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这种方言主要是哪个地方的人在沿用呢? 赣方言和吴方言分别以哪个地方的话作为代表?

作者&投稿:蒋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自然也有着不同的方言。有的方言听起来非常的搞笑,充满了幽默感,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方言则异常急促,外地人根本就跟不上他们的语速;还有一些方言则无比温柔,即使是吵架在外地人看来也充满了柔情。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这种温柔的方言就是吴语。


吴语属于中国七大方言集合之一,现代吴语比官话有更多古音因素。并且继承了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吴语的语音、语调等因素包含着江南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等,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我们现在所说的吴语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仍有接近一亿人在使用,曾经有个段子形容上海人是吵得再凶都不会动手。一句话不仅刻画了上海人的性格,还将吴语的柔情表现的淋漓尽致。现在想要听最正宗的吴语一定要去苏州才行,这里的本地人都还保留着传统的语调。姑娘用吴语一开口,立马就融化了人心,如春风沐雨一般温暖。虽然这里的语调很柔和,但是因为它与普通话相差很大,所以仍是外地人很难听懂的一种方言。


来到苏州只欣赏当地的方言岂不是太遗憾了?毕竟这里是园林城市,又有太湖、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留园、周庄、虎丘、寒山寺等众多景点,不好好逛一下,怎么对得起自己?拙政园称得上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作,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这座建于正德初年的名园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进程中曾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每一段故事都令人向往。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享誉天下的周庄有着“中国第一水乡”的称号,也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的面积只有0.47平方公里,但是它的古建筑的密度却非常的高,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建筑有60%以上都是明清建筑。许多中外游客都不远万里前来打卡,追寻心中古建筑的踪迹。


唐代大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叶泊》使寒山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景点,至今仍有许多人在追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景色。这座始建于公园502年的寺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古色古香的建筑仍散发着古韵,更是喧嚣的城市中留存下来的一方净土。听着柔情似水的吴侬软语,看着苏州的江南风情,一不留神就爱上了这里。用相机定格下每一个微笑,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主要是江苏南部、浙江、上海和安徽这一片的人沿用的比较多。像现在的苏州话就是对吴语的沿用。

吴语又被称为闽南语或者江南话,主要是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方的人在沿用。

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的苏锡常地区,浙江省,上海市是吴语的主要分布地。以这里那里为例,上海人这里读做特搭,那里读做伊搭。宁波人这里读做荡头,那里读做该头。绍兴人这里读做葛头,那里读做亨头。无锡人这里读做意搭,那里读做葛搭。江阴人这里读做讲搭,那里读做果搭。宜兴人这里读做街头,那里读做过头。

江苏浙江,上海这几个地方用的。可以说他们自己交流很愿意用,觉得很有家乡的味道,大家都是觉得好听。

说吴语的人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带?~

吴语又称江南话江东话,说吴语的人主要分布在苏州无锡常州浙江上海。以这里那里为例,苏州人这里读做哀搭,那里读做弯搭。无锡人这里读做意搭,那里读做葛搭。常州人这里读做鉴海点,那里读做过海点。江阴人这里读做讲搭,那里读做果搭。常熟人这里读做俚搭,那里读做葛搭。宁波人这里读做荡头,那里读做该头。上海人这里读做特搭,那里读做伊搭。

赣方言的代表话是南昌话,吴方言是苏州话。
七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其中,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其他六大方言可以合称“南方方言”。
总体来说,官话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使用不同官话方言的人能够互相通话;南方方言和官话方言以及南方方言内部分歧较大,使用南方方言和使用官方方言的人以及使用不同南方方言的人往往无法通话。
一个大方言区内部仍存在语言差异,因此七大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内部还可以再分为若干土语。例如,闽方言分为以下七区:闽东区、闽南区、闽北区、闽中区、莆仙区、邵将区和琼文区。闽南区又可再分为泉漳、大田、潮汕、雷州四片。

中国的语言
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语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汉语划分为七大语言,有人划分为五大语言,也有人分为六大语言、八大语言,甚至九大语言。
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语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语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