没利用纸?笔和数码进行演算,而是通过纵横相间地罗列小竹棍,然后按类似珠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祖冲之在房间地板上画了个直径为一丈的大圆,又在里边做了个正六边形,然后摆开他自己做的许多小木棍开始计算起来。

此时,祖冲之的儿子祖暅已13岁了,他也帮着父亲一起工作,两人废寝忘食地计算了10多天才算到九十六边形,结果比刘徽的少了0.000002丈。

祖暅对父亲说:“我们计算得很仔细,一定没错,可能是刘徽错了。”

祖冲之却摇摇头说:“要推翻他一定要有科学根据。”于是,父子俩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重新计算了一遍,证明刘徽是对的。

祖冲之为避免再出误差,以后每一步都至少重复计算两遍,直至结果完全相同才罢休。

祖冲之从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算至二万四千五百六十七边形,两者相差仅0.0000001。祖冲之知道从理论上讲,还可以继续算下去,但实际上无法计算了,只好就此停止,从而得出圆周率必然大于3.1415926而小于3.1415927这一结果。

很多朋友知道了祖冲之计算的成绩,纷纷登门向他求教。

这个成绩,使他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直至1000多年后,德国数学家鄂图才得出相同的结果。

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他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由于南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的进步,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科学的前进。当时南朝出现了一些很有成就的科学家,祖冲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推算出更准确的圆周率的数值。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凡牵涉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圆周率来推算。因此,如何正确地推求圆周率的数值,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求得的最早的圆周率值是“3”,这当然很不精密,但一直被沿用至西汉时期。后来,随着天文?数学等科学的发展,研究圆周率的人越来越多了。

西汉末年的刘歆首先抛弃“3”这个不精确的圆周率值,他曾经采用过的圆周率是3.547。东汉时期的张衡也算出圆周率为3.1622。

这些数值比起“3”当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精密。至三国末期,数学家刘徽创造了用割圆术来求圆周率的方法,圆周率的研究才获得了重大的进展。

不过从当时的数学水平来看,除刘徽的割圆术外,还没有更好的方法。祖冲之把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多至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时,便恰好可以得出刘徽所求得的结果。

祖冲之还确定了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形式约率和密率的近似值。约率前人已经用到过,密率是祖冲之发现的。

密率是分子分母都在1000以内的分数形式的圆周率最佳近似值。用这两个近似值计算,可以满足一定精度的要求,并且非常简便。

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他亲自研究过度量衡,并用最新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积的计算。

古代有一种量器叫做“釜”,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圆柱状,那这种量器的容积有多大呢?要想求出这个数值,就要用到圆周率。

祖冲之利用他的研究,求出了精确的数值。

他还重新计算了汉朝刘歆所造的“律嘉量”。这是另一种量器。由于刘歆所用的计算方法和圆周率数值都不够准确,所以他所得到的容积值与实际数值有出入。

祖冲之找到他的错误所在,利用“祖率”校正了数值。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以后,人们制造量器时就普遍采用了祖冲之的“祖率”数值。

祖冲之曾写过《缀术》5卷,汇集了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是一部内容极为精采的数学书,很受人们重视。

后来唐代的官办学校的算学科中规定:学员要学《缀术》4年;朝廷举行数学考试时,多从《缀术》中出题。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编制的《大明历》中。这个历法代表了当时天文和历算方面的最高成就。

比如: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的重大进步;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采用391年置144闰的新闰周,比以往历法采用的19年置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精确测得交点月日数为27.21223日,使得准确的日?月食预报成为可能等。

在机械制造方面,祖冲之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他不仅仅让失传已久的指南车原貌再现,也发明了能够日行千里的“千里船”,并制造出类似孔明“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

祖冲之生平著作很多,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在数学方面著有《缀术》;天文历法方面有《大明历》及为此写的“驳议”;古代典籍的注释方面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释孝经》等;文学作品方面有《述异记》,此书在《太平御览》等书中可以看到这部著作的片断。

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继承父亲的研究,创立了球体体积的正确算法。

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

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数学上也称这一原理为“祖暅原理”。祖暅原理也就是“等积原理”。

在天文方面,祖暅也继承了父业。他曾著《天文录》30卷,《天文录经要诀》1卷,可惜这些书都失传了。

祖冲之制订的《大明历》,梁武帝天监初年,又重新加以修订,才被正式采用的。他还制造过记时用的漏壶造得很准确,并且写过一部《漏刻经》。

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是怎么算出圆周率的?



祖冲之与圆周率在数学上的贡献是什么?~

中国之最——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祖冲之

祖冲之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圆周率,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圆周率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个难题,自古以来计算圆周率的人很多,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七位,在那个依靠毛笔与算筹计算的年代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计算量之大,计算工作需要的细心与耐心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现代科技发展已经可以采用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了,计算得出的圆周率已经达到了小数点后几百万亿位,事实证明,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祖冲之是在前人刘徽所采用的割圆法的基础上,将圆进行切割然后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可以说要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七位数字必须要对圆进行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的切割,依次求出每个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工作量是不可小觑的。正是因为其困难,所以现代人看到一千五百年前取得那样的成就才会顶礼膜拜。

谁发明了指南车?
答:出身范阳祖氏。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

公元480年左右 我国数学家谁经过刻苦钻研 反复演算?
答:祖冲之。公元480年左右,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将圆周率推算到了小数点后第7位,并得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比后来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的结果要早1000多年。冲之在刘徽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算到七位,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后人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

组织冲对圆周率进行了精确的计算 为什么
答: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了精确的计算,把圆周率的精度提高到小数点后6位,国外起到1千多年后才有人计算出这个精度。

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故事?
答: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学习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圆周率,天文历法和机械四方面。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

祖冲之的成就有哪些?
答:存在很大的差误。一、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此外历史记载祖冲之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祖冲之著作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最著名的事是计算出圆周率。

祖冲之生平个人简历
答: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凡牵涉到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圆周率...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精确度领先欧洲多少年
答: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和约率。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千年的纪录。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范·科伊伦(Ludolph van Ceulen)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

圆周率是我们必备的数学工具,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都有哪些呢?
答:这一记录指出,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两大贡献。其一是求得圆周率 3.1415926 <π< 3.1415927 其二是,得到 π 的两个近似分数即: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 他算出的 π的8位可靠数字,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以致于有数学史家提议将这一结果命名为“祖率”。 这一结果是如何获得...

祖冲之的成就主要有哪些,我们要学习他哪些精神
答:祖冲之注《九章》,也提到他的不足,很可能他是在刘徽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他的圆周率的。祖冲之用他的圆周率校算过《周礼》栗氏量和王莽铜斛,并指出设计王莽铜斛的刘歆由于“数术不精”导致他的计算有差错。2对球体积公式的研究 球,古代又叫立圆、丸。《九章算术》的少广章提到一个已知球体积求其直径的方法...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请列举历史承认的两位以往的科...
答:一、祖冲之(429—500)我国数学家、天文学家 字文远,南北朝范阳县人。其父对天文历法有研究。租冲之从小爱好天交历法,并经常观测和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租冲之在数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他对圆周率的计算达到了十分精确的程度,其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比我们现在通常计算中所规定的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