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入手解读文本丰富的内涵: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作者&投稿:酉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文章宏大的情节,文章中看似可有可无的语句或细节,以及看似枯燥乏味的描写,常常被忽视。其实,文章中的这些“小”处,正是作者创作的匠心所在,恰是教学的切入点,也是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抓手。
  一.关注细节描写,审视人物形象
  王君老师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中,用还原法,还原经典作品丰富多彩的内涵,破解“于勒之谜”、“菲利普夫妇之谜”。分析于勒形象时,学生找到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于勒?学生根据文本,讨论交流。
  生1:从他的手、脸,我看到了他懂得自食其力了。
  生2:从他辛苦谋生的情形,看到了他关心家里人,不愿拖累家人。
  生3:从他靠劳动养活自己,尤其是他的信中要报答家人,还有“我”付了十个铜子的小费后,“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年轻的先生!’”,看到了他有感恩之心。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习惯地看到少年时挥霍无度、年老时众叛亲离的于勒,漠视了于勒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从而脸谱化了人物。小细节是课堂教学精彩生成的落脚点,细细品味,人物形象会更丰满。
  二.寻找情节破绽,揣摩人物心理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部经典小说,王君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菲利普家中供奉了十年之久的“福音书”:“我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这封信有没有前后矛盾之处?学生分析出这是一封充满谎言的信,学生找出了几处破绽,关键处是于勒旅行并不影响他通信,这一看似巧妙伏笔的地方,恰是谎言的破绽之处。
  你如何看待这个谎言?
  生1:说明于勒在变化,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有感恩之心,有对以前不良行为的愧悔之意。
  生2:这封信让菲利普全家心存希望,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生3:于勒的这封信应该是善意的谎言。
  对于勒的信,我们习惯于理解它促成了姐姐的婚事,为哲尔赛岛之行埋下了伏笔,而忽略了对于勒的形象解读的作用,也忽视了于勒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于不经意处细琢磨,在关键物上多感悟,平淡处就能出异彩。
  三.解读乏味描写,品味作品内涵
  安徽省特级教师盛庆丰老师在教学《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时,先在课堂上作了学生调查。
  师:你最喜欢看小说的哪个部分?
  生:宝黛初会。
  师:你最想略读,甚至跳过去的是哪个部分?
  生:小说的前五段。
  师:前五回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生:主要讲了贾府的环境。
  师:你对贾府整体印象怎样?
  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概括出贾府昌盛的整体印象。贾府富丽堂皇、华贵无比,而在王夫人的房里却是:“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这一段文字中连用了三个“半旧”,如何理解?
  生1:贾府眼前是昌盛的,也露出了衰败的迹象。
  生2:贾府的发达是日积月累的,历时比较长,主人恋旧,保留了半旧的物品。
  师:贾府是没落的封建大家族。为什么要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写贾府的特点?能否换成其他人?
  同学们自由讨论,然后发表见解。
  生1:林黛玉初来贾府,唯恐别人笑话,眼睛不断地看,心里不断地想。
  生2:林黛玉与贾府的关系不一般,她是来寄居贾府的,别人不会更多地留意贾府的布局、环境,她要在这里生活,境遇与别人不同。
  生3:林黛玉是一个读书人,她不仅能看到贾府物象的一面,而且看到了文字类的东西。
  师:正是因为林黛玉特有的性格、身份,才有了特有的视角,给读者一个贾府的完整印象。
  学生大多想跳过去阅读的部分,师生细品琢磨,竟在这些不起眼的“小”处,看到了那么丰富的内容,了解了贾府的特点,为学生解读《红楼梦》奠定了基础。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著者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从文学阅读的角度看,读者要把复杂的故事读简明。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师生发现作品中有价值的“小”处,做足文章,读出内涵,品出味道来。
  
  钟昌馨,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赣榆。本文编校:左晓光

~

[挖掘语言生长点提高阅读实效性]挖掘文本特点,落实语言训练
答:现在的语文教材,许多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名篇,课文句段优美,构思精巧,内涵丰富,这不仅为学生阅读搭建了广阔平台,而且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和契机。我们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就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在一次次读写训练中得到提高。 1.在精彩处...

谈谈你在课内外阅读中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的
答:教学诗歌,也要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如郭沫若的两首诗,从教法上突出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同时运用启发比较法;现代...同时要从小处着手,把握学生脉膊,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做到重感知,会思考,少做题,多读书,勤活动,努力提高语文...

怎样学好语文
答: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精深的思考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精思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要学会从小处入手,向深处开掘。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剖析开掘,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阳的...

文言文应该怎样备课
答: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一遍没感觉就再读,一遍遍地反复阅读,这样的原始阅读能保证教师对文本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然后教师要广泛参考教参或报刊或网络等处的相关资料,打开视野,...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从何处发力
答: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从何处发力?本刊编辑部邀请特级教师、语文名师,就语文新课标进行深度解读。 《...“学业质量”内涵与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评价量规;新课标还增加了“教学研究与...“学习任务”的第一使命是驱动学生深度阅 读,使其阅读思维得以拓展,在文本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实现...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答: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答题提示:从题型看,命题者主要还是依据文本主题内涵或写作意图来做文章,这类探究题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把握...▲概括人物形象万能公式:总体所处的社会阶层+具体性格特点+文中哪些信息体现这一特点.(举例)+阐析(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
答:阅读与写作犹如人体的呼吸吐纳一样,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剥离了阅读谈写作,无异于纸上谈兵,这样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水平难以提高,缺乏足够的阅读储备垫底,更无法写出内涵丰富的文章。然而,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偏偏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为寻求常识而单纯解读文本,为应付作文考试而编制教学套路,语文教学...

政治上有一题"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这个基本内涵是什么呀?_百 ...
答:政治上有一题"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这个基本内涵是什么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内涵?
答:第一,平等的观念应成为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基础。国家有大小、贫富、强弱的不同,但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都有权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民主与平等原则,应在国际关系中加以提倡和履行。第二,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以对话增信任,以合作促安全,国家间的问题,应通过对话和平解决,...

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反思
答:本来应该出彩之处,学生表现平平,对百合的形象的理解只仅仅停留在执着、坚韧、自信、坚强上,缺少个性化的解读,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却不知从何入手...原来的问题设计多为“哪个词语重读”之类的,如果改为“为什么这个词语要重读”也许更能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内涵。 朗读的方式还可以更丰富些。本次教学...