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税法的发展进程 中国税法是属于经济法吗

作者&投稿:逄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70年来新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49年到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税制建设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条,即“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

1950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的通令,决定以《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作为今后整理和统一全国税政税务的具体法案,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及财政税务机关并立即执行。《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以及相继颁布的各税种实施条例,配合以计划、会计、统计、监督检查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近代以来中国税政不统一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1952年底,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两项相互联系的基本任务,一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税收制度不仅承担着为国家的重点建设筹集资金的任务,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工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随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也深入到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从宏观到微观的组织者。这一时期,来自国营企业的收入取代税收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主体,税收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下降。

计划经济时期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由于国家可以直接控制国营企业和通过价格机制间接获取集体经济的利润,计划经济体制下税收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的功能大大弱化了。此时税收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集体经济征税,包括农业税和城镇集体经济税收,以体现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差别;二是在全民所有制内部,税收作为指令性计划的辅助手段,对计划价格机制运行中不同行业、不同国营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进行进一步调节。

这一时期的税制建设在理论上受到了“非税论”“税收无用论”等影响,在实践中则表现为过分简化税制,税收在财政收入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均处于下降趋势,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受到冲击。税种越来越少、税制越来越简单,税收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改革开放初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财税体制改革,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开始建立涉外税收体系和改革国内税制。1978年~1992年,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从所得税到流转税、财产税,从税法到细则,一套比较完整的涉外税收制度初步建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格局的变化,国内税制也进行了重大调整。

二是在对企业放权让利和推进国营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背景下,通过税制改革推进国家与国营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1983年和1984年分两步实施的利改税和1987年的“税利分流”改革是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财政分配体制的重大改革,为企业自负盈亏,成为相对独立商品生产者奠定了制度基础。

由于理论和实践中对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并不清晰,这一时期单纯以“放权让利”为指导的改革思路造成了在国家、企业和个人分配关系上,国民收入过多向单位和个人倾斜,税收制度的收入功能有所减弱;而在财力紧张的背景下,各政府部门、机构采用各种方式创收,导致各种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泛滥,税费关系亟待调整。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税法和经济法的区别,税法和经济法的区别资讯~

税法指的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是税收制度法律化的表现形式。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调整经济关系。

准确地说,应该是不属的。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与经济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是市场调控、经济管理、社会分配等特定的经济关系;而税法调整的税收法律关系不仅与经济活动有关,还包含行使国家职权、实现税务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二是功能作用不同。经济法的作用主要是协调经济运行,限制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和其他负面效应,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而税法最基本的作用是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尽管近年来税收作为实现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经济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使税法在功能作用上与经济法有重叠,但二者的基本作用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三是法律性质不同。总体上税法属于义务性法律规范,而经济法属于授权性法律规范。四是争议解决方式不同。经济法主要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民事诉讼等争议解决方式,而税法更多地采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如何分类?
答:税法体系指的是全部现行的税收法律规范分类组合成为税收法律子系统而形成的一国税收法律内在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任何国家的税收法律规范,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生产关系基础之上,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可以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不同社会历史形态的国家有不同的税法体系; 同一社会...

...制度是我国流转税中的主体税种?2试述增值税的发展趋势。
答:然而,在我国税制中占主要地位的流转税制至今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也没有。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流转税制中的工商统一税种,1958年虽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则通过,但在1973年,工商统一税对国内的征收,又为工商税所替代,即国务院发布的工商税试行条例。到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涉及工商税的...

今后我国所得税的改革要点包括哪些?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时期内,我国没有征收过外资企业所得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执行,对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大量的外资进入我国,并在我国境内逐步兴起。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了税率、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了税收管辖权,从而使我国的涉外所得税制有...

我国的税法是否来自西方?
答:四、90年代的我国税制 90年代我国经济在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换的基础上,进一 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与国际税 收规范接轨的步伐,1994(①参见刘隆享:《中国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17页。)年,依据统一税政、合并税种、扩大税基、降低税率、...

如何研究中国治税收思想
答: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发展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1994年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改革的方案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

税法有哪些?
答: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这种对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另...

我与税收的故事征文
答:纵观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历朝历代的君王无不把减轻税赋,轻傜薄役作为立国之本。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市场经济年代,税收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家的各项收入中,税收占90%,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马克思曾说;“税收是喂养政府的奶娘”。足以证明税收对国家的巨大作用。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

税收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用?
答:税收作用: 税收作用是对象化了的税收职能,是行使税收职能产生的效果,是税收职能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有条件的,具有因时因地而异的特点,可以随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税收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家财政极为困难,再加...

试述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必要性
答:而相应的私营企业经济在改革开放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正确引导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务院于1988年6月发布了《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自此,我国的内资企业以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种企业所得税并行的体制确定下来了。而在外资企业所得税的领域中,在实行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包括中外合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