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发生的怛罗斯之战,高仙芝是赢了还是输了?

作者&投稿:汉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怛罗斯之战,高仙芝算是输了,但却是虽败犹荣。


在公元七八世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东方的唐帝国和崛起于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双方都在极力的扩张领土。阿拉伯帝国向西击败了罗马正统拜占庭,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唐帝国则是北伐突厥,东征高丽,将东亚地区的控制权牢牢攥在手中。

两大帝国分别在西亚和东亚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原本东亚和西亚相距甚远,两大帝国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各自的势力扩张,东西方的两大文明免不了形成激烈的碰撞。

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开始向东方扩张,阿拉伯的骑兵在中亚的草原上驰骋,所向披靡,剑指帕米尔高原。而在阿拔斯王朝上位之后,阿拉伯帝国更加注重中亚商路的控制,大军继续向东挺近,意图重现亚历山大的伟业。


与此同时,唐朝也在灭掉突厥和薛延陀之后,横扫西域诸国,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已经基本掌控了西域。很显然,唐朝的势力也已经伸到了中亚,自然免不了和阿拉伯帝国遭遇。怛罗斯之战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发生的。

公元750年,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以“无藩臣礼”为由,出兵攻打西域诸国中的石国,俘虏其国王,夺取牲畜人口。而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便找到阿拔斯王朝求援。阿拔斯王朝本就对安西四镇控制下的西域有想法,此次石国来投,无疑是他们进攻安西的大好机会。

因为阿拉伯人想要进军西域,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唐朝,而是以唐朝统治为核心的中亚文明圈子。当时唐朝在西域的统治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以伊、西、庭三州为核心的州县统治区,这里是属于唐朝直接管理的统治区,行的是大唐律法其次则是安西四镇为核心所建立的羁縻府州体系,州府官员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军事首领则是唐朝的武将,其讲究的是一个控制权,最后则是臣服于大唐的西域诸国,他们行政和军事都是自领,只需要承认自己的藩属地位,按期朝贡即可。


此前阿拉伯人进入西域,首先便会遭到西域诸国的抵抗,他们在唐朝大军的支持下,给阿拉伯人带来了很大阻力。阿拉伯人连西域诸国都破不了,更不要说去动安西四镇了。而此次的石国事件,给了阿拉伯人分化唐朝在西域各属国影响力的机会。

石国一役,使得高仙芝在西域的信誉大打折扣,唐军的名声也一度降至谷底。当时高仙芝假意与石国讲和,让石国放松警惕,随后率军偷袭,胜之不武。此外,高仙芝在石国屠杀老弱,抢掠财物。

《资治通鉴》: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仙芝性贪,掠得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所以,阿拉伯人此时进攻安西四镇,不仅不会有西域诸国的阻挡,甚至还会得到西域诸国的帮助。尤其是此时阿拔斯王朝初建,希望通过对唐朝的胜利,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讲,其实并没有太当回事儿。西域诸国无藩臣礼是必须要讨伐的,而阿拉伯人在中亚的扩张,早就影响到了唐朝的利益,双方本就是水火不容。甚至于史学界怀疑当时高仙芝就是想要进攻阿拉伯人,为唐朝解决掉这个在中亚的劲敌,从而也把自己的功业推上新的高度。毕竟当时高仙芝已经打遍中亚,想要再建功,那就只有拿阿拉伯人练手。

所以高仙芝在征讨石国之后,也做好了应对阿拉伯人的准备。

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安西四镇的唐军以及葛逻禄等藩属军队,主动出击,来到葱岭以西、锡尔河中游,与阿拉伯人战于石国重城怛罗斯,史称怛罗斯之战。

此战高仙芝共出兵三万,其中安西军唐兵两万,藩属葛逻禄兵一万;而阿拉伯人与其藩属军队共有15万人。当然,这里的兵力数量在历史上有一定争议,有说法称唐军是七万,阿拉伯人则是二十万。


但无论哪种说法,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高仙芝在兵力上都处在一个绝对的劣势。但凭借良好的装备与强大的战斗力,处于兵力劣势的唐军,在战场上却丝毫不落下风。双方相持五日,不分胜败。然而就在这种时候,本属于唐军阵营的葛逻禄兵突然倒戈,唐军腹背受敌,最终只能失败撤退。两万大军损失殆尽,仅余数千残兵退回。

