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六桥待月记 翻译

作者&投稿:弘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袁宏道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有月亮的日子。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吾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请你先把它翻译成汉语

Night six bridge on to remember

晚读六桥待月记翻译~

《晚游六桥待月记》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功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原文“绿烟”的“烟”有比喻义,唐温庭筠有句云:“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可证。故译文如此。),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妇女们汗流如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盛”,有热烈意,极言来者之众,这里用意译。),比堤边的草还要多,真是美丽、妖艳极了。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暮烟凝聚在山间(原句是“对文”,“工”“妙”同义,只好把它们合二而一,用“佳景”作意译并移入下句充当主语。),这两种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袁宏道[2]



寒食后雨[3],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4],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5]。午霁[6],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7],光晃衣[8],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9]。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10],多者浮[11],少者歌[12],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13],荡舟浩歌而返。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袁宏道集笺校》



【注释】

[1]六桥:在杭州西湖中的苏堤上。北宋元佑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堤由南至北横贯西湖,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堤上建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成为西湖一景。后人称此堤为苏堤。[2]袁宏道:(1578-1615),字中郎,号石公,明朝湖北公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令,国子监助教,考功员外郎等职。袁宏道是明末公安文派的首领,论文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创作上以小品文著称,风格流丽清新,不拘格套,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 "三袁"。[3]寒食:节名,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内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做寒食。[4]洗红:洗去红妆,这里比喻雨摧落花。[5]滞:延留,耽搁。[6]霁(jì季):雨后转睛。[7]忽骑者白纨而过:忽见穿白绸衫的人骑马驰过。[8]光晃衣: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9]白其内者:穿着白色内衣的人。去表:脱去外套。[10]以面受花:用脸颊来承接树上掉下的落花。[11]多者浮: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浮,饮酒。[12]少者歌:脸上落花少的人罚唱歌。[13]啜(chuò绰):喝。



【提示】

这是一篇游赏西湖的小文。它的特点在于:放任洒脱、彻底坦露自我的行为跟西湖清丽多姿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个整体。由于春景的感染,人们卸去了往日的庄重、矜持,露出自然本相。看到有人穿白绸衣驰过,大家便一起脱去外衫,露出白内衣来,令光洁的白色与遍地红花相映衬。疲倦了,随意躺在落花上,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注目。这还不够,还要想出游戏规则来,以脸面盛花,落花多的浮一杯酒,少的则罚唱曲。这是"正人君子"不会干的。快乐和青春、解脱和自由让人们回到了真正的自然状态。最后,一路放歌,随小舟而归,完成了这次与西湖的愉快交流。

在自然中解放自己,在自然中重新认识自己,这就是本文的意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