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德国人汤若望发明的吗

作者&投稿:茶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是。

汤若望没有发明农历,说汤若望“发明”了现行的农历历法,应该说是不合适的,用“改革”或“改进”比较好。他将100卷的《西洋新法历书》进呈清朝,刊刻印行,通行全国。从此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直以现在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

中国古代,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是皇权的象征,列为朝廷的要政。历代王朝都在政府机构中设有专门司天的天文机构,称为太史局、司天监、司天局、钦天监等,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专门知识的学者进行天文研究和历书编算。历法在中国的功能除了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授时服务外,更要为王朝沟通天意、趋吉避凶。

什么是农历

农历,是中国现行的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因使用“夏正”,古时称为夏历。

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起草的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也就是说每个农历月的初一一定是朔日。每个农历月反映了完整的月相变化周期,因此属于阴阳历中的阴历部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即回归年周期,因此属于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



~

明朝有欧洲人做官吗y
答:有的。范例如下:德国人:汤若望,德国传教士,本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字“道末(源于《孟子》:望道而未见之)。天启三年(1623年),汤若望以武器技术专家的名义进入北京,进入钦天监工作。在此期间,汤若望一方面编写《崇祯历书》,并传授明朝新式火器的制造方法。崇祯九年(1636年),汤若望还...

2019年是农历什么年
答:农历己亥猪年。己亥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谁能告诉我汤若望的详细资料?
答:汤若望在历局期间,还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于1550年撰写的论述16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Dere Metallica Libri XII),中译本定名为“坤舆格致”。此书编成后,汤若望进呈给朝廷,崇 祯皇帝御批:“发下‘坤舆格致’全书,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

明清时期钦天监是如何工作的
答:汤若望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个明清之际的著名传教士。他是德国人,受葡萄牙耶稣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明天启二年(1622)进入中国,取汉名汤若望。他有天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崇祯三年(1630),徐光启预备修订新历,将汤若望从西安调到北京,进入历局成为徐光启的助手。他不仅是天文学家,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十分...

汤若望是谁?汤若望是怎么死的?
答: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传教,入乡随俗的汤若望不仅身穿儒服,并且依据自己的名字改名...

顺治贵为大清皇帝,却为何甘愿认一个德国人为爷爷?
答:在众人皆不敢反驳的情况下,一位来自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以“天象不符,地方疲劳”为由,向多尔衮提出了反驳。这一次的反驳,给了顺治皇帝极大的震撼。从此,传教士汤若望便深深走进了顺治皇帝的心里。汤若望做为来自德国的传教士,其所系统学习过的西方的知识,帮助顺治皇帝打开了新世界。孝庄太后...

西方科技的传入
答:他们知道,在一个文化悠久、经济力量也还不弱的东方大国,要达到通过宗教以左右中国的目的,不能不用近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敲门砖。这在耶稣会士写的各种传教记述中就有很明确的自白。当时,在我国传教比较著名并掌握有一科学知识的耶稣会士有利玛窦(意大利人,1582年来华,任会长)、汤若望(德国人,1622年...

《时宪历》就是现在用的农历吗?是德国人汤若望的编写的吗?
答:崇祯帝主持制定的,参考了中外历法。今年是4713年。农历,旧历,夏历都是。

汤若望一个德国人,是如何影响大清历史的?
答: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外国留学生或是传教士或是生意人或直接或间接的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走向,汤若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汤若望作为德国的传教士明末来到中国,历经了大清国顺治、康熙两任皇帝。汤若望精通天文历法,这一点被明朝当时的官员兼科学家徐光启所看重,推荐汤若望...

清朝乾隆时期的传外国传教士叫什么名子是不叫汤诺旺
答:汤若望,字“道未”,德国人,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