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的古诗 七言绝句古诗?

作者&投稿:骆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3、《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创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5、《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创作背景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荆州和东吴是接壤的水乡,
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要停泊在何处?
抬眼向天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之极。

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李白三首赠别七言绝句赏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是我们知道的最潇洒的古代文人,这三篇七言绝句,分别为留别诗《赠汪伦》,寄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是却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肠。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实在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中国的诗人成千上万,又有几个能在诗歌的一开头就提笔写出自己的大号呢?因为这首诗所要记述是一段挚朴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没了客套礼节。他本来已经上船,马上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在朋友们依依的惜别声中,忽然从岸上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大家在诧异之时,回头一看,没想到原来是汪伦,他竟然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又蹦又跳地赶来给李白送行了。也许按照常理,朋友分别,都应该感到伤心,忙着互道珍重,可是这个人却一反常态,又唱又跳的,像什么样子?谁知他这看上去有点不近情理的举动,却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真诚地相处,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当着众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扫了大家的兴,所以他就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子,说“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实并不是说大家千叮咛万嘱咐的道别是对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地劝大家没有必要在分手时过于伤感、沉重而已。这样的表白既不会凉了众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气氛活跃起来,李白也就在这一片踏歌声中,心情愉快地与大家挥手告别,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了美好回忆的桃花潭了。这首小诗也成就了一段佳话,使得桃花潭一带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遗迹,如在潭东岸边,就有一处题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阁。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浅显易懂,但是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乾隆皇帝对此诗的评价是,“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是六朝名士嵇康的诗中的名句,那一份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潇洒无限的神态不知使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悦诚服而自叹不如呀。另外,诗歌的三、四两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为参照物,来衡量汪伦送行的情意。李白把一种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来比附,又使人不局限于具体的物象之中,而让读者自己去心领神会。清人沈德潜非常欣赏这两句,他指出:“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所以说“不及”两字,也是颇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将深千尺来比喻,而只说是不及,那么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结论,而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这首小诗也就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比起李白许多众口流传的诗歌来说,这首七言绝句诗的题目就显得比较陌生了,左迁,其实是被贬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县尉。而对于自己的人格,王昌龄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也是用七绝写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全诗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见其冰清玉洁之心,并不因为飞来横祸而稍加改变。李白作为他的朋友,在听说了王昌龄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后,特地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龙标的他,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限关心与同情之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的开篇并不单纯是描写李白当时眼见之景和耳听之声,而是颇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比兴风韵,“杨花”这一景物在诗词中历来就有一种叫人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更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联想。子规就是杜鹃。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令人悲从中来,而且,这杨花已经“落尽”,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简直是惨不忍睹了。为什么诗人会面对暮春如此伤感呢,“闻道龙标过五溪”是个中原因。李白是因为听说了王昌龄被贬官,古时信息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消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龄早已动身,此时多半已经在奔赴贬所的路上了吧。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蛮 溪、酉溪、五溪、辰溪的总称。诗的前半首只说看见杨花落尽,只说听见子规啼血,只说想像王昌龄颠沛流离在湘西的荒山恶水之中,全不下一悲痛之词,而悲痛之情已见。在前面的铺垫之后,后面两句直抒胸臆,“我送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在今湖南省芷江县西,位于黔阳,即王昌龄贬所龙标县的西面偏南。朋友被贬到地老天荒之处,无法相从,唯有将满腔的愁思,与天上的明月,托付给西风,寄给“天涯沦落人”了。愁心,是李白对朋友被贬的同情与担心,理应寄去,可以给落难的友人以安慰,可是明月代表着什么呢?李白没有明说,这给王昌龄和后来的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是代表李白对朋友的相思之情吧,因为自古以来,不论是圆月还是初月,都是文人笔下怀远思亲的象征。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自不必说,而在李白之前的,有谢庄的“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李白是想请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呀。不管别人会如何看待你,我知道你心如明月,志行高节;也不管我身处何方,月亮在照见我的同时,也可以照见你。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这首小诗也成为李白赤子心肠的最好例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幅大写意的江畔送别图。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武汉市蛇山黄鹄矶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在唐代为扬州广陵郡治所,也就是在诗中的“下扬州。”