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向的孩子,更容易被毁掉一生?

作者&投稿:休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幼儿园开学不到两个月,女儿带回来的家校互动手册上,赫然写着一句话:

“宝贝你真棒,已经能够自己穿衣服,吃饭, 要是能再活泼、外向点就好啦!

多么熟悉的评语呀。

我看着心里有些伤感。

我了解自己的女儿。她随我,喜静,专注力很强,常常能一个人玩很久。就是在外面不太爱说话。见到熟人也基本不打招呼,顶多微微一笑。

她也能背好多首诗,会唱很多儿歌了,可是当亲戚朋友们要求她给大家来一段的时候,她从来不愿意站到众人面前去。

连她奶奶都说,“我家小宝哪儿哪儿都好,就是太内向!”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蹲下来,温和地告诉女儿:“如果你想,那就做,如果你现在不想,那先不做也没任何问题。”不管是跟人打招呼,还是当众表演、取悦大人。

最初被别人品评的时候,女儿还会有局促感。现在,她的脸上就看不到那种忐忑的神色了。

这是最让我欣慰的地方。

为什么我坚持站在女儿这边?因为我不愿意她再经历一遍我曾经历过的痛苦。

小时候,我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学习方面从来不让大人操心,唯独一件事让父母格外头疼,那就是 “太内向”

我本来不觉得我的“内向”有什么不好。

一张纸,一支笔,或者几本书,就够我消磨半天的时光。我很享受这样的安静时光。只是因为父母始终觉得我的内向性格是“糟糕的”,于是我开始越来越自卑。

好长时间里,我最大的幻想就是变成一个爱笑爱闹、懂得讨大人欢心的孩子;最大的恐惧,就是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我要在我爸妈的“监督”下,红着脸挨个打招呼。

我记得打招呼这件事一开始也没那么可怕。但是父母的催促,以及脸上显露出的的失望,带给了我极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我似乎越想让父母满意,表现就越糟糕,以至于后来我见到熟人只想溜着走。

再后来,我越来越不合群,甚至发展出了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

费了很大的精力,我才能让自己在跟人说话时,不紧张,不脸红,不心跳过速。

复盘我头二十年的人生,觉得真心酸。

那么长的弯路,我原本是不用走的。

只是因为父母一直迫切地想要改变我的性格,反而让我如同邯郸学步里的主人公,不仅学不来别人的风格,连自己的自在也差点丢掉了。

强迫要求内向的孩子变外向,到底有多残忍?

苏珊·凯恩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写道:

事实上, 内向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它是有生理基础的。

在BBC的一部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测试几位6个月大的宝宝第一次见到狗狗玩具时的表现。

有的孩子很镇静,从表情上看不出什么来。

有的孩子则异常激动,甚至害怕到哭泣。

这个实验其实是模仿了发展心理学专家 杰罗姆·凯根 ,关于 儿童应激反应 的一个实验。

杰罗姆·凯根曾经测试462位四个月大的婴儿,让他们经历一些新鲜的刺激,比如气球爆炸的声音,闻酒精棉的味道,看彩色手机的晃动。

同样,在这些孩子里,有些表现平静,有些反应激烈、表现极度不安。

当时凯根预测, 那些安静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偏于外向,而那些哭闹的孩子,则更有可能成为内向型的人。

此后,他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追踪,结果如他所料。

是与生俱来的神经化学特质使得小孩子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简单点说,就是 内向的孩子,生来感受性更强,情绪体验更深刻,这也使得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适应环境,以确保自己安全。

这个实验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

当我们指责一个内向的孩子不够外向时,就如同反复冲着一棵苹果树说,你真糟糕啊!你为什么总是开不出玫瑰花?!

多么残酷,又多么可笑。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偏见,如果内向孩子的气质类型能够得到大人的认可,其实他们能够过得很好。

美国科罗拉多英才中心的琳达·西尔弗曼曾经对 社会 英才做过一项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最后发现:

记得在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一个叫一一的女孩,她总是自己待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玩沙子,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发呆。

这在老师的眼里并不是“好事”,他们开始对一一加强“训练”——强迫她去社交。

在每次见到一一时,老师们都会很刻意地问她:

但一一总是很淡定地回答“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后来老师们也就不再干预了。

10年后,一一长大了,13岁的她内心充盈且饱含智慧。她既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也乐于交朋友;对于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目标是什么,内心坚定且充满力量:

“朋友是接收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独处是整理这个世界的信息。可以把自己和朋友在一起学到的东西,升华和沉淀,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前段时间,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网络上公布获奖名单,易烊千玺凭《少年的你》,获得最佳新演员奖。

喜欢他的人都知道,这个在电影里寡言少语的大男孩,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内向的人。

也许,正是这份安静,让他可以在这喧闹的世界自由探寻。

就如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说: 性格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他们获取的能量不同而已。

外向的人,能够从大量的社交活动中获取能量;而内向的人,往往会在安定和舒缓的环境中积蓄活力。两者都很好,我们都需要接纳。

如果你的孩子是内向性格,要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在这个带有偏见的 社会 中生存呢?