《资治通鉴》: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余里,至怛逻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逻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

所以,真正让唐军走向失败的,其实不是阿拉伯人,而是自己人的背叛。更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人虽然赢了,但是损失却很惨重,十五万大军,伤亡高达七万,近半的军队折在了唐军手中。


正是因为唐军的顽强,使得阿拉伯人虽然取得了怛罗斯之战的胜利,但却无力乘胜追击,进攻四镇。而反观唐军,虽然战败,但底子还在,安西四镇为核心的军事体系并没有瓦解。在怛罗斯之战之后两年,封常清就率领安西军继续西征,灭掉了大勃律。

所以,总的说来,怛罗斯之战虽然惨烈,但对于两大帝国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更没有改变中亚地区的一个政治格局,中亚诸国依旧处在两大帝国势力之间,或是左右逢源,或是间于齐楚。


从军事角度而言,怛罗斯之战更多的意义,其实就是表现了高仙芝以及唐朝安西边军的强悍实力。明明兵力劣势,腹背受敌,却能打出数倍战损于敌人。明明输掉了战争,却能让敌人不敢再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巅峰帝国的实力。



~

怛罗斯战役对中国造纸术的西传起到了助推作用.这次战役发生在哪个...
答:唐朝。 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大唐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

阿拉伯世界与大唐冲突中唯一次获胜的战争
答: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军与阿拉伯帝国穆斯林与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遭遇的一场战役。这也是安西军队在阿拉伯与大唐的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的胜利。 背景: 公元6至8世纪,欧亚大陆出现了三大帝国,即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 751年的中国正值盛唐天宝年间,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国力达...

大唐小百科(11怛罗斯战役)
答:【大唐小百科】——历史长河中的怛罗斯战役 公元751年,一场决定中亚命运的战役在葱岭北麓的神秘之地——塔拉斯河畔(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附近)上演,这就是著名的怛罗斯之战。这场战役的主角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联军,两强相遇,碰撞出历史的火花。尽管战场的具体位置至今仍有争议,一...

关于唐朝时于阿拉伯发生的战争
答:是唐朝败了。唐朝时期与阿拉伯发生的战争叫怛罗斯之战,高仙芝于天宝十年(751年)四月,从安西出发。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

怛罗斯之战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答:怛罗斯之战(Battle of Talas,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大唐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葱岭以西、接近哈萨克斯坦塔拉兹的附近地区。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以阿拉伯帝国胜利告终。影响:怛逻斯战役促进了中国...

唐王朝和大食间发生过战争吗
答:发生过,大食即阿拉伯帝国以下是战争概况 名称: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大食)之战 英文名:暂缺 时间: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地点:怛罗斯(今位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参与者:唐军主将西域都护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大食军主将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手下大将为齐雅德.伊本....

怛罗斯之战
答:怛罗斯之战 天宝初年,吐蕃强逼萧伯禄(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嫁给他。因小波路位于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上,西北二十多个国家纷纷投降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进贡。时任四镇节度使田仁琬三次讨伐未果,公元747年(天宝六年)高仙芝(高句丽遗族)被玄宗任命为招兵使,并率领万马长途跋涉。远征。高仙芝从...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那次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后来结局怎么样?
答:怛(da)罗斯战役---八世纪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军事对抗怛罗斯战役之前,唐与大食还有过两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一次发生在开元三年(715年〉,一次发生在开元五年(717年),这两次事件还与吐蕃有关。其格局是,以大食为主,联合吐蕃,同唐朝对抗,谋取唐在中亚的属国,排挤唐朝势力。因为唐朝势力在中亚的兴...

唐朝为什么在恒罗斯战役中输给阿拉伯帝国呢?
答:天宝十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安西都护府部队翻越葱岭,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远征阿拉伯帝国控制的怛罗斯城。这场战争起因是高仙芝的骄横跋扈。天宝九年,身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的高仙芝,无故征讨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先是应允,然后出尔反尔,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残杀老弱掠抢财物。天宝十年正月,...

怛罗斯之战简介
答:怛罗斯之战简介:公元751年, 中国的唐 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上称黑衣大食)之间为争夺中亚地区的权益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进行了一场改变历史发展的战役 ,史称“怛罗斯之战“。此次战役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亚历史发展,更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程。公元750年十二月,安西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