这首诗是李白,也是唐诗中最动人的送别诗之一,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所以唐汝说这首诗“目力已极,离思天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当然没有言情,言外之意,是否也饱含“离思天涯”呢,故人,当然是指老朋友,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年纪较长的一位,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比李白整整年长十二岁,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孟浩然去世时,李白还不满四十岁。孟浩然是位几乎一生都没有从政做官的“闲人”,仅在张九龄罢相后贬荆州长史时,在他手下担任过从事一职,这在盛唐的著名诗人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但是李白对孟浩然却是十分敬重的,他曾经写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闲云野鹤似的生涯,对酷爱自由、正值盛年的李白来说,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所以两人成为忘年之交。现在这位值得尊敬的“故人”要离去了,要告别千古胜迹的黄鹤楼了,之所以在诗中重提此楼,大概是因为李白曾在黄鹤楼上,多次与“孟夫子”流连忘返,忘形尔汝吧。而且此处又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的种种神话传说,也为孟浩然的离去增添了几分遐想。就在这烟花似锦,春光如梦的季节里,在黄鹤楼脚下,送孟夫子顺江东下,直赴那人间天堂的扬州名城。此人,乃“风流天下闻”的当代名流;此时,乃大唐开元盛世,千古难逢;此景,又逢阳春三月,从黄鹤古楼到扬州古城,大江上下,该有多少看不尽的风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开头这两句看似平淡的叙事,包含了李白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呀。而此时,他又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倾述呀。想一想,他在《赠汪伦》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的潇洒,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而这会儿的李白恐怕不会联手而歌、边跳边唱的为孟浩然送行了。他不但没有在分手之际“踏歌”,甚至在孟浩然已经登舟远去之后,还独自一人默默地伫立江边,目送着孟浩然所乘的江船扬帆东去,直到不见踪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是写景,当然也不是抒情,而言外之意,却是饱含“怅望之情”的。一开始,是黄鹤楼下,长江岸边,孟浩然在舟中,李白立岸上,两位诗人,拱手相别,渐渐地,船离码头,渐行渐远,朋友的身影也看不清楚了,只剩下远处江心的一片孤帆,在顺江而下,最后,连帆影也没有了,只有脚下那不尽的滔滔江水,还在无语地向着朋友远去的天边流淌。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帆影,直至消失,也不曾离去,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一直在翘首凝望朋友所乘的的江船不断远去,直到消失以后,才注意到那一江春水,正浩浩荡荡地向着水天相接的天边流去。这虽是写景,可又有谁能说不是在抒情呢,李白把他对朋友的无限眷恋,都融入了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汇进了滔滔的江水之中。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
这首《绝句》是1200多年前的一首绝句了,那么那个时候是唐代的由盛变衰的时候,发生了“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就到处去流浪、漂泊,后来他到了成都。那么杜甫是48岁入川,在57岁离开重庆奉节,在四川呆了整整10年。这个时候有一度时间,他的生活是比较安定的。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的旁边盖了一个草堂,甚至就是我们现在到成都去参观的时候还可以看到这杜甫草堂。那么在这个草堂中,生活安定下来了,心灵也获得了宁静,所以写了一批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诗篇,这首《绝句》就是这些诗篇中的一首。
那么当时他的生活情况是怎么样的?他有一首诗叫《客至》,里面就说“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这个房子的北边南边都是春水环绕着,那么每一天都有鸥鸟、白鸥跟他相亲相近。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说“老妻画纸为棋局”,他的妻子把纸画成棋盘;“稚子敲针作钓钩”,他的儿子把那个针打弯了变成钓鱼的钩子——他就过着下棋和钓鱼的这么一种生活。这种情况下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面,他看到他的草堂附近的景色,就吟出了这首《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山)。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草堂附近有个合江亭,由蜀到吴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他对费伟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

七言绝句的古诗有哪些~

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1、《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4、《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5、《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6、《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七言绝句古诗如下: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9.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0.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经典的十言绝句有哪些?
答:第10首 唐朝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第9首 唐朝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第8首 唐朝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第7首 唐朝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

推荐二十首四言绝句的古诗
答:1、《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2、《问刘十九》[ 唐 ]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译文 我家新酿的...

古诗五言绝句大全
答: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3、唐·贾岛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原文选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释义: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

五十首古诗要四言绝句的,有哪些?
答:1、渡汉江 唐代: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3、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何满子 唐代: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

有哪些四言绝句古诗?
答:1.《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

必备古诗500首,四言绝句或七言绝句
答:1、《题木兰庙》唐朝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译文: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

杜甫五言绝句古诗?
答:3、《绝句》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4、《绝句》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

《绝句二首》全文古诗和解释?
答: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

求四言绝句古诗40首
答:1、两汉:佚名《古艳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译文:被你抛弃而被迫出走,犹如那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旧的衣服不如新的好,人还是旧人更胜新人。2、先秦:佚名《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