答案或许就是, 父母需要不带偏见地看待孩子、接纳孩子。

就像《零零后》中一一的妈妈,她完全接纳孩子是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在妈妈眼里,一一是一个偏安静型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独处时间,这是完全正常的。

一一妈妈没有刻意去强迫孩子要变成一个外向的人,没有因外界评价而焦虑不安要去左右孩子寻求力量的脚步。

正因如此,一一才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在繁杂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节奏,且怡然自得。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 当一个内向的人试图变得外向时,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内心的安宁,也失去了命运的眷顾。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偏向于内向,千万不要再紧盯着他在社交上的弱点,不要强调他的胆小、害羞的性格劣势。

相比起来,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肯定他的长处,做积极的养育。

如果父母愿意全心接纳、耐心守候那个内向的小孩儿,有一天,你一定会发现:

那个看起来不善言谈的孩子,他们其实他们拥有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更强的专注力;

他们热爱学习,习惯深入思考,以及拥有善于发现规律的能力;

他们乐于独处,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们擅长创造新思维和艺术创作;

他们善于倾听,更易获得深度情谊。

就像《生活大爆炸》中的一句台词所描绘的:

“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练习大提琴。其实你真正在做的是,让自己变有趣,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

最易毁掉宝宝的5大坏习惯,都有哪些?
答:孩子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作为家长朋友,总是细心的照顾,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都说学坏容易,学好非常难,宝宝还小,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模仿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就很容易毁掉宝宝,更严重的可能会毁掉宝宝的一生,有的家长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是错的,所以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去养育孩子...

父母哪些行为会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答: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回来哭诉,却被你恶语相加,“肯定是你不听话,要不然人家怎么会平白无故欺负你,我才不信呢”!在幼小的孩子心中,家长就是他们的依靠,他们企图从家长这里得到安全感,但是却被家长的取笑,不当回事,无情的摧毁了!孩子自然也就毫无安全感可言,这也是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的重要...

内向的人到底该如何自处?
答:顺从自己的心,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把时间花在自己擅长、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和你一样内向的人不少,很多成功人士在以前也是内向不起眼的,你并不孤独啊,朋友什么的,缘分到了自会出现,在此之前,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做最舒服的自己啊。最难过的是自己内心那一关,能不能强大就看你自己了...

比挨打更可怕的,就是爸妈那张嘴:毁掉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答:“不管什么时候我们伤害最深的人,永远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是对别人友善,对亲人苛刻。”就像很多家长会把挖苦、讽刺、谩骂施加到孩子身上一样,“毁”人不倦。有些父母自认为是为了激励,有些父母则单纯是为了泄气。而从小被父母语言伤害过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变得自卑、内向。当...

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那就不停地跟他讲道理、讲道理、讲道理
答:所以通过这两件事能够发现,以前孩子很喜欢和邻居分享心情,可是长大后却越来越少,邻居想经常和孩子沟通,孩子却很少有回应,甚至不跟家长沟通了,其实不是孩子变得内向不爱说话,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了隔阂。其实是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一副“过来人”和“为你好”的状态在和孩子讲道理,可是...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内向,真的是父母遗传的吗?
答: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而且介绍完了,别人都会很礼貌地和孩子打招呼,甚至夸奖孩子几句,这样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善意,也更容易度过预热期。 5、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场合,鼓励孩子,锻炼表达能力。可以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也可以多招呼朋友来家里做客,家长有什么交际活动,能带孩子的尽量带上...

对孩子做哪些事情,就容易毁掉孩子的一生?
答:4、劝内向的孩子多社交 内向的孩子,往往受到贬义,被贴上懦弱、自卑、没出息的标签。甚至,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太内向了,是一种心理缺陷,劝孩子多和同龄人玩、多社交。心理学家Elaine Aron表示:内向的人具有高度敏感HSP的特质。他们的情绪感受能力更敏感、专注力也会更强、创造力上表现得更为独特...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越老实的孩子,长大后以后往往没有出息?
答:总之,老实这一特点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吃香,那些脸皮厚、敢于表达、敢于出格的人往往才是最受青睐的。在民主型家庭中,孩子一般都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具有调皮、机灵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人际关系中则表现为体察他人情绪、控制自己情绪、巧妙化解矛盾等多个方面。因此一个人成年...

“和父母的4320天,我讨厌和别人接触”毁掉一个孩子,这样就够了
答: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丈夫习惯酒后打人,一次竟然意外将妻子打死。而当大家追溯他的家庭后发现,原来这都源于父亲多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前父母离婚,他跟着父亲生活, 父亲嗜酒成性,一言不合就对他拳脚相加。他不敢交朋友,性格也变得内向扭曲,越来越暴力。父爱本应为孩子带来最有力量的指引,...

毁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纵容孩子做哪几件事,你是这样的父母吗?
答:不,这虽是大部分父母共同的念头,可这会让孩子的高速发展远离了不仅有路轨,进而产生得不偿失效果,实际上过多达到得话,就会造成物极必反的代价,并不是对孩子爱,反倒成了对孩子的一种损害,由于孩子非常容易被达到,如果将宠溺当成一种习惯性,他就会自我中心,长大后欠缺独立自强的精神实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